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医如何描述癌症的

来看一下“癌”这个字。首先要了解的是,这个字在中国古汉语中根本就不存在。无论《康熙字典》、《古汉语大辞典》,还是《说文解字》中都不曾出现过这个字。难道以前没有癌症吗?是不是工业化进程加快以后,癌症才冒出来了呢?当然不是这个样子,其实古代中医早就存在关于类似症状的记载:

古代中医如何描述癌症的

如《内经》的“肠覃”、“石瘕”、“膈中”,《难经》的“积聚”,《诸病源候论》的“症瘕”、“石疽”、“石痈”及后世所说的“失荣”、“石疔”、“肾岩”、“乳岩”,这些名称基本都属于胃肠、子宫、肝、胰等脏器和组织的肿瘤。

古代中医如何描述癌症的

宋代《卫济宝书》中,更是将此类症状的成因都描述的一清二楚,“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七情内伤(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劳倦等引起阴阳失衡、脏腑失调,产生气滞、痰饮、血瘀等,留滞于人体,形成积、留(瘤)、岩”。

古代中医如何描述癌症的

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失荣”、“积”、“留”等一些比较直观的描述以外,人们更多的还是将其类比为“石”或“岩”。古中医还是具有一定的解剖能力的,当发现体内存在这个东西的时候,人们根据其外观、形状、大小等物理标准,将其看作一个顽固的石头。

古代中医如何描述癌症的

当然从外观上下定义,只是一个最浅显的描述,其更深一层的解释是这样子的:这个病很顽固,就像岩石一样坚硬,一旦患病就不太容易康复。就是说,一个人体内,一旦出现了这么一个像岩石一样的东西,就很难恢复健康。

古代中医如何描述癌症的

其实,将“岩”、“石”解释成这个病很顽固,这个病不容易康复,也相对比较片面,而且这种解释容易对病人形成负面暗示,于康复不利。

古代中医如何描述癌症的

直到西医现代医学名称的介入,改良,现在还有“肾结石”、“胆结石”等的说法。

古代中医如何描述癌症的

那么,“岩”和“石”这两个字,真正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呢?

古代中医如何描述癌症的

岩:

1.高峻的山崖:~壁。~壑。

2.构成地壳的石头:~石。~洞。~浆。~层。熔~。

3.险要,险峻:~险。~邑。

4.山洞:中空成~。~居穴处。

古代中医如何描述癌症的

石:

1.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2.指石刻:金~。

3.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药~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4.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5.姓。

6.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读[ dàn ]

古代中医如何描述癌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