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文明》系列第7篇:周王朝800年基業,是怎麼鍛造的(2)

武王伐商後不久就駕崩了,武王的兒子成王年幼,在叔叔周公和召公共同輔佐下繼位,召公支持周公代為打理朝政。但是這個時候王室出現了短暫的內亂,主要是因猜疑而起。周公的三位弟弟,封於蔡的蔡叔度、封於管的管叔鮮和封於霍的霍叔處,本來是武王當年安插在商紂王之子武庚周圍,以輔佐的名義實行監督職責的,因為武王還是擔心商武庚會反。武王去世後,三人見成王年幼,朝政由周公旦一手把持,所以懷疑周公旦有意圖謀反之心,所以三人攛掇武庚一起造反,最後被周公以戡亂致命平息。

《失落的文明》系列第7篇:周王朝800年基業,是怎麼鍛造的(2)

周公像

“三監之亂”對周公的觸動很大,促使他不得不深刻反思:僅憑古聖先賢的“天道、德位、和合”能否有效統治偌大的周王朝?夏商以來在宗親之間封分的制度真的能確保周王朝的穩定和長治久安嗎?他認為,不足以,必須要進行必要的改革升級。這就是周王朝賴以繁榮昌盛的“經典封建制”的由來。

首先周公推出了“宗法制”。簡單通俗的講,就是不論是王還是諸侯的兒子,只能有一個人能繼承正統君位(宗法制主要講諸侯),沒有繼承權的兒子,稱為“別子”,被封為大夫,輔佐繼承正統君位的君主。別子需要自建一宗,有別於君主,和君主是上下級君臣關係,不允許也不能是兄弟親人關係,強制破除這種血緣紐帶關係,與外族人沒有兩樣,同為平等的臣子,不能隨意以親戚的身份接近君主,只有君主有祭祖和入宗廟的權利。(常說的祖宗或許就是從宗法制演變而來的)宗法制的意義何在?它讓“君”從“親”中脫離出來,在同一族人中區分開“尊卑”,樹立起了“尊君之道”和君的權威,避免了同族兄弟因私情而干擾朝政的現象。強化了君臣的公共關係,弱化了血親關係,君必須對共同體內的人一視同仁,沒有私情可言。宗法制突出了周王朝“天下為公”的理念,也催生了最早的“公民”,讓周人治理更趨於理性化,治理秩序也實現了質的飛躍。

《失落的文明》系列第7篇:周王朝800年基業,是怎麼鍛造的(2)

周公平三監之亂

第二,周公開始著手修訂禮制。宗法制也是禮制的一部分,屬經禮,主要規範君臣關係而制。還有一種禮是“儀禮”,主要吸收整理古聖先賢及地方習俗中合理有用的精華髮現而來,主要用於規範君臣日常禮儀,強調諸侯臣子要敬天、敬禮、敬民,要自覺的承擔義務和維護君道。

《失落的文明》系列第7篇:周王朝800年基業,是怎麼鍛造的(2)

西周的宗法制

第三、提出了做新民的倡議。因為經歷“三監之亂”後,商人首領武庚因叛亂被誅殺,所以商人與周人之間還是有嫌隙,周公就是想用新的宗法制所倡導的一種“天下為公”和“包容”的理念,彌合這層傷疤,讓殷商遺民真正認同周王朝,達到真正的統合。在推進禮制的同時,兼顧殷商舊遺民有風俗習慣,不做不必要的擾民,禮在高一級的層面上得到了普及,中下層團體的風俗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保留和尊重,讓禮俗之間保持平衡,保存了華夏文明的多樣性,實際上效果也不錯,周人和周制最終獲得了認同。周公還效法夏禹,創立了五服制,進一步提升了周王朝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點擊下面鏈接,看本系列其他文章

1、

2、

3、

4、

5、

6、

天山老狼,專注精品原創,堅持有思想、有深度、不跟風、不湊數、不落俗,向心而作,歡迎志同道合的朋友關注,一起交流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