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参与教育到社会参与教育还有路可走

每次节日前后的晚上值班,总能看到有几个班级的家长“偷偷”来学校布置教室,安放礼物,为了让孩子度过一个开心的日子,从原来的圣诞节、元旦,到六一儿童节,他们在教室里挂上气球,在门口做个简单的拱门,在每个孩子的抽屉里放上一个孩子意想不到的礼物。我经常说,要这么“隆重”吗?他们总是说,给孩子开心开心。

如今的家长不再像我们那时候了,你也不管,他也不管,孩子自生自灭,能读多好就读多好。现在的家长却很愿意走入校园,参与学校的教育,因为他们认为学校的教育离他们的理想还有差距,总希望孩子能够得到个性方面的发展。根据国家《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落实立德树人的机制,需要全社会参与,“用好自然资源、红色资源、文化资源、体育资源、科技资源、国防资源和企事业单位资源的育人功能,发挥英雄模范人物、名师大家、学术带头人等的示范引领作用,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的教育作用,充分发挥学校党、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育人功能。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街道、社区、镇村、家庭共同育人的格局。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这些能力和资源,如果仅靠学校,无法为孩子提供广阔的育人空间,而家长却有。

暑期一开始 ,根据学校社会实践工作的要求,不少班级都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组织,离不开同学的热心参与,更离不开一些热心的家长。如有的家长让孩子走进军营,参观士兵的训练以及他们的营房,同时让孩子一起参与训练,接受军一样的纪律教育;比如有的家长参与五水共治,参观排污水处理厂,了解水的净化,更让孩子从自己身边的小河里装一瓶水进行水质检测;有的参观警犬基地……一个个富有教育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层出不穷,他们不光活动组织的出色,更随带记者,随时记录发布各类消息,给孩子的快乐童年增加了丰富的教育素材。这种教育活动如果让学校组织,估计是东介绍信,西介绍信,还不一定成。

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孩子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除了学校的知识教育,更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甚至是职业能力,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很感谢这些热心的家长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这样的实践机会,我多么希望我们的全社会共同营造一张这样的社会实践网络,毕竟很多家长没有这样的能力,就算她的单位有这样的资源,如果不是领导也无法完成孩子们的夙愿,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从家长参与到社会参与还有更长的路可走,希望全社会各种资源都来参与孩子的教育,比如我的地方能容纳多少孩子,可以接受怎样的教育,为全市的小朋友提供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机会,我们可以适当收费,也可以通过评比,政府奖励,如果这些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电视报纸,在假期前公布,欢迎预约,未成年人的教育才会丰富多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