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此人借给八路军1100万,40年后仅收回8万,群众:做得好

“八路军”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全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在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凭借优良的纪律作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获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同和支持。

此外,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充分发挥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的精神,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解放前,此人借给八路军1100万,40年后仅收回8万,群众:做得好

八路军自成军以来,完全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他们的境遇——“穷”,记得有一首歌是这么唱的:“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那么八路军是如何解决“穷”这个问题的呢?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借”。

八路军是怎么个借法呢?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主动借:在迫不得已的时候,八路军会主动向比较富裕的百姓借粮、借钱、借物等;第二种是被动的借:为什么说是被动的借呢,那是因为许多百姓看到八路军的困难时,会主动拿出家中富余的粮钱,无偿援助他们。

解放前,此人借给八路军1100万,40年后仅收回8万,群众:做得好

由于八路军有规定“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因此无论是哪种借法,八路军都会开具借条,以此作为日后偿还的依据。新中国成立后,凡是持有八路军或红军写下的欠条,依然可以找当地政府按照当时的物价进行兑换,当然前提是要“核查无误”后方可兑换。

1986年,一个名叫郭建英的山西老汉,拿着一张1946年八路军写给他的1100万“巨额”欠条找到了当地政府,经核查无误后,当地政府立马偿还了他8万元。

解放前,此人借给八路军1100万,40年后仅收回8万,群众:做得好

虽然当地政府仅为这张1100万的欠条,偿还了8万元,但这一举动却获得了群众的一致称赞,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当时八路军向他借的是1100万法币,按照1946年的购买力,100法币大约只能买一只鸡蛋,而1100万法币,大约相当于当时的3500美金。

而1986年的8万元是什么概念呢?当时全国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也不过千余元,由此可见,就当时而言,8万元是一笔多么让人心动的巨款。

解放前,此人借给八路军1100万,40年后仅收回8万,群众:做得好

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老祖宗所留下的优良传统并没有被我们给丢掉,只要继续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相信大国终有崛起的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