出生于刺绣之家,这位绣娘把作品高高地挂在了人民大会堂

桃花扇》有句:“庸线懒针,几曾作女红?”

现代生活,让“手工时代”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回忆。

在苏州绣娘卢福英的心中,母亲的女红是世上最好的,母亲也是她最好的老师。

01

卢福英,1962年出生于中国刺绣之乡的一个刺绣世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

出生于刺绣之家,这位绣娘把作品高高地挂在了人民大会堂

她曾先后赴德国、日本、瑞典、文莱、沙特、西班牙等国举办刺绣艺术展,向世界推广中国的苏绣艺术。她创作的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主席马特维延科肖像被作为国礼赠送外宾,作品《江南三月春意浓》陈列于人民大会堂。

出生于刺绣之家,这位绣娘把作品高高地挂在了人民大会堂

出生于刺绣之家,这位绣娘把作品高高地挂在了人民大会堂

在很多人眼里,卢福英身上自带一股江南女子温文尔雅的风范。短暂的交谈,也能感受到的优雅、亲和。

出生于刺绣之家,这位绣娘把作品高高地挂在了人民大会堂

说起自己的创作生涯,她从母亲那一辈开始讲起。卢福英说,母亲前些年过世,她一直想找机会,讲讲她的故事。

在她眼里,母亲虽然没有读过书,但却在生活最困苦的时候,用刺绣养活了一家人。

出生于刺绣之家,这位绣娘把作品高高地挂在了人民大会堂

“我母亲的家原来是在苏州的桃花坞的,那时候她的玩伴都是大户人家的小姐,也大概从那时候,她慢慢学会了做刺绣。”

出生于刺绣之家,这位绣娘把作品高高地挂在了人民大会堂

后来母亲随家人从城里回到了镇湖,生活里除了女红,还有很多农活。但母亲从没有停下过刺绣。在卢福英的记忆里,母亲总是起早贪黑的做各种好看的刺绣。长到七八岁的时候,她也就学着母亲开始拿起了绣针。

再后来,母亲身体不好,不能干农活,只能在家照顾家里,很多亲戚和邻居就常常帮助卢福英一家。母亲看在心里,不知如何回报的时候,就用绣品去送人,感谢亲戚朋友的帮助。

再后来,母亲也教后辈如何做刺绣,只要有人愿意学,她都愿意耐心教。

“所以镇湖很多的绣娘,都跟我母亲学过。”

出生于刺绣之家,这位绣娘把作品高高地挂在了人民大会堂

02

母亲的善良和坚韧,深深影响着卢福英。

出生于刺绣之家,这位绣娘把作品高高地挂在了人民大会堂

数十年来,卢福英努力的探索和挖掘传统刺绣的真谛,用她巧夺天工技艺、和对艺术执着追求,使苏绣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出生于刺绣之家,这位绣娘把作品高高地挂在了人民大会堂

进入卢福英刺绣艺术馆,使人惊叹不已,一幅幅绝世佳作呈现在眼前,似大泼墨的国画、似西方的古典油画、似印象派绘画、似摄影艺术写真、似日出、日落的风光摄影作品。

在她的作品中,甚至很难发现针线的针脚,如果不知道,真的不能看出,这一些精美的作品,是用丝线绣制而成。

出生于刺绣之家,这位绣娘把作品高高地挂在了人民大会堂

卢福英在埋首传统创作之余,不断创新探索,以多种针法构成独具魅力的刺绣语言。

出生于刺绣之家,这位绣娘把作品高高地挂在了人民大会堂

2017年,卢福英以虚实乱针绣融合美国波普艺术的图像视觉,使用中国传统工艺将中国传统戏曲与西方现代艺术进行结合,创造出一组别样的艺术作品《霸王别姬》,通过冲击力较强的色彩语言来表达主题,让人眼前一亮。

出生于刺绣之家,这位绣娘把作品高高地挂在了人民大会堂

出生于刺绣之家,这位绣娘把作品高高地挂在了人民大会堂

事实上,在此之前,卢福英已经开始尝试突破传统模式,将多种色彩叠加掺和,运用大小不同色块衬托对比,进行重点渲染。作品色泽明快,布局精巧,意境优美。

不过,这些年创作的题材众多,她最喜欢的作品,还是《迷蒙太湖》系列。作品以米家云山的图像表现了太湖的烟雨,画面水汽淋漓。

出生于刺绣之家,这位绣娘把作品高高地挂在了人民大会堂

生于太湖,长于太湖的卢福英,对于太湖的情感自然不必多说。

“一天傍晚,我带着两位年轻的设计师去太湖边上散步,天晚欲雨,四下水气迷蒙、水天一色,大有氤氲之感。湖面宽阔而苍莽,天地间寂静无人,无风,无声,一切处于最原始的寂静之中。”

出生于刺绣之家,这位绣娘把作品高高地挂在了人民大会堂

当时,卢福英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这番造化之美,不禁感叹高妙的艺术境界无非如此。于是就把这样的感觉记录在印象里。

03

像这样的偶遇还有很多。有一次卢福英跟朋友旅游,看见了老宅子上斑驳的旧木门。

出生于刺绣之家,这位绣娘把作品高高地挂在了人民大会堂

她觉得这样的斑驳感实在太美。于是利用丝绸本身的纹理,加上错乱的乱针绣,让作品展现出来油画的质感。

出生于刺绣之家,这位绣娘把作品高高地挂在了人民大会堂

直至今日,卢福英还把这幅作品挂在了展馆的会客处。像是一扇了解刺绣的大门,了解卢福英的大门。

出生于刺绣之家,这位绣娘把作品高高地挂在了人民大会堂

如今,卢福英作为苏绣的传承人,她深感自己身上的使命,她主动放弃了订单丰厚的刺绣订单市场,专心投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

出生于刺绣之家,这位绣娘把作品高高地挂在了人民大会堂

“苏绣是一门艺术,一门源于生活但远远高于生活的艺术。”

出生于刺绣之家,这位绣娘把作品高高地挂在了人民大会堂

为了推广苏绣,卢福英还成立了自己的刺绣培训学校,无论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只要有人真心愿意学,她都愿意不遗余力的把自己知道的刺绣技术教给她们。

出生于刺绣之家,这位绣娘把作品高高地挂在了人民大会堂

虽然很忙,但卢福英还是针线不辍。“趁着我的眼睛还很好,我要把这些技法,通过作品留给后人”。

出生于刺绣之家,这位绣娘把作品高高地挂在了人民大会堂

“我的母亲是这样做的,我也一样。”

出生于刺绣之家,这位绣娘把作品高高地挂在了人民大会堂

出生于刺绣之家,这位绣娘把作品高高地挂在了人民大会堂

出生于刺绣之家,这位绣娘把作品高高地挂在了人民大会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