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版權後的《周六夜現場》能否做好「本土化」改造?

導語

縱觀整個綜藝市場來看,喜劇綜藝確實還需要在“高級感”與“原創度”上下功夫,需要形成更加完整的“喜劇人才”儲備體系。

作者|申國貝

來源|娛樂產業

“隨便身邊一個姑娘,人家化個精緻的妝,一個人坐電梯還能自拍幾十張呢,那我可是在戛納呀,同學們…”繼首期一言不合就“開場”的“閏土”張傑後,第二期節目中作為嘉賓的張雨綺則是霸氣回應“毯霸”、“定毯神針”等質疑,並在節目中自嘲“踏上紅毯就有種回家的感覺,不想下來了。”

首期節目中,《週六夜現場》請來了張傑擔任嘉賓本色出演,使得張傑再次圈粉無數。而第二期節目中則是張雨綺作為嘉賓。

拿下版權後的《週六夜現場》能否做好“本土化”改造?

上週六晚的熱搜榜上幾乎充斥著《創造101》和世界盃兩個話題,而就在《創造101》的小姐姐們出道前,一檔喜劇類綜藝《週六夜現場》也正式在優酷上線。

國內兩大喜劇廠牌歡樂+笑果,

能否為喜劇網綜帶來“高級感”?

這檔《週六夜現場》由優酷聯合了歡樂傳媒、笑果文化共同出品的節目,引進了美國《SNL》的製作模式,作為一檔喜劇類情景綜藝,可以說是填補了幾個月以來,喜劇綜藝市場的“空窗期”。

首先要為大家解釋一下《SNL》這檔節目,全稱“Saturday Night Live”(簡稱SNL)堪稱全球最成功的喜劇綜藝節目,自1975年起在NBC開播以來,至今已播出43季,差不多近千集的體量,每期請來一位當紅藝人作為表演嘉賓。

拿下版權後的《週六夜現場》能否做好“本土化”改造?

優酷此次“下本”拿下了美國《SNL》版權的同時還邀請了美國團隊跟進整個節目,包括了原版《SNL》的燈光總監、樂隊總監、服裝顧問等人馬,

兩大喜劇廠牌歡樂傳媒與笑果文化的聯手,前者的代表作則是帶有濃厚的“北方喜劇”特點的《歡樂喜劇人》與《笑傲江湖》,後者則是以《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為代表,具有一定的“海派”文化。

兩位主持人分別是陳赫和“小嶽嶽”岳雲鵬的組合,提起他倆,恐怕都能感受到很強的“喜劇元素”,很多觀眾對陳赫的喜愛來源於情景喜劇《愛情公寓》中的曾小賢一角,而上過春晚與多檔喜劇綜藝的“小嶽嶽”更是讓觀眾家喻戶曉。

其實,在第一期的節目中,張傑的表現還是值得稱讚的,多次在節目中發揮了他唱歌的優勢,而岳雲鵬的表現似乎略顯尷尬,眼神頻頻望向“提詞器”,讓觀眾感到有些尷尬。

拿下版權後的《週六夜現場》能否做好“本土化”改造?

值得一提的是,曾經打造出《好笑頭條君》的劉柳在本次擔任《週六夜現場》總製片人,除了他以外,節目組還有近百人的導演團隊,約24人的演員團隊、50人的編劇團隊,陣容堪稱強大,那麼節目所呈現的內容及播後的效果,能否對得起這套陣容呢?

國版《SNL》的“本土化”改造有些“尬”

經過“本土化”改造後的《週六夜現場》將節目主要環節分為了:明星開場脫口秀、情景劇、週六夜班車、VCR短劇、扎心金曲榜、卡司謝幕等環節組成,與美版相比,雖然整體佈局有些相似,但改造後的“國版”《SNL》無論是在舞臺道具還是劇情的設計方面,似乎都增添了些許“中國元素”。

首先,從舞臺的設計來看,無論是後面紅木為主的佈局,還是圓拱門的設計,更為凸顯中國氣息,紅藍主色調則是優酷一貫的品牌調性。

拿下版權後的《週六夜現場》能否做好“本土化”改造?

其次是這檔《週六夜現場》的整體感覺似乎與《今夜百樂門》有些相似,當時每一期都是由幾個小節目組成,每一期也有一個明星嘉賓助陣,這是國內第一次採用這種形式的脫口秀節目正是借鑑了《SNL》的模式。

相較於美國的原版《SNL》,對於一部分原因是對於SNL表演形式的不熟悉,導致對節目亂糟糟的風格各種看不懂,其實,主創們顯然也考慮到了這一點,已經盡力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同時本土化了不少,比如主持人的設定,美版是沒有主持人的,直接由請來的大卡司擔任串場重任,而國版《週六夜現場》則是選擇了陳赫+岳雲鵬來搭檔組成主持人陣容。

“吃雞愁瞭解一下,可以說很形象了”而在第二期節目的“扎心金曲榜”環節中,一首改編自網絡熱歌《離人愁》的歌《吃雞愁》中的歌詞也是直戳“吃雞”遊戲玩家們的心。

拿下版權後的《週六夜現場》能否做好“本土化”改造?

