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的一生都濃縮在詩人的詩句里,同樣讓人淚流滿面

梵高的一生都濃縮在詩人的詩句裡,同樣讓人淚流滿面

梵高於1853年3月30日生於荷蘭北部一個牧師家庭,自幼性格孤僻、緘默而靦腆。18歲的梵高立志做一名畫家。家裡的親人都不支持,只有弟弟理解支持他。他起初師從海牙畫家莫夫,後來在法國南部的阿爾,結識了一批印象派畫家,深受印象派和日本版畫的影響。在阿爾期間,他畫出了《向日葵》、《阿爾的吊橋》、《開花的果園》、《夕陽和播種者》、《伽賽醫生像》等。

梵高的一生都濃縮在詩人的詩句裡,同樣讓人淚流滿面

梵高 瓶子裡的白色玫瑰

梵高是後印象主義的先驅,並深深地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表現主義。梵高筆下的麥田數不清,富有強烈的個人色彩。

梵高對現當代繪畫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畫作多描繪島民原始風俗與儀式,人物造型渾厚豐實,色彩大面積平塗,線條輪廓醒目,富於象徵意味和裝飾效果,對象徵主義和超現實主義影響較大。

梵高的一生都濃縮在詩人的詩句裡,同樣讓人淚流滿面

梵高的創作在藝術發展上具有深進的意義,推動了繪畫色彩方面的大膽創新,增強了綜合形體的表現力。他喜歡運用純色點畫的繪畫技術,使色彩化整為零。

梵高的藝術風格非常超前,他作品中強烈的個性和在形式上的獨特追求遠遠走在時代的前面,當時他的作品雖很難被人接受,卻對西方20世紀的繪畫藝術有深遠的影響。

梵高的一生都濃縮在詩人的詩句裡,同樣讓人淚流滿面

梵高信稿1

梵高的一生都濃縮在詩人的詩句裡,同樣讓人淚流滿面

梵高信稿2

梵高的一生都濃縮在詩人的詩句裡,同樣讓人淚流滿面

梵高信稿3

梵高的一生都濃縮在詩人的詩句裡,同樣讓人淚流滿面

梵高信稿4

青年詩人馬文秀為梵高名畫配詩一組

致敬梵高

“我的冒險,不是靠主動選擇,而是被命運推動。”

