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用K20法讀《論語》23天,收穫越來越多,爲政篇也已經熟背啦

大家好,我是宮瀅兮,我在堅持用K20法讀《論語》

從堅持k20法讀《論語》至今天,已經堅持23天啦。

這23天中,每週給自己制定一個小任務——熟背幾句語錄。

在第12天的時候,熟背了《論語·學而篇》

現在,《論語·為政篇》已經會背嘍~

我每一天的朗讀情況及總結,都記錄在“頭條號|宮瀅兮”的微頭條,以後也會每天發佈圖文記錄噠。

這個錄音就是我背誦《論語·為政篇》的錄音,可以聽聽背的熟不熟練呀!

錄音下有《論語·為政篇》語錄及譯文,想堅持學《論語》的,一起來吧!歡迎在文末留言評論,分享你讀《論語》心得哦!

《論語·學為政篇》語錄及譯文

2.1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孔子說:“以德治政,當政者就會像北極星一樣安居其位,而眾星都環繞著它,”

2.2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孔子說:“《詩經》三百篇,用一句話來概括它,就是‘思無邪’。”

2.3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孔子說:“用政令引導民眾,用刑法制約民眾,民眾雖會免於犯罪,但沒有羞恥心。用道德引導民眾,用禮教規範民眾,民眾有羞恥心,而且能自覺歸正。”

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說:“我十五歲有志於學習,三十歲能立身於世,四十歲對世事不再有疑惑,五十歲懂得什麼是天命,六十歲對聽到的一切深明其義,七十歲可隨心所欲,卻不會違反規矩。”

2.5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孟懿子向孔子問孝道。孔子說:“不要違背禮。”

當樊遲為孔子駕車的時候,孔子告訴他說:“孟孫向我問孝道,我回答他不要違背禮。”樊遲問:“這是什麼意思?”孔子說:“父母活著,按照禮侍奉他們;父母去世,按照禮安葬他們,按照禮祭祀他們。”

2.6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孟武伯問孔子怎樣才是孝。孔子說:“讓父母只須擔憂子女的疾病。”

2.7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子游問孔子怎樣才是孝。孔子說:“現在的所謂孝,認為能夠供養父母就行了。照這樣,連犬馬也有人餵養著。如果不存孝敬之心,供養父母和餵養犬馬有何區別?”

2.8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

子夏問孔子怎樣才是孝。孔子說:“在侍奉父母時能和顏悅色,這才是很難的。若僅僅是有事情由子女去操勞,有酒食先讓父母享用,難道這就算是孝了嗎?”

2.9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孔子說:“我整天給顏回講學,他不表示任何疑問,如愚者一般。但事後省察其言行舉止,完全能發揮所學內容,回呀,他並不愚笨。”

2.10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孔子說:“觀察他的所作所為,考察他做事的動機依據,瞭解他的心情安樂與否。這樣,這個人還怎麼能隱藏得了呢?這個人還怎麼能隱藏得了呢?”

2.11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說:“溫習舊的知識而能產生新的見解,這可以為人師了。”

2.12 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說:“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樣。”

2.13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子貢問怎樣才能成為君子。孔子說:“對於想說的話首先要付諸行動,然後才能說出來。”

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說:“君子團結而不勾結,小人勾結而不團結。”

2.15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說:“只是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惘不解;只是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不定。”

2.16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孔子說:“專力攻治雜學技藝,這是有害的呀。”

2.17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孔子說:“由,我教你怎樣才叫做知道了!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

2.18 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子張請教如何求官得祿。孔子說:“多聽別人說,自己保留有疑惑的問題,其餘可確定的問題則謹慎表達,那樣就能少有過失;多看別人行事,自己不做有疑惑的事情,其餘可確定的事情則謹慎實行,那樣就能少生後悔。言語少過失,行事少後悔,官祿就在其中了。”

2.19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魯哀公問道:“怎麼做才能使百姓服從?”孔子答道:“舉用正直的人,置於邪惡的人之上,那麼百姓就會服從;舉用邪惡的人,置於正直的人之上,那麼百姓就不服從。”

2.20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季康子問:“要使百姓恭敬、忠誠而努力,應該怎麼做?”孔子說:“你莊重地對待他們,他們就對你恭敬;你孝順老者,慈愛幼小,他們就對你忠誠;你舉用善人,並教導能力弱的人,他們就會勤奮努力。”

2.21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有人對孔子說:“您為什麼不做官參與政治?”孔子說:“《尚書》說:‘孝啊,只有孝順父母,有友愛兄弟,並施行於政治。’這也是參與政治,為什麼一定要做官參政呢?”

2.22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信用,不知道他還可做什麼。猶如牛車沒有輗,馬車沒有軏,怎麼能行進呢?”

2.23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子張問:“十代以後的禮儀制度能預知嗎?”孔子說:“殷朝承襲夏朝的禮儀制度,其增加和廢除的地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承襲殷朝的禮儀制度,其增加和廢除的地方,也是可以知道的。那麼以後繼承周朝的朝代,即使經歷一百代,也是可以預知的。”

2.24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孔子說:“不該由你祭的鬼你卻祭他,這是諂媚。遇見合乎道義的事你卻不做,這是沒有勇氣。”

堅持用K20法讀《論語》23天,收穫越來越多,為政篇也已經熟背啦

堅持用K20法讀《論語》23天,收穫越來越多,為政篇也已經熟背啦

堅持用K20法讀《論語》23天,收穫越來越多,為政篇也已經熟背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