從第一期中的《熬夜也要養生》《辦卡辦卡》就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網絡熱歌+國內的“熱點話題事件”的結合還是可圈可點,這也是《週六夜現場》的“本土化”中比較成功的一點。

不過在節目的“情景劇”中仍然存在一些“抄襲”的設計,比如,在第一期的節目中《小龍蝦》照搬原版43季中某期節目的構思,用音樂劇《歌劇魅影》和《悲慘世界》的唱段歌頌小龍蝦,實在顯得有些“尬”。

拿下版權後的《週六夜現場》能否做好“本土化”改造?

在“週六夜班車”環節中,由新晉喜劇演員合文俊、宋木子擔綱點評,以採用角色扮演等方式解讀當下熱門話題,相較美版的“weekend update”板塊,不涉及時政,在這一點上,與相對較為“大尺度”的美版《SNL》有較大的出入,美版《SNL》中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短小精悍又創意十足,惡搞也是基於對政治、時事和文化等各類熱門現象的辛辣諷刺,但即便這樣或許也難逃“缺乏創意”的評價。

拿下版權後的《週六夜現場》能否做好“本土化”改造?

顯然,國版的《週六夜現場》則更多是以一些“接地氣”的內容為主,從高考、軍訓到世界盃的“現場”,更加貼近日常娛樂和生活。

拿下版權後的《週六夜現場》能否做好“本土化”改造?

總之,從目前來看,《週六夜現場》雖然較原版進行了一些“本土化”設計,可依然讓觀眾感到一絲絲的尷尬,究其原因,並不完全是觀眾的欣賞多元化了,亦或者是“笑點”提高了,可能更多的是國內“喜劇內容”生產還沒有形成完善的工業體系。

市場剛需催生國內喜劇人才“缺口”

那麼,喜劇人才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如今,喜劇類節目內容同質化嚴重,節目組更是難以打造出優質的喜劇作品,不難發現,無論是曾經《跨界喜劇王》,《喜劇總動員》還是《今夜百樂門》,包括這檔《週六夜現場》也難以擺脫這樣的命運,雖然節目組在某些“環節”有所創新,但是節目最吸引觀眾的部分依然還是“明星嘉賓”的助陣。

目前,在國內,觀眾雖喜歡看各式各類的喜劇節目,但並未給予喜劇和喜劇人足夠的重視。而在韓國喜劇人的地位相對較高,諸如崔成國、任昌丁這些韓國喜劇人不僅僅是大眾熟悉的演員,更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偶像。

相比之下,在中國多數人眼裡,喜劇人不如影視演員“出路”好。或許,相聲、小品演員能夠做到為大眾所熟知,但是距形成自身影響力還有一段距離。

拿下版權後的《週六夜現場》能否做好“本土化”改造?

想從事喜劇表演的人往往會在業內找個師傅,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樣的模式往往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才能打磨出一個一流的喜劇人。但在喜劇綜藝井噴的今天,傳統的模式很難再滿足市場需求,完成大量的人才輸出。

之前,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簡稱SMG)所推出的兩檔喜劇類真人秀《笑傲江湖》《歡樂喜劇人》在同時段蟬聯第一,網絡點擊量也名列前茅,這兩檔節目可謂是一度扛起了東方衛視黃金檔喜劇綜藝的大旗,這兩檔節目的成功得益於當時所“爆發”出來的一批“新生代”喜劇演員,由此看出,成功的喜劇綜藝背後往往需要更多“喜劇人才”的儲備。

拿下版權後的《週六夜現場》能否做好“本土化”改造?

在保留美版喜劇精神的基礎上,《週六夜現場》雖說嘗試了融入中國元素的“年輕化”表達,將“笑點”盡力進行演繹,並儘量在“貼近”百姓生活的熱點,可畢竟觀眾的喜劇胃口越來越刁鑽了,只停留在反覆使用“老梗”的階段顯然是難以得到觀眾的認可。

而縱觀整個綜藝市場來看,喜劇綜藝確實還需要在“高級感”與“原創度”上下功夫,需要形成更加完整的“喜劇人才”儲備體系。

拿下版權後的《週六夜現場》能否做好“本土化”改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