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咸遜:中國白酒景氣之辯(上)

7月18日,在安信證券“消費新視角”年中策略會上,海納機構總經理、酒業評論員呂鹹遜就《白酒景氣之辯》的主題談了了他的最新行業預判:白酒本質、消費升級、三大細節、五大趨勢。以下為呂鹹遜的現場演講實錄:

今天的命題作業“白酒景氣之辨”是安信證券要求的,實際上我不是這麼悲觀,我認為不需要辯,個人還是很看好、看多中國白酒

呂鹹遜:中國白酒景氣之辯(上)

海納機構總經理、酒業評論員呂鹹遜

一、白酒行業的本質:需求來源於表達,本質是面子消費

如何理解中國白酒的本質。啤酒的本質是讓大家活躍起來,販賣的是激情,諸如青島啤酒節是國內少有的狂歡節,啤酒的廣告一定是激情的,酒杯猛烈撞擊出泡沫營造一種激情的感覺。紅酒的本質是什麼?賣的是情調,在中國,大家覺得喝紅酒感覺上很優雅,而在歐美喝紅酒實際上也是一件很隨意的事情。

那麼白酒的本質是什麼?喝白酒的本質是面子,喝白酒不是為了喝乙醇+水,白酒是為了去表達對對方的態度、尊重。如果對其他快消品牌而言,價格是價值的反映的話,那麼對白酒不完全適用,對白酒來說很大程度上價格就是價值,賣白酒賣的就是賣價格,品牌就是要努力代表一個價格。

中國白酒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越來越多消費者會去買主流品牌的主力產品,喝的就是價格,價格代表面子。歐美人喝酒是為了自己喝的,想喝就喝,一兩歐元的酒賣的量最大,中國人喝酒,喝什麼酒是酒桌上的主賓決定的,酒是為他匹配的。

白酒是社交性很強的快消品,不是自我需求的快消品,更多的需求來自於表達。我認為白酒的本質是傳情達意,喝的是感覺、面子、身份。

迴歸歷史白酒在古代就是稀缺品、奢侈品,酒在古代有三種功能:1、人與神的溝通(即第一是“酒以祭天”);2、人與人的溝通(第二是“酒以成禮”)都是通過酒來表達,無酒不成席、無酒不成禮,禮儀的核心是要有酒,重大禮儀是用酒來表達的,所以商務接待也用酒來表達,是一種禮貌;3、人和自己的溝通(第三點“酒以入藥”)也是通過酒,喝了酒之後更容易找回自我。酒在古代、在糧食稀缺的環境下,就是一種奢侈品,不是人人都可以享受的,中國白酒是禮儀和表達的象徵,和其他快消品相比,白酒更能體現消費升級。

二、消費升級的4個層面:白酒超強溢價能力,盡享消費升級紅利

消費升級的紅利並不是任何快消品都能享受到的,或者說享受到的程度也不同。這一輪的消費升級,我個人理解有4個層面:

1、品質升級,喝到的白酒質量相比十年、二十年之前變好,白酒行業是技術性的產業,技術的定位性很強,很多白酒廠,最好的樓要麼是行政樓要麼是技術樓,白酒業有大量的博士在做技術研究,這在其他食品產業是少見的,中國白酒是越來越好喝了,不是越來越難喝了,現在的新出的茅臺酒比20年前新出的茅臺酒可能要好喝得多。

2、產品升級。比如本來喝海之藍,接著去喝M3,現在喝M6。

3、還有一種品牌式的升級。在河南這樣的市場,本來喝200塊海之藍,喝400多塊錢的時候,選擇了品味捨得。這是品牌式的升級。

4、服務升級。以前去店裡買,現在品牌化集中後很少去店裡買,海納經常勸很多酒廠高度關注消費者,特別是80、85後,他們不去門店,而是去城市綜合體逛,大量的錢投入到菸酒門店的陳列費用就是浪費。以前我做過的消費者研究中顯示,32歲的時候消費者會發生重大轉變,開始消費白酒。如何吸引他們消費,他們經常去的場所是什麼,購買習慣是什麼,能否根據這個做服務升級,所以現在很多酒廠在城市綜合體裡設體驗店。萬達王健林董事長去跟茅臺李保芳董事長溝通,希望在萬達的商場裡開茅臺的店,不是以售賣為主,是以體驗為主;綠地集團到瀘州調研,要在綠地繽紛體驗、售賣瀘州的酒。這就是服務升級。