——梵高

悼亡、欣賞、敬畏,同樣需要

儀式感。走進的閣樓

揚塵有些厚,夾板碎木,

搖晃。這不是記憶中的北方茅草屋

卻更像是爭先恐後來陳述事實。

致敬梵高,應始於字跡

或許連他的呼吸也流於筆墨間。

靜默後,翻開夾雜畫稿的書信

字跡在泛黃處咧歪了嘴

那定是你瑣碎時間裡的傾吐

交代你眼裡的色彩、足下的風光

以及隱秘的內心。

而匆忙間唯有紙筆能讓你恣意的內心

坦蕩。坦蕩成一條著岸的激流,

加些顏料匯出整個羅納河上的星空。

而通信只屬於你的弟弟提奧

他是你離散家庭最後的支柱

也正因此,信裡你調侃自己是荒野孤魂

好一個荒野孤魂,在阿爾勒的樹木與花朵間

噴湧激情,如夢幻般畫出機智的燦爛

從混沌走向靈知,在更為廣闊的未知走向麥田農舍

忠於自然,忠於色彩。

注: 梵高個人獨愛肖像畫,一生中畫過35幅自畫像,11幅向日葵,4幅覆蓋在以前的練習畫上,7幅在習作的背面,7幅在紙板上畫的。

梵高的一生都濃縮在詩人的詩句裡,同樣讓人淚流滿面

梵高的一生都濃縮在詩人的詩句裡,同樣讓人淚流滿面

梵高的一生都濃縮在詩人的詩句裡,同樣讓人淚流滿面

梵高的一生都濃縮在詩人的詩句裡,同樣讓人淚流滿面

梵高自畫像

畫家若想提高技巧,最快、最可靠的辦法就是畫人物。

——文森特·梵高

買賣藝術品的少年走進

教室,教孩子誦讀、識字

此時被叫做老師的梵高

心事循環於血液

走向教堂,與各類神職人員

站成了一排。舉目遙望

滿載泥炭的駁船和長滿鳶尾花的沼澤。

梵高的心早已淪陷在色彩的泥沼裡

褪去浮華,面向鏡中

以盲人的視角審視自我

試圖數清每根毛髮

光線通過棚子的縫隙流瀉到身上

眼睛、鼻子、耳朵,輪廓清晰

此刻正如在端詳米勒的《拾穗者》

苦難與淳樸藏進了顏料

靈感躲進光影,皆被他極速捕捉在畫紙上

哦!英俊的男子——梵高

跋涉在體內的色彩,噴湧而至

瘋狂的白羊在畫紙上奔騰

陌生、驚愕,目光極速

搜尋熟悉的印記。

我來不及想象那肆意而茂密的綠意

自畫像早已掛滿牆。

梵高的一生都濃縮在詩人的詩句裡,同樣讓人淚流滿面

梵高的一生都濃縮在詩人的詩句裡,同樣讓人淚流滿面

梵高的一生都濃縮在詩人的詩句裡,同樣讓人淚流滿面

注:梵高 戴麥草帽菸斗自畫像

這幅畫完成於1886年初,是他憂鬱系列的一部分,這是第一張顯示出梵高受到印象派影響的自畫像,儘管他對之理解很慢並且始終沒有全部認同其主張,但它卻改變了梵高對色彩的看法。

素描《煤商咖啡館》

光線從破碎的窗戶投射進來

疲憊落在盥洗臺上

抬頭,鏡中人零落成霜

飄散在靜秋叢中

梵高以開闊廣角的構圖

撿起憂傷飄零的葉片

輕嘆道“藝術是善妒的情人”

於淡淡薄霧裡,從村莊的屋頂之上

遠眺教堂的尖頂

繼續挖掘:播種者、犁田者、叫賣者……

甚至那些打趣的礦工

他們走出煤礦,踩著靈魂裡的一團火

走進咖啡館,身份即是顧客

在一杯咖啡裡熱議時政

醉酒後,不忘畫個十字虔誠

祈禱。

在煤商咖啡館外的煙囪下

還有脾氣古怪的礦工粗暴指責

被空氣沖淡的煙味。

梵高接過曠工緊握的草圖

以一種更清醒的、嚴肅的情緒

勾勒出勞作造就的身軀

在被速寫的神情裡繪出虔誠信仰。

梵高的一生都濃縮在詩人的詩句裡,同樣讓人淚流滿面

梵高 麥田上的鴉群

油畫《麥田裡的烏鴉》

盤旋頭頂的烏鴉

疑似族群散落的孩子

凌亂低飛於長著石楠的荒地和松樹林

眼裡掠過太陽色麥田

張著口,說不出甜美的話語

飛不到地面,躲不進麥穗。

所有的花期已過

而你仍是那個尋找色彩開花的人

堤壩、風車,村莊、沿著雲的軌跡

神秘的像一朵盛開的花

在星空下芬芳,每個葉片都在說著話

訴說村莊,訴說遙遠的故事

而所講述的事蹟,死去後成了傳說

注: 麥田上的鴉群在1890年7月創作的油畫作品,這幅畫明顯地充滿騷動與不安,可以清楚地看成是梵高的最後絕唱。畫中的道路像是攤開的手腳,憤然伸進麥田裡;一群烏鴉驟然飛起,好像被槍聲驚嚇到一般。

梵高的一生都濃縮在詩人的詩句裡,同樣讓人淚流滿面

梵高 盛開的杏花

油畫《杏花盛開》

靈感是自然界的恩賜,風景是色彩的情人。

鏡中梵高辨不清年歲

情緒波瀾照出的面孔更像是遠處的人。

塵土朦朧而上,靈感躲在光線裡

沒有濁酒一壺,就將煩躁留給

破損的畫筆。

爬上屋頂,曬著太陽,瞥見的苔蘚

“最低等的高等植物”

