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寬鬆可期 基建有望修復——7.23國務院常務會議點評

财政宽松可期 基建有望修复——7.23国务院常务会议点评

文:申萬宏源宏觀 王健

結論或者投資建議:

7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整體來看,會議進一步確認了貨幣政策邊際放鬆的方向,並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前期偏緊的財政政策有望邊際寬鬆。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穩增長+調結構的政策組合,也需要財政寬鬆予以配合。上半年財政支出偏慢,下半年積極財政仍有空間,預計基建將有所改善,部分對沖經濟下行壓力。

原因及邏輯:

強調財政貨幣政策協同,支持擴內需、穩增長、調結構。會議提出,“應對好外部環境不確定性,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下半年經濟承壓,穩增長依然是政策重點,而空間主要在於擴內需,基建是著力點之一。“財政金融政策要協同發力”,是對前期財政和貨幣政策爭議的定調。在我國的金融體制下,貨幣政策的邊際寬鬆與財政政策的邊際寬鬆是一體的。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財政邊際寬鬆可期。從會議的表述來看,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意味著前期略緊的財政會在邊際上有所放鬆。上半年財政收入增長10.6%,快於2017年同期的9.8%,但財政支出僅增長7.8%,慢於2017年同期的15.8%。上半年共實現財政赤字7261億元,明顯低於2017年同期的9177.4億元。此外,上半年地方債發行僅1.4萬億,低於去年同期的1.86萬億。因此,下半年積極財政仍有空間。

財政邊際寬鬆將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減稅,利好研發型企業。會議提出,“將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業擴大至所有企業,初步測算全年可減稅650億元”,邊際上利好大型研發企業。而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等增值稅留抵退稅有望加快。二是加快預算內支出進度。三是加快地方債發行進度。四是盤活地方財政存量資金。加快支出利好基建,尤其是與民生相關的基建領域。上半年狹義基建僅增長7.3%,下半年基建增速有望改善。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是對邊際寬鬆的貨幣政策的確認。會議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保持適度的社會融資規模和流動性合理充裕”,而4.23政治局會議的表述為“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進一步確認了貨幣政策的邊際放鬆。

融資擔保基金有望進一步修復信用環境。會議提出“加快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出資到位,努力實現每年新增支持15萬家(次)小微企業和1400億元貸款目標”。融資擔保基金有望進一步改善小企業的信用環境,修復銀行的風險偏好,一定程度上有利於信用利差的修復。

加大交通、油氣、電信領域開放力度。會議提出,“在交通、油氣、電信等領域推介一批以民間投資為主、投資回報機制明確、商業潛力大的項目”。

明確政策信號,有助於進一步穩定市場預期。作為月底政治局會議之前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明確了財政和貨幣政策邊際寬鬆的方向,有助於進一步穩定市場對政策的預期。而在外需承壓的背景下,內需尤其是基建有望成為保增長的重要手段和政策的發力點;基建有望得到修復,對中國經濟的悲觀預期也有望得到一定修復。

财政宽松可期 基建有望修复——7.23国务院常务会议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