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在即的美团,为何成了股东Booking的弃子?

7月17日,滴滴宣布与在线旅行及周边服务平台Booking Holdings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通过合作,Booking Holdings 旗下的app将为用户提供滴滴叫车服务接口,而滴滴的乘客也将可以直接通过app在Booking.com或Agoda平台预订酒店住宿。同时,滴滴也获得了来自Booking Holdings 5亿美元战略投资。

上市在即的美团,为何成了股东Booking的弃子?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次很正常的双赢合作:BookingHoldings通过滴滴的引流加强了在中国的本地化进程,而滴滴可以通过Booking开放的端口,加速全球化布局。但因为BookingHoldings与美团的投资关系,以及美团与滴滴在网约车和外卖业务上的激烈竞争,使得这次投资变得分外有趣。

一、Booking弃子

Booking Holdings在去年年底刚刚4.5亿美金投资了美团,当时美团颇以为荣,王兴甚至公开表态,与 Priceline (BookingHoldings前身)是“天作之合”。

原因在于Booking Holdings同样是美团老对手携程的股东,Booking对美团的投资,让许多人认为其是在对快速变化的中国酒旅市场重新下注,导致携程的股价跌得有点惨。

上市在即的美团,为何成了股东Booking的弃子?

然而在今年6月初,BookingHoldings突然宣布与携程加强了合作,甚至派驻了旗下最大品牌Booking.com的CEO担任携程董事会观察员。

而此次对滴滴的投资则更值得玩味,BookingHoldings不仅仅给滴滴的投资额上压了美团一筹,更是给了滴滴两大平台的接口,而给美团的,只有体验更差,流量较小的Agoda。

再看这两次操作的时间节点,美团在今年年初开始发力打车业务,与滴滴成为了正面交锋的对手,6月底,美团在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BookingHoldings重新与携程加强合作,再进一步投资滴滴,恰巧是在美团发力打车,宣布IPO的关键节点。

BookingHoldings无疑是在告诉大众,之前我的判断出错了,现在我要丢掉这枚弃子拨乱反正,重新评估美团的价值。这波操作让美团的承销商们压力山大,美团的股票不好卖了。从逻辑上来讲,美团估值的下降,作为股东的Booking也会遭受损失,投资滴滴,就成为平衡风险的重要筹码。

美团发生了什么?让BookingHoldings做出了这样决绝的反应呢?

二、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BookingHoldings曾经对美团寄予厚望,美团多次透露的酒旅数据,以及对出行的规划,切中了Booking在中国本土化以及对本地出行的迫切需求。投资一家公司,拿到两份好处,确实是个好买卖。

今年年初,美团打车大张旗鼓的进入上海,试图用巨额补贴烧出一片市场。

但可惜事与愿违,在补贴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乱象之后,相关部门下达指令,强制停止了美团打车的补贴,这导致美团打车的市场数据快速下滑。近日比达咨询与极光大数据连续发布的两份网约车行业数据报告印证了这一点。

根据比达咨询的报告,美团打车在停止补贴一个月以后,迅速丢掉了三分之一的市场,市场份额由18.5%降低至12.8%。

极光大数据的报告则显示,美团乘客端日活数据相比峰值跌幅超41%,司机端日活跌幅更是超50%。美团打车的30天用户安装留存率达到为25.3%,司机的30天安装留存比例为33.7%。均不到竞争对手的一半。

花费重金进入的网约车业务就像一个二踢脚,在南京和上海听了两声响就再也不见了踪影。

上市在即的美团,为何成了股东Booking的弃子?

美团唯一的亮点就是酒旅业务,这部分的毛利率高达88%。但作为酒旅老司机的Booking肯定看穿了美团在这里耍的小花招。

美团巧妙的将到店和酒店及旅游收入合并成109亿元包装给世人。这个营收配合88%的毛利率看上去相当不错。

但是,到店就是到店,酒旅就是酒旅,有分析人士把美团合并起来的收入计算过,美团的酒旅部分估算在35亿元左右。远不及同期港股IPO的同程艺龙52亿元的收入,更是与携程2017年全年268亿元收入相去甚远。

这个数字才是美团与Booking利益相关的数字。对Booking来说,美团的资源还没有到举足轻重的地步。

Booking与美团的合作在库存房互换,属于合作竞争关系,而美团的资源太少,不足以让Booking获利。同时,美团的网约车业务未能做起来,既不能解决Booking用车问题,又不能给Booking导流。唯一剩下的,或许是一点点财务上的投资价值。

确实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三、新的业务共赢体

Booking Holdings在国内并不算知名,但实际上它是全球最大的在线旅游巨头,市值近千亿。

在中国BookingHoldings选择的扩张策略是投资。理论上Booking和携程的业务重叠率相当之高,但是Booking并没有自己进入中国市场与携程竞争,而是入股携程互相合作。

Booking的业务模式与国内企业的思路不同,不是我做了酒店,就要向上做机票,做了餐饮就要往前做网约车,2017年,Booking酒店预订间夜数达6.73亿,而机票只做了700万张,属于佛系机票业务。

也正是这种风格,决定了Booking在中国市场需要机票、租车的合作伙伴。

机票问题,Booking通过投资携程得到了解决。而租车问题,Booking在美团的尝试失败后,最终还是投资了滴滴。

对Booking来说,投资滴滴出行,不仅解决了自己用户的用车问题,还意味着自己获得了5.5亿的潜在用户,这对正在开拓中国市场的Booking来说弥足珍贵。另一方面,滴滴的高成长性,也意味着更好的投资价值,在美团身上亏的钱,可以在滴滴的投资上赚回来。

而对滴滴来说,与Booking合作的好处更多,除了5亿美元的投资以外,Booking意味着全球的高端用户到中国都要使用滴滴的服务,携程与Booking合作的用户,也自然而然的进入到滴滴的体系之中。

更重要的是,通过Booking,滴滴可以更方便的完成国际化布局。

上市在即的美团,为何成了股东Booking的弃子?

今年以来,滴滴的国际化业务明显加快,1月,滴滴宣布收购巴西99。2月,滴滴在中国港台地区开展出租车业务,同时宣布在日本市场建立合资企业进军日本出租车市场。3月,滴滴在墨西哥推出快车服务;5月,快车服务落地澳大利亚……

通过与Booking合作,滴滴可以自然而然的获得全球的客源,进一步支持滴滴的国际化。

而对携程来说,与BookingHoldings重回蜜月期,一方面证明了自身仍有想象力,另一方面,与Booking共享的房间库存可以同样享受滴滴带来的流量红利。

所以,无论从眼前利益看,还是从长远发展看,这次合作对Booking、携程和滴滴是三赢。

结语:

众人欢庆一人失意,曾经说与Booking合作是天作之合的王兴,不知道有没有当年周鸿祎在酷派乐视事件中,背后被人开了一枪的感觉。

但对于Booking来说,5亿美元投资滴滴,重拾与携程的合作,看似两边下注,实际是中途换马,平衡风险的最佳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