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憑這三點,王興稱了王,美團美滋滋

【可飛豬】7月6日報道

6月25日,港交所披露了美團點評的IPO招股書,當年王興口中所說的“未來一定會發生的事情”,終於發生了。

就憑這三點,王興稱了王,美團美滋滋

根據彭博社報道,這次赴港IPO,美團的目標是以約600億美元的估值募集60億美元,據此計算,美團每股股價有望達到12美元,而持有美團5.73億A類股的王興,身價或將達到70億美元。

在中國互聯網界,美團是一家很特殊的公司,王興甚至豪言美團的模式在全球都沒有。不少人開玩笑說,半壁互聯網江山都是美團的敵人,而且在每個領域幾乎都不是溫和競爭,而是要靠血拼才能殺出一條路。

那麼,王興憑什麼能殺出來?或許因為他具備成為TOP的素質——talent + opportunity + patience.

Talent:努力的富二代,清華保送海外留學

為什麼是王興?

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王興其實是個富二代。據瞭解,王興出生那年,他的父親王苗在當地是個小有名氣的包工頭。做了兩年工程之後,王苗當上了當時備受眼紅的「萬元戶」。隨後幾年,王苗趁著風潮辦起了企業。1992 年,他拿出了自己十多年的積蓄,總計 300 多萬與朋友一起辦起了水泥廠。

十一年後,王苗事業升級,與朋友合夥投資年產量達 200 萬噸的現代化水泥廠時,投資額高達 6 億元。

不過,雖然身為富二代,王興卻因為家庭氛圍的影響,免於成為一個浮誇的人。據瞭解,王苗的父親是一位高中教導主任,母親畢業於解放前的廈門大學經濟系。良好的教育讓他在富裕之後,沒有沾染暴發戶的毛病,反倒是給王興姐弟二人,創造了一個輕鬆的生活環境。

環境育人,王興和他的姐姐用成績證明了這一點。1995 年,王興的姐姐率先考入清華大學,後來在美國硅谷做一名軟件工程師。兩年後,王興從龍巖一中直接被保送到清華大學。免去高考直通清華的王興,大學裡除了在學校舞蹈隊當了一段時間舞蹈演員外,其他的時候基本延續了自己理工科學霸的人設,甚至他的大學畢業,都和高中畢業沒什麼差別,順手拿了個全額獎學金就跑到美國特拉華大學繼續深造去了。

從王興的整個求學歷程來看,他毫無疑問是足夠優秀的,在學習上頗具天賦,擔得起學霸之名。

時間軸轉到2003 年冬天,由於導師休假,王興已經在特拉華大學的圖書館裡泡了整整一年。這一年中,他瀏覽了大量網站,並且閱讀了各種有關社會、經濟、生命科學等方面的雜書。

當時的王興已經能夠洞見到, SNS 這種新出現的網站形態,不僅僅是聊天那麼簡單,豐富多彩的網絡生活和產品將基於此產生和運行。這促使他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以 SNS 為方向回國創業。

Opportunity:攻則搶佔先機,退則依時度勢

回憶起當年的迴歸創業的選擇,王興說道:“當時除了想法和勇氣外,一無所有,我讀完本科就去了美國,除了同學沒什麼社會關係,回來後找到了一個大學同學,一個高中同學,三個人在黑暗中摸索著開幹了。”

在美國讀完書,進入著名高校或進入硅谷知名企業謀求一份高薪工作,這是一個頗為穩妥,也讓很多人豔羨的人生選擇。而放棄海外博士學業,回國徒手創業,這是大多數人都不可能做出的選擇。但王興做了,這個選擇也反應了他在面對一些機會時,不僅有著敏銳的嗅覺,還有這極為果敢和高效的執行力。

2004年初,王興回國後聯繫他的大學舍友王慧文和中學同學賴斌強,三人一起在清華大學旁邊的海豐園租了一套130平方米的民居,開啟了頗多曲折但又波瀾壯闊的創業之路。

繼2004年“多多友”與“遊子圖”兩個互聯網社交項目折戟後,王興的創業之路迎來了轉折點。

2005 年秋天,經過調研 Facebook、分析國內現狀後,王興發現校園人群的社交頻繁度和對新興互聯網產品的嘗試意願明顯要高於普通的小區用戶。於是,王興與團隊選擇聚焦大學校園市場,開發出了校內網。第一圈定清華、北大和人大三所學校,通過抽獎、免費送車等活動給校內網積累了第一批優質核心用戶。

校內網上線後,用戶增長迅速,但由於當時校內網還沒有成熟的商業變現模式,缺乏資金增加支撐用戶增長所需要的服務器與帶寬,迫不得已,2016年王興咬牙以200萬美元的價格將校內網賣給陳一舟。

