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光影,万千岁月|雪月花辑

第一次去日本时,到自己租住的房间已经快夜里十一点了。第一次躺在榻榻米上,有一点失重的感觉,因为一天都在路上,很快便入睡了。

次日一睁眼,天已大亮。拉开浅青色的窗帘,阳光透过纸窗扑面而来,轻柔而温暖。

纸窗形成的光影,让我感到异常新鲜。

一纸光影,万千岁月|雪月花辑

我小时候住过一次有纸窗的房屋。那是春节期间,随一起玩儿的小朋友回他老家土默特左旗农村。1970年代中期,呼和浩特市及周边农村,有许多土坯建的房子,其中有许多贴着一种叫“油皮纸”的纸窗。窗纸的茶色与土墙非常协调。

吃吃喝喝到很晚才睡。早上醒来,躺在热乎乎的土炕上,塞外强悍的阳光一经过纸窗,就变得醇厚而温暖。并意外地看到,正上方粗大的房梁上贴着一张白纸条,用毛笔写着“抬头见喜”。

从那时起,我印象中的纸窗就代表生活气息浓重,是传统的、安逸的生活。

我是在一栋两层木造民居的一层住,房间阳面几乎被顶天落地的窗户占满,拉开窗门可以一脚踏到窗外的地上。窗前有几株稀疏的矮树,白天时树影时常映在纸窗上,尤其当微风袭来,纸窗上的树影灵动地跳跃着,很有意思。

每当阳光透过纸窗,洒在墙壁和榻榻米上的光影,会使整个房间温柔而鲜活起来,恍如天上人间。

一纸光影,万千岁月|雪月花辑

明月当空时,如水的月光会把树影送到纸窗上,这自然是另一番美景。此时,我不会拉上窗帘,而是静静地躺在榻榻米上,任光阴流转。

此刻,月光的清辉隔着纸温婉地清洗着身边的一切。我亦被洗涤着,心境清澈,仿佛与这光影浑然相融。

小林一茶的著名俳句说:真美啊, 透过纸窗破洞, 看银河。

纸窗洞里有银河,确实如此。如果是玻璃窗,无论破洞与否,恐怕都没有这种效果。

忙碌后,周末闲暇时,我喜欢坐在纸窗前写字。透过纸窗听到鸟鸣,尤其到了花开时节,竟也传来阵阵的花香,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

若是晴天,推开窗凝视窗外,纸窗立刻装饰了眼中景致;若是有风雨的日子,隔窗听景,滴滴答答,叮叮咚咚也是份外有趣。

有一次雨天,我竟仔细端详起纸窗上的和纸,长长的纤维,竖直向下,正是日本绘画里细雨绵绵的景象吧。心生欢喜之时,轻触和纸,细细的绒毛般,天生温热感,这柔软竟是可挡风遮雨的……

一纸光影,万千岁月|雪月花辑

歌川广重作品 《江户百景之大桥安宅的骤雨》

后来,我在学校的国际交流会馆住了一年,混凝土的现代建筑,铝合金玻璃窗户,尽管窗外依然是郁郁葱葱,甚至有水田,却是别有一般滋味。这种安静清晰的与户外分隔,却时刻让人感受到包裹以及坚硬。

日本自明治维新开始大量引入西方建筑式样,砖混的、混凝土的建筑到处都有。看百年前的私人豪宅,西洋式客厅、壁炉、玻璃窗等一应俱全,却常常会有一间日式茶室,榻榻米与纸窗相配。

涩泽荣一的住宅“诚之堂”,就是一个典型。涩泽荣一被称为日本资本主义企业的创始人,他提倡“论语与算盘”的经营之道,类似当年日本流行的说法“和魂洋才”。这一点,在他的住宅设计上也有体现。在西洋式的建筑上,尽可能融入日本元素,尤其是留有一间茶室。

这间茶室大概就是用来安魂的吧?

——魂安稳了,就可以在激荡的时代以不变应万变。

一纸光影,万千岁月|雪月花辑

一纸光影,万千岁月|雪月花辑

混凝土玻璃窗的建筑,适合做工作场所,是竞争的职场;榻榻米纸窗适合做家居,是修养的港湾。

谷崎润一郎的名著《阴翳礼赞》用“阴翳”一词来概括日本审美,是众所周知的。其实,日本人的审美倾向与和纸是相呼应的。

日本瓷器最初是从朝鲜半岛来的匠人烧出的。但瓷器的“白”有些白得耀眼,经过三十余年的努力,才烧制出像和纸那样的“白”。

一纸光影,万千岁月|雪月花辑

这种柔和的白色被称为“浊手”白,日本人形容为淘米水的白。之后的日本瓷器发展,就是在瓷器的浊手之白上,各色颜料尽显魅力,充满透明感,活灵活现地表现鲜艳的色彩。

可以说,和纸代表日本色彩的底色。

在光与影的美中,还有一个至美,就是纸灯。

一次,我看一国内的电视节目,嘉宾是一位刑侦方面的法学家。他说自己平时不看电视,晚上闲时喜欢在房间里点一支蜡,与古典诗词音乐相伴。是啊,这跃动的烛光,带来无尽的安宁感。

不过,如果在蜡烛上加一个纸灯罩,也许会更有意思。

在这方面,又要提到千利休了。

白洲正子《旧时之美》写到:“几乎可以说,日本文化是从茶室里诞生的。”而千利休,正是“茶室”的主要创造者,他是发现日常美的天才。

电影《寻访千利休》有一个场景。一天晚上,利休与陪伴自己的女友宗恩在一起。利休在一张和纸上剪出两只飞鸟,用纸把烛火罩住,让微微闪烁的烛光把飞鸟映在挂在屏风的画上,随烛光闪动,鸟影在画中的花枝上栩栩如生,比真鸟更加灵动。

一纸光影,万千岁月|雪月花辑

宗恩醉了,缓过神儿后,对利休说:

我想成为您的妻子。

利休答:

为吾妻者,非您莫属。

甲和灯禅意生活平台独家特约专栏

作者:孔祥旭,日本农业经济学博士,旅日八年,专注日本历史文化研究,著有《樱花与武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