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制造的兴衰来看,强推工匠精神需谨慎!

从日本制造的兴衰来看,强推工匠精神需谨慎!

最近几年工匠精神被提及的频率非常高,大家对工匠精神也非常认同,很多人对工匠精神十分推崇!从锤子手机的创始人罗永浩提出“工匠精神”的概念火起,工匠精神的讨论就没有听过,特别是随着制造强国的提出,大家对于工匠精神的谈论又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甚至有人希望国家推出强力政策推行工匠精神。对于这些迫切希望尽快实现制造强国的心情十分理解,但是强推工匠精神需谨慎!

从创新的角度

实现制造强国更重要的是创新,需要提升产品品质,工匠精神需要但并非唯一!提升产品的品质可以通过对产品本身不断孜孜以求的改进,也可以通过改变生产方式来提升!创新是什么,原先是很难说清楚的,大家各执一词,直到熊彼得的创新论才对创新提出了比较科学有效的总结归纳,原来创新也是有不同的类型!

从日本制造的兴衰来看,强推工匠精神需谨慎!

熊彼得的五类创新

从上面的图片可见创新的方式是多种的,工匠精神更多的是针对产品和技术部分而言,并非唯一!如果一味的强推工匠精神,很可能忽视另外几种创新,抑制其他创新的产生!为什么这么说呢?不同的创新是需要不同的特征的,产品品质的方面创新可能需要在产品方面孜孜不倦研究下去,对品质对质量的高要求,精益求精,这种创新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但是市场创新的逻辑不一样,我们都知道市场是随时变化的,就像衣服或者时尚,今年流行这种,明年可能就是另外一种,这种创新是需要创新者不断调整,拥有很强的市场嗅觉,不断变化适应市场需求!中国需要更多的创新,更多类型的创新,而不应局限于工匠精神!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

中国是个巨大的市场,需要各种类型的创新,也有不同的市场需求需要不同的类型的公司来满足!既需要能够制造高品质的企业来满足高端消费,也需要贸易类公司通过筛选各国优秀产品来满足不用需求!中国市场是巨大的,同时市场需求也是丰富多样的,产品质量并非唯一的追求,有些产品品质也并非工匠精神就能提升的!类如玉石钻石,更多的取决于原产地,工匠精神没有那么重要,泰国大米也并非是泰国农民具有很强的工匠精神而是天然条件决定!再举一个更明显的例子服装,吃香的Zara和H&M是靠工匠精神的品质取胜吗?zara和hm如果单论质量,说句实话对不起它们的价格!

消费者的角度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意味着国内是个非常巨大的市场,但同时也是个消费水平差别很大的市场!不同的消费者对质量和品质的要求是不同的,这个市场也不应该只属于拥有话语权的高端消费者,更应该考虑全体消费者!如果强推工匠精神,很容易就会让原本具备技术优势,市场领导者的企业更大的优势,挤压中小企业的市场空间,低端产品供应减少,变相提高了消费门槛,一定程度上是伤害了低收入者的利益!例如空调行业,我们觉得格力技术好,质量也可靠理应占据更多的市场,给它政策支持,给它补贴!格力质量虽好,但价格并非对于每个消费者都是和善的!有人选择高品质的,可也有人想选择价格低的,虽然质量不如格力,我们不应该厚此薄彼!高价一定是高代价,如果美国人没有中国物廉价美的商品支持,依靠高价的美国制造,生活水平会下降到什么程度?

制造升级是伴随着消费升级的!

消费没有升级,单是制造升级是很难的!德国日本原先质量就是领先的吗?德国在以前英国人眼里就是低劣仿造的代表,日本也是大量仿造美国产品,质量低劣,山寨味很浓!两个国家在经济发展初期都是从低端制造入手,也符合消费者需求。二战之后两国都是很穷,消费者不会对品质挑三拣四,只要能用就行,随着消费者逐渐富裕,生活水平提高自然对产品品质有了要求,市场需求驱动,很容易驱使企业制造高品质产品来满足消费者!两个国家为什么制造升级过程如此快速?虽然外部环境支持是个重要的因素:日本有美国的技术支持,德国紧靠着最富裕的欧洲(以前的欧洲是非常富裕的,并非现在的光景),更重要的是两国相对来说是小国,而中国拥有十几亿的人口,广阔的国土同时地理环境差别巨大,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肯定是更长的,但目前消费升级的趋势已经比较明显了,企业从低端制造入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消费水平提高,技术能力也迅速提升甚至世界前列,海尔,华为,格力等企业就是代表,大家需要的是保持耐心!

市场竞争的自然结果

消费者生活水平提高自然对品质开始有了追求,只要市场竞争是正常的,企业自然会调整来满足消费者的追求,高端制造企业会不断涌出!毕竟高品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高溢价,追求更高的溢价是企业自然行为!市场竞争是正常的,原本具备技术优势会继续发挥技术优势,成为具备工匠精神的企业!同时为了生存,不同优势的企业发挥自己的优势,成为不同类型的公司!营销能力强的公司依靠营销能力在市场立足,依靠适应快速变化继续不断施展自己不断变化适应的能力!整合能力强悍的,依靠市场整合收获市场!我们既需要日本德国能高端制造的企业,也需要能像苹果公司一样拥有整合整个产业链能力的公司,还需要高盛这种不断进化调整的的金融巨头!

大国不应孤注一掷!

世界总是在变化的,市场也是同样变化的,有时候是剧烈的变化! 很多年前的日本依靠着卓越的产品畅销全世界,依靠产品的高质量高品质颇有独步天下同时迅速富裕起来,“反攻”到美国,一路买买买,甚至让美国人感到了威胁!日本制造业也把“工匠精神”贯彻到了极致与彻底,对产品的坚持、对难度的挑战也成了普通民众崇尚的价值取向。这种行为慢慢变成了习惯,强大的惯性力量慢慢灵活转变的可能变得渺茫!新时代的迅速变化的市场,让曾经驰骋商场以创新制造闻名日本企业找不到方向,被时代抛到后面,慢慢变成了保守不善创新的代表!

因为创新不只是产品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等创新同样非常重要!现在占据市场顶端,成为整个行业领导者的企业往往不是依靠单纯的产品创新和生产能力!创新更多的具备整合和跨界的特点,例如苹果不生产iphone,依靠强大的资源配置创新能力,将利润低投入大的生产交给富士康,通过强大的整合能力将整个产业链的大部分利润装入自己的口袋!

我们既需要日本德国能高端制造的企业,也需要能像苹果公司一样拥有整合整个产业链能力的公司,还需要高盛这种不断进化调整的的金融巨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