2007年5月,離開校內網的王興創辦輕博客網站飯否網,飯否與Twitter類似,被視為中國微博的“鼻祖”,僅2009年上半年,飯否用戶數就從年初的三十萬激增至百萬。但誰也沒想到,風頭正勁的飯否會因為一次不當言論被關了服務器。

對比推出時間比飯否網整整晚了兩年多的的新浪微博,不得不說王興在抓住時代痛點上頗有成就,但無論是當初出售校內網,亦或是飯否的被關停,在外界看來王興似乎在為他人做嫁衣。實則不然,後來再提起校內網,王興稱這純粹是一個商業的事情;提起飯否,他覺得如果不能解決,那就當作一個沉沒成本move on。

誠然,一頭扎進去深耕到底的創業者不在少數,但無人時搶佔先機,人多時審時度勢擇機推出,也是一種難得的智慧。

關停飯否後的王興並沒有停下來。2010年,受美國團購網站Groupon啟發,王興萌發了創建一個團購網站的想法。

同年3月4日,王興與團隊正式上線美團網。但從2010年初,國內第一家團購網站出現到2011年8月,中國相繼出現了超過5000家團購網站,這段時間,各大團購網站都在進行瘋狂融資,鉅額補貼與大肆擴張,開始了極為混亂的千團大戰。

千團大戰中,王興極度剋制,早期沒有涉足實物團購;沒有砸線下廣告;沒有采用快速的城市包銷;而是埋頭做 IT 後臺,加快商家的供給,較早地發力移動端,並用科學的方法精密地計算每一筆投入產出。有趣的是, 2011 年競爭對手到處挖人,美團被挖走的大部分是銷售人員、區域經理,卻沒有 IT 工程師。

當2011年底,各團購網站都將資源消耗殆盡時,王興開始率領美團大舉反攻,在2012年底最終從千團大戰中勝出。之後再接再厲,2014年取得團購市場60%的市場份額,2015年10月份,以優勢地位與最大的競爭對手大眾點評網合併成立新公司,一舉奠定了在團購領域近乎壟斷的競爭優勢。

Patience:無邊界的美團,靠耐心撐野心

故事發展到這裡,王興的創業之途也進入了另一個維度。

王興曾讀過一本書《有限與無限的遊戲》,讀完他還寫了個短評:“有限遊戲在邊界內玩,無限遊戲卻在和邊界,也就是和規則玩,探索改變邊界本身。實際上只有一個無限遊戲,那就是你的人生,死亡是不可逾越的邊界。與之相比,其他的邊界並不是那麼重要了。”

王興稱,邊界思維和終局思維一樣,但很多事不能用這種思維來看,很多事情沒有真正的終局,終局本來就是下棋的術語。很多時候,我們要看,怎麼讓棋盤不斷擴大。

這個理論落地到美團上,就是王興不希望給美團設置會成為束縛的邊界,如同書中所講,他希望美團的遊戲是無限的遊戲,於是我們看到了一個沒有邊界的美團,才有了文章最初那句“半壁互聯網江山都是美團的敵人”的調侃。

招股書顯示,在美團點評的業務佈局中,餐飲外賣業務已經超越到店服務成為第一業務,2017年年度交易金額達到1710億元,佔美團年交易金額的47.9%,該項收入佔總營收的62%。截至2018年3月31日,美團外賣的市場份額高達59.1%。

此外,其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2017年的年度交易金額為1580億元,交易金額佔公司整體比例為44.26%。其中,美團到店餐飲業務的市場份額連續3年保持第一,在線商家從2015年的300萬增長至2017年的550萬,同期活躍商家從66%升至80%;在酒旅方面,2017年美團國內酒店間夜量總計達到2.05億,僅次於攜程,在國內同行業中排名第二。

在外賣與到店餐飲、酒旅業務之外,美團點評還佈局了出行服務與新零售兩個萬億級別的市場。

2017年2月14日,美團率先在南京推出“美團打車”服務,進軍網約車領域。2018年3月21日,美團打車正式登陸上海;2018年4月,美團收購中國最著名的共享單車企業摩拜單車。至此,美團點評形成了“美團打車+摩拜單車”相結合的共享出行服務生態。

在美團新業務佈局中,其對新零售領域的佈局同樣不可忽視。據悉,美團在去年組織架構調整中,新成立大零售事業群,由老搭檔王慧文親自負責,這是美團切入超市、生鮮等實體產品的戰略性動作。

這種擴張在外界看來是很不理智的,但在王興看來:“仔細觀察所有垂直領域後,你會發現他們總會在某個用戶群體形成交集。而就餐、點餐、看電影、旅遊、租車的用戶,基本上就是同一群人。”

這種無邊界的打法,反應的是王興的野心,依靠的則正是他無懼虧損的耐心。畢竟王興在美團招股書的風險欄裡寫著這樣一句話:我們歷史上產生了較大虧損,未來可能會繼續產生較大虧損。

潛臺詞或許就是:如果選擇相信我們,請不要著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