因此,要迎合消費升級,不同的品類是不一樣的。

舉一個例子,水行業。消費升級以後,娃哈哈的水出一瓶2塊錢的就能賣得出去嗎?它想把價格漲20%,卻一直沒漲,牛奶能漲價2-3倍嗎?伊利是漲了一點。所以,一個品類能不能迎合消費升級,或者是有沒有獲得消費升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看這個品類本身的非功能性第二是本身的品牌溢價能力看一個品牌的溢價能力很簡單,就看這個品類來最便宜和最貴的之間的差距,差距的就是品牌溢價能力。

中國白酒的溢價能力是什麼?有沒有5塊錢的白酒?現在有沒有1500塊錢的酒?肯定有。茅臺現在的官方要求是1499元/瓶,白酒的溢價能力是300倍。你告訴我還有哪個快消品有300倍的溢價能力?像茅臺這樣稀缺的商品,一年生產了5800多萬瓶,還是不夠中國人喝的,現在市場上是一瓶難求。

消費升級在不同的快消品裡的差異也很多,在酒類行業裡的差異也很大比如啤酒,啤酒溢價能力就很弱。再看看紅酒,大概只有6-10倍的溢價能力。

我跟很多人徵求過意見,能不能在世界範圍內找一個跟茅臺對標的,既能賣這麼貴,還能重複消費能力這麼強的。有人說片仔癀也很掙錢。而片仔癀1片都捨不得整個吃,1片分成3片吃、4片吃,到現在也賣不出100個億。茅臺都賣到500個億了,還不夠。還有人說東阿阿膠,好像也不到100億。既要賣出價值感,又重複購買消費率那麼高的。有人說可以對標奢侈品LV,哪有人一個月買一個LV包的,但一個月喝一瓶茅臺的,在中國是有很多人的,可能不止喝一瓶,一週喝一瓶的也多得是,既要有價值感,還要有重複消費性,茅臺有很強的獨立性。從這個角度上來講,中國白酒是最能迎合消費升級的。這是看中國白酒的基本觀點。

三、最近關注的白酒行業三個細節

第一個細節:從細分購買動機去看需求端。

分析中國白酒的時候要注意從購買需求端來劃分。一是消費性需求,消費性需求就是買來不超過一個月就開瓶喝了。中國高端白酒、次高端白酒的需求是不是見頂了,核心點就是看開瓶率。二是投資性需求,買了之後1年內不喝的姑且算是投資性需求。分析高端白酒市場的時候要注意把需求端劃分開。哪些需求是消費性需求,哪些需求是投資性需求,分別佔的比重是多少。2018年的這個比重跟2015年相比有沒有變化和差異,這個差異對我們分析市場、分析未來的趨勢相當重要。

第二個細節:我們要正確理解“控貨挺價”,它是供需關係的廠家理性反應。從上半年的銷量來看,五糧液、國窖1573跟茅臺是不一樣的,五糧液和國窖1573的上半年出貨量是比較多的,飛天茅臺的出貨量應該是增量不多。因此,上半年的銷量會影響三季度的價格,三季度的價格會影響四季度的銷量。今年中報,十幾家上市公司整體上是會不錯的。實際上,上半年已經看到了很多廠家發佈了“控貨挺價”的政策,這是為了三季度的價格,因為三季度的價格會對四季度的銷量產生很大的影響。畢竟白酒是季節性比較明顯的快速消費品。上半年要重點關注和分析廠家的“控貨挺價”行為。已經有兩大酒廠在“控貨挺價”。6月23號,五糧液在控貨,7月9號,國窖1573在控貨。這兩家酒廠不約而同的措施反映了對上半年出貨量的態度,反映了對三季度價格的期待。實際上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高端酒市場的供需關係。

希望大家注意區別看待消費性需求、投資性需求,不能用茅臺代表整個行業,也不可以用茅臺代表整個高端酒市場。

第三個細節:關注二線名酒和區域市場龍頭交集的企業。何為交集的企業?即品牌上是二線名酒品牌,在區域市場是龍頭,這個類型的企業要高度關注。

汾酒是二線名酒,是山西的區域龍頭企業;洋河也是二線名酒,它在江蘇、1+5市場都是區域龍頭。洋河不僅在江蘇市場是第一名,在河南市場也是第一名,是突破了30個億的這就屬於交集型企業;同樣的還有古井,是安徽的第一,也是二線名酒;西鳳是二線名酒,也是陝西的第一,這一輪的發力空間很大,還是在穩健增長。

