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這裡不是魔都,這裡只是無派

上海|这里不是魔都,这里只是无派

上海 | idoevolve

海者,納百川;上海,海上也。

說到上海,你會想到什麼?

發達、小資、情調...

責編:Nienie 校對:鬧鬧 劉潔

上海之所以如此能夠走在開發前沿,除了她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自身的努力,還與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融合精神息息相關。

傳統與現代、國內與海外文化的交融形成了上海獨有的海派文化。而正是這種海派style為上海人文生活染上了一抹獨特的韻味。

上海|这里不是魔都,这里只是无派

攝影 | 張寧

海派文化是吳越文化與西洋文化的融合。

當細膩敏感的吳越文化以包容的姿態接受了激情前衛的西洋文化之後,海派文化開放多元的特點就開始顯現,海派文化活躍於和藝術息息相關的各個領域之中......

上海|这里不是魔都,这里只是无派

海納百川、兼容幷包、中西合璧,這就是上海的海派文化。石庫門、旗袍、思南路、海派清口,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是海派文化的構成。

民國女子·風華絕代

陸小曼、阮玲玉、胡蝶、周璇、張愛玲、蕭紅、丁玲、蘇青……她們的名字如雷貫耳,她們的美貌與才情令人歎服。

也許正是因為在動亂的年代,人性的美好、醜陋才得以成百上千倍的放大。如同在黑夜中,煙火映襯得黑夜更加漆黑,黑夜映襯得煙火更加耀眼。

上海|这里不是魔都,这里只是无派上海|这里不是魔都,这里只是无派

她們畫著精緻的妝,即便在最落魄的時候也能保持優雅的腔調。

糯糯的吳儂軟語漫不經心又尖銳犀利,婀娜的旗袍裡裹著窈窕的身材。帶著東方的古典嬌羞,又夾雜著西方的開明大氣。

曹雪芹、莎士比亞、崑曲、歌劇、布鞋、英式皮鞋、中式盤扣上衣、西式百褶裙,把東西方元素混搭得如此和諧、有新意。

這是屬於她們的黃金時代,這是一個優雅包容的美好時代。

上海|这里不是魔都,这里只是无派

石庫門·上海記憶

站一個制高點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壯觀的景象。

它是這城市背景一樣的東西。街道和樓房凸現在它之上,是一些點和線,而它則是中國畫中稱為皴法的那類筆觸,是將空白填滿的。

上海|这里不是魔都,这里只是无派上海|这里不是魔都,这里只是无派

晨曦一點一點亮起,燈光一點一點熄滅。先是有薄薄的霧,光是平直的光,勾出輪廓,細工筆似的。

最先跳出來的是老式弄堂房頂的老虎天窗,它們在晨霧裡有一種精緻乖巧的模樣,那木框窗扇是細雕細作的;那屋披上的瓦是細工細排的;窗臺上花盆裡的月季花也是細心細養的。

然後曬臺也出來了,有隔夜的衣衫,滯著不動的,像畫上的衣衫;曬臺矮牆上的水泥脫落了,露出鏽紅色的磚,也像是畫上的,一筆一畫都清晰的。

上海|这里不是魔都,这里只是无派

海派藝術

海派文化是吳越文化與西洋文化的融合,當細膩敏感的吳越文化以包容的姿態接受了激情前衛的西洋文化之後,海派文化開放多元的特點就開始顯現。海派文化活躍於和藝術息息相關的各個領域之中。

上海|这里不是魔都,这里只是无派

繪畫方面,著名的“海上畫派”不但繼承和發揚了傳統中國書畫的風骨,還與以北京為中心的正統宮廷畫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該畫派對中國近現代國畫影響深刻,作為一個地域流派至今依舊活躍(新“海派”),興盛不衰。

上海|这里不是魔都,这里只是无派

自上海1843年開埠以來,作為一個多種文化的彙集地,東西南北的各類文化並存,並對上海這座城市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促進其在融合多種文化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海派文化。

上海|这里不是魔都,这里只是无派

攝影 | 張寧

上海|这里不是魔都,这里只是无派

攝影 | 張寧

從風華絕代的民國女子、新天地的石庫門到最現代到海派藝術,上海以它瞬息萬變的形態包容著不變的海派文化。

而我們應當傳承的不只是海派文化,更多的應是海派精神。若是固守原有的海派文化,豈不是違背了海納百川的海派精神?海派文化應當是能包容各種文化,並在其基礎上不斷地融合、突破。

海派無派,這應當才是最符合海派精神的文化~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