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普爱思中的市场监管缺失和消费从众心理,中老年人成了冤大头

市场监管缺失

近日,由丁香医生怒怼莎普爱思,对于治疗白内障,莎普爱思可能不靠谱的文章,引起了国家食药监管局的重视,上市公司莎普爱思(603168)已经停牌,其多次行贿的事实也被曝光。

莎普爱思中的市场监管缺失和消费从众心理,中老年人成了冤大头

一个未进行临床有效性实验的药物在广告的推动下,在市场上大行其道,在市场上获得超过95%的高额利润,甚至包装成为比进口神药还要神的药品,最终被专业医生揭开了皇帝的新装。对我国同类产品也会造成居民不信任的冲击,劣币驱除良币。

莎普爱思中的市场监管缺失和消费从众心理,中老年人成了冤大头

市场监管缺失,违法成本过低是沙铺爱思之流繁荣昌盛的关键因素。

莎普爱思中的市场监管缺失和消费从众心理,中老年人成了冤大头

消费从众心理

为了便于分析,选取网络购物数据进行说明。

在某购物网站上选取了销量排名前三的店铺分别如下图:

莎普爱思中的市场监管缺失和消费从众心理,中老年人成了冤大头

莎普爱思某网销售前三排名

A店,月销售5271笔。商品评价20920人次,标记质量好171人次,效果不错140人次,效果一般25人次,质量一般9人次。

莎普爱思中的市场监管缺失和消费从众心理,中老年人成了冤大头

标识效果一般的原因为:

莎普爱思中的市场监管缺失和消费从众心理,中老年人成了冤大头

商家原因解释为:

莎普爱思中的市场监管缺失和消费从众心理,中老年人成了冤大头

B店,月销售1699笔。商品评价1333人次,标记质量好25人次,效果不错12人次,只有4人次标识质量一般。

莎普爱思中的市场监管缺失和消费从众心理,中老年人成了冤大头

标识质量一般的原因为:

莎普爱思中的市场监管缺失和消费从众心理,中老年人成了冤大头

莎普爱思中的市场监管缺失和消费从众心理,中老年人成了冤大头

莎普爱思中的市场监管缺失和消费从众心理,中老年人成了冤大头

C店,月销售974笔。其中商品评价5133人次,标记正品64人次,质量好44人次,效果不错37人次,只有3人次表示不太舒适。

莎普爱思中的市场监管缺失和消费从众心理,中老年人成了冤大头

标识不太舒服的原因为(还有三条非使用效果不太舒适的标识):

莎普爱思中的市场监管缺失和消费从众心理,中老年人成了冤大头

绝大部分消费者都给予了好评,一瓶成本1.45元的眼药水,卖到了50多元的高价,是具有同等疗效日本进口药的4倍,还被消费者认可为实惠。当然消费行为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里无意于质疑消费者的智商,只是在信息不对称下的一种无奈选择。

信息不对称下,消费者不能成冤大头

花钱是小事,耽误治疗是大事,营销广告可以带来产品的定价和市场的销售,比如8848、小罐茶、脑白金,这些都是正常的商业行为,对社会无害。但一种营销广告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取高额利润,造成社会危害,就迫切需要监管机构发挥职能。

监管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张弛有度,切身关系到老百姓身体健康的事不能不作为,对正常的商业竞争不能乱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是建立正常的商业环境,而不是保护侵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不良企业。

对于消费者,专业的事还是需要找专业的人,治病救人,不能道听途说,有病乱投医,还是要去专业的医疗机构,遵从医嘱。当然,

找到有良知的医生也是一个解决信息不对称的过程,还需要加强促进NGO和NPO发展,建设新型社会公共管理体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