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松控股,能否代言廣州的「狼性」?

廣州第一大民企是如何煉成的?

一年一度的《財富》世界500強發榜,廣州新增了一家500強企業,眾所周知,它的名字叫做雪松控股,這被認為是廣州第一大民營企業的加冕禮。

應該說,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01

中國並不缺少500強,此次上榜企業已達120家,僅次於美國的126家,遠高於日本的52家。然而,如果從這120家企業中篩選民營企業,卻是屈指可數。

中國不是一個完全的市場經濟國家,能源、電信、金融、基建、汽車、軍工、鋼鐵等大行業都有嚴格的准入制,這些基本都是國營企業的菜,民營企業可以喝的湯很少,只能在輕工製造、地產、互聯網、生活服務業等為數不多的幾個行業中找飯吃。

我數了一下,中國內地103家上榜企業中,真正稱得上民營企業的大約只有17家。它們分別是華為、太平洋建設集團、正威國際、京東、山東魏橋、中國恆大、泰康保險、恆力集團、民生銀行、浙江吉利、阿里巴巴、美的、騰訊、碧桂園、雪松控股、江蘇沙鋼、陽光龍淨集團。

可以看到,北京上榜企業達到53家,但真正稱得上民營企業的只有京東、民生銀行、泰康保險三家,上海有7個上榜企業,卻沒有一個是民營企業。深圳相對較多,7家上榜企業中出現了華為、騰訊、恆大、正威國際4個民營企業。廣州有三家企業上榜,只有一家企業屬民營企業(另兩家分別是南方電網與廣汽),那就是雪松控股,它被認為填補了廣州在這個領域的空白。

帶著好奇心,我查閱了這家企業的發展史,心中跳出八個字,那就是——狼性十足,追求卓越。

老實說,廣州傳統的營商文化裡是缺少這個東西的。廣州是粵商文化的大本營,崇尚的是“搞掂”,白貓黑貓論深入人心,這種文化的優點是務實低調、靈活變通,缺點是少了詩和遠方的激情,缺少那種追求卓越、勇拿第一、捨我其誰、當仁不讓的英雄豪氣。

02

廣州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幾個擁有完整產業門類的城市之一,

從傳統制造業到商貿服務,再到金融、互聯網、生物科技、智能製造、新能源等各個新興行業,廣州都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但是存在感普遍不高。

比如,在汽車行業,廣州有廣汽這個業績亮眼的巨頭,但與上汽、一汽、東風等行業翹楚相比,仍不能並駕齊驅。

在製造業領域,廣州有金髮科技、立白、歐派、珠江啤酒、浪奇等知名度頗高的品牌,但總體規模仍然不夠大,離世界500強的門檻還有很大距離。

在互聯網行業,廣州有網易、歡聚時代、唯品會等實力派,但都沒有在各自領域做到第一名,也缺乏BATJ那種天下睥睨天下的氣勢,這與廣州的城市氣質有共通之處,悶聲賺錢足以。

在生物科技領域,廣州有達安基因這個市值超百億的上市公司,但論公眾知名度,卻不如比它後上市的華大基因。

在智能製造領域

,廣州也有億航無人機、極飛科技等表現不俗的科技公司,但和同行業的大疆科技相比,光芒效應又明顯不足。

在房地產領域,廣州曾是粵派房企的發源地,擁有保利地產、富力、越秀地產、雅居樂、錦繡香江、合生、時代地產、敏捷等大一批知名房地產企業,但和碧桂園、萬科、融創、龍湖這些行業弄潮兒相比,又顯得銳氣不足。

坦白講,廣州這座城市,家底雄厚,鍾靈毓秀,從來都不缺實力雄厚的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缺的是第一名。廣州向來不缺優秀學生,缺的是超級學霸。廣州也從來不缺精益求精的商業精神,缺的只是追求卓越的王者氣象。

廣州地處珠江三角洲,自古水豐草美,物產豐饒,人丁興旺,又毗鄰港澳,資訊發達,暢達世界,說它溫婉柔情、開放包容、獨具一格都不在話下,唯獨銳氣欠佳、狼性不足。

然而,一座缺少“第一名”、不追求卓越的城市,往往就吸引不到第一流的人才,最終可能淪為一座可有可無的平庸之城。城市之間的競爭,有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原地踏步等於刻舟求劍,以為笑柄。

03

雪松控股的出現,以狼性十足、追求卓越的面貌,讓人耳目一新。

首先體現在它超乎尋常的發展速度上。

1997年,雪松控股前身君華集團創立,主營房地產、投資、大宗商品交易;2010年,雪松控股營收剛剛突破100億元,對於一家開展房地產業務的企業,100億實在不算多;2014年,雪松控股營收338億元,仍然算不上出色。

然而,接下來的3年裡,雪松控股似乎大夢初醒,營收一路狂飆猛進,2015年營收593億元,2016年1570億元,2017年營收2210億元。正是依靠2017年的成績,一舉拿下世界500強的入場券。雪松的發展速度之快,在群雄並舉的世界500強企業中,都頗為少見。

在資本市場上,雪松控股同樣攻勢凌厲,2016 年以48億元現金併購齊翔騰達,是A 股近年來最大的兼併收購之一,2017年又以42億元併購希努爾。

雪松控股,能否代言廣州的“狼性”?

雪松控股旗下上市公司齊翔騰達,是多個細分領域的隱形世界冠軍。

傳統粵商往往過於注重實務,抗拒資本市場,企業營收往往體現為線性增長,而非指數級增長,雪松控股的風格,似乎打破了這一陳規。

那麼,最近三年,雪松控股是如何實現財富跨越的呢?

