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被禁2000年的奇書 小人用它行騙 君子用它處世安身!

《鬼谷子》被禁2000年的奇書 小人用它行騙 君子用它處世安身!

鬼谷子,姓王名詡,又名王禪,號玄微子。戰國顯赫人物,華夏族,額前四顆肉痣,成鬼宿之象。一說春秋戰國衛國朝歌(河南淇縣)人;一說是戰國魏國鄴地(河北臨漳)人;一說陳國鄲城(河南鄲城縣)人。

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縱橫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學問,因隱居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鬼谷子常入山採藥修道,於嵩山東南學仙。“王禪老祖”是後人對鬼谷子的稱呼,為老學五派之一。老學:蘇張(蘇秦和張儀) 、 鬼谷一派;申、 韓一派; 楊朱一派;莊、 列一派;尹文一派。

他通天徹地,智慧卓絕,人不能及。一曰數學,日星象緯,在其掌中,佔往察來,言無不驗;二曰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佈陣行兵,鬼神不測;三曰言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詞吐辯,萬口莫當;四曰出世,修真養性,祛病延年,服食導引,平地飛昇。

二千多年來,兵法家尊他為聖人,縱橫家尊他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為祖師爺,謀略家尊他為謀聖,名家尊他為師祖,道教尊其為王禪老祖。鬼谷子的師尊就是譽為世界辯證法創始人、世界哲學之父、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的老子。

先秦諸子百家的著作,都是中華智慧的源泉、瑰寶。

但有其中有一部,從漢武帝開始便成為歷朝民間禁書。只因它包藏權謀心計,像一柄尖刀直剜人性最深處的弱點

軍事家讀它,是為了胸藏百萬雄兵

外交家讀它,是為了練就鐵齒銅牙

小人讀它,是為了招搖撞騙、蠱惑人心

君子讀它,是為了安身處世,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這部書,無關儒、墨、道、法,而是千古奇書《鬼谷子》

如果能穿越歷史,國館君最想拜鬼谷子為師。

他是被大多數人遺忘的思想家,但兵家尊他為聖人,縱橫家尊他為始祖,謀略家尊他為“謀聖”。

諸子百家璨若星河,而能真正掌控大局、改變中國歷史命運的,唯鬼谷一派。

像蘇秦、張儀,前者施展“合縱”策略,率六國共御強秦;後者讓秦國行“連橫”之術,將諸侯逐個擊破,最終一統中華。

蘇、張發一語可號令天下,獻一策可統御九州。表面上是他倆嘴皮子厲害,但其實是他們深得鬼谷子真傳,善於把握和操控人心

《鬼谷子》被禁2000年的奇書 小人用它行騙 君子用它處世安身!

曠世奇謀:專攻人心最柔軟處

孫子曰:“上兵伐謀。”《鬼谷子》說,所謂“謀”就是對人性的認識與利用

首先,書的總綱《捭闔》提到人有各種差別,要抓住不同人的優勢和弱點為己所用:

夫賢、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闔;乃可進,乃可退;乃可賤,乃可貴:無為以牧之。

大意是,人有賢良、不肖、智慧、愚蠢、勇敢、怯懦的區別,應該根據情況選擇攻守策略,順應每個人的特點來駕馭他。

《鬼谷子》被禁2000年的奇書 小人用它行騙 君子用它處世安身!

然後,《鬼谷子》以十個篇章論述具體“攻心”方法,概括起來就是誘之以利、脅之以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故言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為陽,曰"始"。

故言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為陰,曰"終"。

人的天性是趨利避害,所以講別人喜歡聽的就能博取好感,說令人害怕的東西就能使人服從。

例如唐太宗要殺直言進諫的魏徵,長孫皇后卻說:“恭喜皇上,因為臣子只敢對明君講真話。”皇后沒講一個“不”字,卻成功阻止太宗。

陳勝、吳廣起義時,蒯通奉命去勸徐太守投降,見面第一句就是“你將大禍臨頭了,幸好我能救你。”全因這句話,堂堂太守才會聽命於一介布衣。

讀《鬼谷子》:君子以不變應萬變

鬼谷子的“攻心術”,現在被廣泛應用在日常交際、商業洽談、營銷推廣、公關溝通、管理用人等領域。但同時也成了騙子行騙、散佈謠言的伎倆。

微信朋友圈不時被慈善捐款活動刷屏,但很多是騙子在利用我們崇尚善良的心理;

還有早前電腦輻射致癌的謠言鬧得沸沸揚揚,賣“吸輻射”仙人掌的商家在背後笑開了花……

騙術、謠言花樣百出,但其本質還是鬼谷子當年玩剩下的。

我們讀《鬼谷子》,當然不是用來使壞,而是一來增長智慧,二來知己知彼,不被別有用心者愚弄

為什麼要看《鬼谷子全書》

時至今日,儘管鬼谷子、蘇秦、張儀等風流人物早已煙消雲散。但是好在,鬼谷子概論且述,我們才得以在他的作品中瞻仰前人的風采,學習古人的智慧。本書中不但將各篇文章做出了詳細的解釋和解讀,而且在每篇文章後都舉了相關的例子,使讀者能夠更加透徹地體會到鬼谷子的智慧。希望讀者們在現代社會也能夠更巧妙地運用鬼谷子的智慧,從而有所收穫。

《鬼谷子全書》是一部研究古代社會政治鬥爭謀略與權術的智慧之書。每篇由謀略典故、現代應用和商海實戰三部分組成,對原文進行了通俗易懂的翻譯,側重闡述做人、辦事、經商這些普通讀者極其關心的主題。

歐陽修謂《鬼谷子》:因時適變,權事制宜,有足取者。

長孫無忌謂《鬼谷子》:變辭利口,傾危變詐。

柳宗元謂《鬼谷子》:險戾峭簿,恐辦妄言,亂世難信,學者不宜道之。

對於《鬼谷子》一書,歷來人們的譭譽褒貶不一。但書中所崇尚的隱匿陰密的權謀和奇詭變詐的數術,都有當時的背景和特定的含義。並不等同於現在的含義。對於這樣一部優秀的文化遺產,我們必須本著古為今用的原則,吸收其精華,揚棄其糟粕,使其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