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猗县临晋镇代村依托石榴产业建设“田园综合体”纪实

“烂漫一栏十八株,根株有数花无数。日射血珠将滴地,风霜火焰欲烧人。”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盛赞临晋江石榴时写下的优美诗句。临晋江石榴初植于汉代,盛于唐代,明朝万历年间又贵为皇室贡品,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而代村位于临猗县临晋镇北部的峨嵋岭半坡地带,峨嵋环抱,避风向阳,土质沃厚,水质甘甜,历来就是临晋江石榴栽培的核心地带。自去年以来,该村在临猗县建设峨嵋果品博物院的宏伟蓝图中依托石榴种植的资源优势,拉开了田园综合体建设,使石榴产业和村经济发展再次步入一个新境界,不断推进果业增效、果农增收,促进乡村振兴。

推动一二三产融合

筹划“田园综合体”

“做农业,除了面临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还要突破新鲜果蔬冷链运输等难题和瓶颈,所以为了给村里拓宽发展路径,去年我们根据县委提出的建设百万亩峨嵋果品博物院的要求,依托我们村石榴种植这一优势,提出了建设石榴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思路,不断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5月28日,代村党支部书记、石榴合作社社长许行立在似火的榴花掩映下高兴地说。

在田园综合体建设中,该村以石榴合作社为基础,进行了“三大整合”。首先是进行劳动力整合,村里对全村劳动力资源进行梳理,鼓励一部分有能力、有思想的社员借助乡村旅游积极创业,鼓励村民参与到农业生产、特色石榴手工艺品制作、特色饮食餐饮等三产服务中。其次,对全村的宅基地和空闲地进行整合,用于田园综合体中的乡村驿站建设和石榴包装展示站场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配套设施。再次是土地整合,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利用。现在全村已流转土地1800余亩,全部栽种了江石榴,包括田园综合体核心地带流转土地65亩,为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同时,将全村110户村民分组包片,负责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及运营,现已建成了景观吸引区、农具博物馆、农业生产区、休闲聚居区、石榴文化展示区等。田园综合体以农业生产、休闲产业为核心产业,以农产品加工销售为支撑产业,以餐饮、培训、住宿为配套产业,以文化要素、休闲农产品投入等为延伸产业,实现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

如今的代村,处处是变革发展的景象,田园综合体正从规划、图纸一点一点变成现实。石榴盆景园区已成为戏迷唱戏、群众休闲娱乐的大舞台,水上垂钓、榴下餐吧、老农具博物馆等项目已建成,代村已成为集智慧农业、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生态观光、主题娱乐、时尚运动、农耕文化体验、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身的田园综合体,成为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乡村旅游区。

“在田园综合体建设中,我们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利用精细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智能化管理的现代农业运营模式,改变经营理念,开拓农业多种新业态,全力打造现代高效的田园综合体,为新农村建设和后续更好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该县县长李明说。

多元发展经营

实现效益华丽转身

“一个石榴盆景卖3000多元,最高的榴王盆景卖18000元,随着石榴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来我们这里观光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的收益路子也越来越多,我们不光卖石榴,石榴盆景比石榴收益更大,就连石榴树下生长的蒲公英游客也要。”5月27日,田园综合体经营者、代村石榴合作社社员许言山说。

在田园综合体经营中,该村充分发挥综合体的生产功能、服务功能、综合展示功能等,紧紧抓住临晋江石榴享有“唐风汉韵明贡品”的美誉,突出特色、找准定位,不断壮大临晋江石榴品牌,延长产业发展链条,实现了石榴产业的多元化经营,促进高效农业建设与文化旅游发展深度融合,推动产业不断创新发展,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石榴盆景被人们称为移动的榴园,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该村抓住这一消费趋势和需求,投资300万余元,建成了占地3000余平方米的石榴盆景园,融石榴盆景生产、展示、销售及旅游景点为一体,是黄河金三角地区唯一的石榴盆景市场和石榴盆景园林,在园石榴盆景、盆栽万余盆。“原来只知道卖石榴,没想到石榴盆景的收益比石榴本身收益还大,我这一个盆景平均售价达3000元,最高的达18000元,产品主要销往西南三省区和周边亚洲国家、欧盟和美国。”合作社社员许岩山说,“由于受前期冻灾影响,周边村苹果、核桃受冻严重,对果农收入影响较大,尽管我们石榴也受到了冻灾影响,但我们通过盆景这个产业经营,完全可以把受损的收益补回来。因为我们依托田园综合体可以进行多种经营、实现了多种收益。”

似火的榴花热烈奔放、错落的村庄景致幽雅、连片的榴园广阔无垠,进村道路和村内道路均为水泥路,将这个原本闭塞难行的山村与外界畅通连接,每天都有许多游客前来榴园游玩,石榴剪纸、石榴摄影、石榴根雕、石榴盆景等独具特色的石榴文化艺术产品让代村江石榴的名气越来越大,销路也越来越好,有力带动了村民致富奔小康。目前,该村一亩石榴综合收益平均已达8000元。“我家种植石榴已有6年时间了,4亩石榴园近年来每亩综合收入都在12000元以上。”代村村民许建红说。像许建红这样以石榴种植为主的农民在该村就达到60%。

随着石榴产业、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代村正向着“四季景观鲜明、石榴文化突出、最美乡村家园”的发展方向大步迈进,成为百万亩峨嵋果品博物院里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依托田园综合体建设

力促果业兴果农富果乡美

根据代村田园综合体的发展规划,未来,该村田园综合体将囊括智慧农业区、生态种植区、烂漫榴园区、田园野趣区、亲自体验区、养生养老区、乡村驿站区、农庄体验区等功能板块,并着力突出农业特色,打造涉农产业体系发展的大平台,进一步唱响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发展欢歌。

临猗作为全国果品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县份之一,全县果品种植面积达110万亩,年产各类果品25亿公斤。该县以建设百万亩峨嵋果品博物院为目标,以建设遍布全县的田园综合体为内容,进一步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实施果业提质增效、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培育、果品品牌创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模养殖、果品出口龙头企业培育、三产融合发展、国际化市场交易体系创建、标准化果业生产体系创建、专业化的质量检测监管体系创建等十大工程,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强力推进临猗果业强县建设进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临猗作为全国最大的果品种植县,在果业发展中,我们就是要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融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进一步凸显临猗水果品牌效应、提升果品质量、促进融合发展,进而在全国叫响‘运城水果’这一品牌,不断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在临猗县扎实实施,实现果业兴、果农富、果乡美的发展愿景。”该县县委书记于鹏飞说。(张新征 刘建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