答案要到“供通雲供應鏈”這個實體中去找。供通雲是雪松控股2002年開展的業務,主要為大宗商品貿易,2015年雪松控股對供通雲進行戰略升級,成為產業鏈中的核心交易商角色,衍生出相關的供應鏈增值服務,此後三年,該業務爆發出巨大威力。

雪松控股將供通雲供應鏈描述為,“中國最大的大宗商品做市商之一和智能供應鏈領軍企業,產品覆蓋了有色金屬、黑色金屬、煤炭、原材料、石油化工、農產品等諸多品種,同時佈局了物流、倉儲、碼頭等供應鏈資產,為產業鏈上下游數千家企業提供供應鏈系統一站式服務。”

雪松控股,能否代言廣州的“狼性”?

簡而言之,這是一個大宗商品界的“阿里巴巴”。大宗商品不同於消費品,客單價極高,且均為企業間的交易,交易過程複雜、決策流程長、金融屬性強。這使得簡單的信息展示平臺,不足以使客戶產生依賴,需要有完整的一站式服務平臺。

例如,大宗商品每一筆交易涉及資金幾千萬乃至幾億,客戶對資金安全性要求極高,類似“支付寶”的方式難以解決雙方互信,甚至客戶對平臺的信任都很有限,這需要引入銀行體系等解決交易信用。

倉儲和物流是大眾商品交易十分重要的環節,如果平臺將這個環節假手第三方,則難以保證交付及時、安全和整體成本,也難有良好的用戶體驗,因此,自建昂貴的倉儲和物流,成為平臺留住客戶的必要手段。

此外,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必須基於真實的交易,炒期貨、現貨的純投機平臺,一方面難以做大,另一方面面臨監管風險,難以持久。以上種種決定了創立大宗商品交易平臺的高門檻。

供通雲的出現,恰好解決了以上痛點。

雪松控股的另一個“狼性”,體現在它的多元化經營上。據瞭解,雪松控股旗下不僅有供通雲,旗下還有地產公司、金融公司、能源公司、貿易公司,這些公司同樣受益於供通雲的跨越式增長,發展迅猛。

雪松控股,能否代言廣州的“狼性”?

供通雲集團,以齊翔騰達代表的化工集團,以雪松文旅為主的文化旅遊集團,原有主業君華地產及金融服務,以及物業公司代表的社區生態運營集團,共同構成了如今雪松控股的6大板塊業務。

以上種種,共同造就了雪松控股這3年裡,營收從300多億元飆升到2200億元的奇蹟。

另外值得一說的是,雪松控股也參與到眼下正熱的精準扶貧浪潮中,2018年計劃投資30億元,通過“強根造血式”產業扶貧,助推畢節成為貴州旅遊集散中心。為做到“真扶貧”,雪松構建了一套獨有的“1%-100%誓言”扶貧體系,通過持續投入1%的員工工作時間、1%的年利潤,到扶貧結束時,確保在畢節市貧困地區確保參與雪松項目的人口100%脫貧。

04

傳統粵商往往只會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默默耕耘,邊界清晰,天花板明顯,跨界發展、多元化經營、資本市場往往被認為與粵商的低調務實格格不入。

然而,在今天這樣一個互聯網的新時代裡,跨界打劫、降維打擊成為常態,行業的邊界越來越模糊,企業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出其不意,只顧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往往只有被收割的份。

可以說,雪松控股的營商風格,很好地契合了當今社會發展的大潮流。

無獨有偶,雪松控股最近幾年的迅猛發展,與廣州這座城市的節拍也是高度吻合的最近三到四年的廣州,一改過去“不疾不徐”的舒緩節拍,開始進入一種朝夕必爭的“戰鬥節奏”。

在招商引資層面,可謂風生水起。兩年內至少已有26家央企到南沙砸錢或者成立南方總部,包括中遠海運、中鐵建、中國中鐵、中交建、中化集團、中船集團等。

在前沿的科技領域,從思科、微軟、百濟神州、亞信、小鵬汽車、雲從科技等科技企業的扎堆進駐,到富士康600億巨無霸項目的簽署,再到橫空出世的琶洲互聯網總部聚集區,匯聚了騰訊、阿里巴巴、小米、科大訊飛、歡聚時代、唯品會等互聯網巨頭。

就連一向與廣州若即若離的網易,也宣佈強勢迴歸廣州。可以說,過去三年,廣州在招商引資上的一系列大手筆,令人眼花繚亂,可謂蓬勃進取,狼性十足,這在過去的廣州,是沒有過的盛況。

在城市形象方面,廣州似乎也一改過去的低調風格,試圖展現其高端國際的一面,從一年一度廣州國際投資年會的舉辦,到國際金融峰會、人工智能大會的落地,再到2017年財富全球論壇的召開,讓廣州在國際財經界刷出了一波閃亮的存在感。2019年,廣州還要舉辦全球港口城市的奧林匹克盛會——世界港口大會。

可以說,你印象中那個不疾不徐的“慢廣州”,和今天這個追求卓越的“快廣州”,已經不是同一個廣州,廣州的進取心與狼性正在顯露。作為廣州排名第一,也是發展速度最快的民營企業,雪松控股可以說是最近幾年這個“快廣州”最佳的詮釋者之一。

廣州的城市圖騰是“五羊拾穗”,更需要加多一點“狼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