還有一些二三線品牌,也是在某些市場上數一數二的品牌,像今世緣、口子窖、水井坊、捨得。中國白酒這一輪的復興在不停地向下傳導,從一線到二線、三線。但是不要指望未來四線、五線品牌也一定會好。從銷量來講,中國白酒再也回不到2012年的銷量,中國白酒的真實銷量一定是減少的,喝酒的頻率和喝酒的人數一定是減少的,這輪增長不會繼續傳導到弱勢品牌,很多一二線白酒的增長是以地產酒的衰退為代價的。

最後提醒一點,價量齊升並不是常態。價量齊升並不是中國白酒的常態,只有高端白酒具備價量齊升的特徵。你期待所有中國白酒都可以價量齊升是不現實的,要理性冷靜的看待中國白酒。

四、中國白酒未來發展五個主要趨勢

看待中國白酒一定要回歸到今天會議主題,就是要用消費的視角去看。從消費的視角,分清楚到底是投資性需求,還是消費性需求。另外新一輪的消費,應該是理性消費、品質消費、價值消費、升級消費,怎麼理解呢?中國白酒的主力消費群體已經是80後,80後相對於過去的60後、70後,他們在互聯網化的環境下長大的,在信息對稱的環境下長大的,所以消費更理性化、更知識化。現在中國白酒在宣傳上不再像過去那樣總是喊“喝**交好運”這樣太感性的廣告語。越來越多的企業注重理性傳播,注重品質層面的傳播,像茅臺做的很好。洋河過去賣情懷,而最近的王耀董事長講話,在大量的講黃河故道溼地產區跟洋河綿柔的關係。

另一方面,這一輪的消費很重視品質、重視價值消費。我一直在勸我服務的企業,不要盲目的漲價,漲價實際上是損害消費者利益的,並不是漲的越多越好、頻率越高越好,一定要適度,要逐級的升級消費。

第一個趨勢:白酒行業是有周期性的,一定要有這個觀點。很多時候不要好了傷疤忘了疼,認為中國白酒行業好了就會持續。放20年、30年去看,中國白酒行業一定是有周期性的。但是,又不與宏觀經濟完全一致。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在這樣的情況下,白酒行業反而是增長的。但是,我個人認為中國白酒行業的週期性很重要的是經濟學上的“牛鞭效應”造成的,它很大程度上跟供需關係有關,就怕末端的需求到廠家被放大,被放大了就會進入調整期,要去庫存。因為白酒是沒有保質期的商品,社會庫存容易被放大。在經銷商層面、終端層面,甚至在團購的單位層面,這個需求仍然會被放大,酒買來了沒有馬上喝,反正是慢慢賣,賣5年、賣10年。需求被放大,廠家不理性,也跟著放大,這個行業一定會出現超庫存,這就是經濟學上講的“牛鞭效應”。白酒行業的週期性影響遠遠大於消費指數、社會零售指數。白酒更多的會受行業自身供需關係的影響。

第二個趨勢:看好次高端目前在放大的機會,但也要客觀看待次高端的市場容量是不如高端的,也不如100塊錢到300塊錢的大眾酒市場,次高端不會放量放的那麼快。

第三個趨勢,要看到高端酒產能的稀缺性給很多品牌帶來的歷史性機會。從媒體報道看,至少是2020年之前,茅臺的銷量不可能放的過大。用2016年的產量去推算,2020年之前,茅臺的量不會放的太大。茅臺消費要被區分成消費性需求和投資性需求。投資性需求也在放大,會帶來更稀缺。買不到茅臺,你會喝什麼?有的品牌說兩大高端醬香品牌,不喝茅臺了就會喝他,可能嗎,比例有多大呢?高端酒喝的就是價格,喝的就是品牌,喝的就是文化累積,不喝茅臺了喝五糧液是大概率事件。消費者喝的就是價格,價格就是價值的組成部分。

第四個趨勢:分析很多品牌要看它的市場結構。高佔有率市場,像洋河、汾酒、西鳳在本埠市場是產品迭代的。夢之藍的增長,毫無疑問,它在江蘇這樣的優勢市場的增長是很快的,汾酒的青花汾主要增長在山西和北京,它在高佔有率市場是可以增長的。

還有一類是在分散的市場,像河南就是品牌迭代升級的,這兩類市場不完全一樣。

第五個趨勢:迴歸到剛才我說的三個看點之一,要高度關注二線名酒品牌跟高佔有率市場疊加的酒企,這樣的酒企還是有持續的發力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