棲居在半裸的石壁下

郵差魯倫的信件掠去梵高滿目蕭然。

侄子的誕生,讓他看到信件外

橡樹圍繞,這足以安撫

他筆下的孤獨、混亂、絕望。

喜悅纏繞在枝幹間,鮮花叢生

粉白柔嫩的花瓣就如新生的孩童

屋前流過的春水正如孩子的明眸,

畫筆下梵高所有的深情。

注:梵高 盛開的杏花

此畫是梵高1890年春天在聖雷米畫的,他最心愛的弟弟提奧有了一個兒子,他畫了這幅杏花,作為賀禮送給自己的侄兒。杏花,這春天裡最早開花的果樹,它向人間預告新生命的開始。這幅畫就是象徵著新生命。而那三個露出一點紅的花蕾,正是新生命之心,火紅的心。

梵高的一生都濃縮在詩人的詩句裡,同樣讓人淚流滿面

郵差魯倫 1889 年 2 ~ 3 月 油畫 畫布 65×54cm 荷蘭奧杜羅庫拉穆勒美術館藏

在法國阿爾時期,約瑟夫·魯林是梵高的莫逆之交。在梵高割傷自己的耳朵後不久的1889年魯林接受了在馬塞郵局的一個更好的職位並和他的家人搬到那裡。直到約瑟夫去世的1903年,他才聽到梵高成功的消息。

梵高的一生都濃縮在詩人的詩句裡,同樣讓人淚流滿面

阿爾的競技場 1888 年 油畫 畫布 74.5×94cm 艾米塔吉美術館

油畫《阿爾的郊野》

梵高就是一幅樸素的作品

而所有的瑣事,只能堆積在信中

寄給遙遠的知己,唯一的親人——提奧

單純、狂熱、執著留在目光

望向阿爾的郊野,梵高依舊孤身一人

拖著受傷的翅膀,追逐那道色彩的光芒

在麥田上空奔跑

如離世的雁群尋找歸途

調完色的畫板,是波動起伏的地平線

折射出的你的過去,

包括你死後的那聲槍響

我在面向麥田的位置呼喊,

翻閱你的絕命書,遇見你熟悉的人

講述你在俗世的生活。

梵高的一生都濃縮在詩人的詩句裡,同樣讓人淚流滿面

注:梵高 阿爾的郊野

1888年的早春2月,35歲的荷蘭畫家梵高從巴黎來到阿爾。那猛烈的陽光、刺眼的麥田、奪目的葵花,一種靈肉的契合油然而生,梵高長期積蓄於心底深處的靈感如火山般噴發,創作一改沉悶抑鬱的灰暗色調,奔放而瘋狂地運用強烈而明亮色調。

梵高的一生都濃縮在詩人的詩句裡,同樣讓人淚流滿面

梵高自畫像

梵高:割耳之謎

在泰晤士河畔的小村子

梵高信中的女人彈過的簧風琴

妖嬈或華貴在素描中難以知曉

愛情,一場內心的較量與修行

越走越寬的路徑,也最孤獨

而這種孤獨註定一個人走到底

梵高割下耳朵,送給漂亮的妓女拉謝爾

高更憤然離去

而他只是縮影裡的一隻狐狸

尖酸、刻薄、偏執、傲慢,卻在顏料中慈祥無比

仰起臉,望出疲憊。

梵高說:紅色、藍色,或者更鮮豔的顏色

能妝點情緒。

蜿蜒而上,不停思索

在一切可能的路徑中生長

將寂靜翻出波瀾

足以餵飽一匹馬,讓它去流浪、飛奔。

畫下胸腔內的風景,在骨骼間竄動。

梵高的一生都濃縮在詩人的詩句裡,同樣讓人淚流滿面

瑪格麗特彈簧風琴

注:彈簧風琴的女人是瑪格麗特

瑪格麗特有沒有和梵高有過一段感情?我們也不得而知,我們只知道梵高死後,瑪格麗特終生未嫁,而梵高為她畫的畫像,一直掛在她的房間,直至她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