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倫敦大英博物館館藏的壁畫 編號:1927.5—18.8

行唐縣地處河北省西南部。行唐縣被稱為“千年古縣”。

封崇寺大殿位於縣城龍泉中學院內,始建於北齊天保七年(556年)。隋開皇十一年(591年)、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均曾重修。大殿高約9米,面積169.5平方米,寬三間,進深三間,單簷琉璃瓦歇山頂,有側角升起。簷下有斗拱,明間三朵,次間二朵,為五彩雙下昂。攢拱為抹角式明間一朵,大而出如意,拱中間螞蚱頭出龍頭,為磚木結構。

封崇寺天王殿位於縣城東街小學院內,與封崇寺大殿同時建造、重修。座北朝南,高約8米,面積130平方米,面寬三間,進深三間,單簷布瓦歇山頂,無斗拱。每個柱頭上出一個如意頭,為磚木結構。

城隍廟位於縣城北街縣政府招待所院內。始建於明天順六年(1462年),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雍正四年(1726年)、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均曾重修,為磚木結構,大殿建在0.5米的高臺上,殿前有長方形月臺。殿高約12米,面積220平方米。面寬五間,進深四間,單簷布瓦歇山頂,是規模較大的一座古建築。

琉璃廟位於更差更取村,因外部裝修基本上採取了琉璃構件,故名。此廟建於明天啟三年(1623年),是一座單簷歇山頂式建築,形式特殊,結構精巧。高約7米,面寬、進深各一間,面積34.17平方米。東山牆現存一組琉璃浮雕,內容是觀音菩薩救28難民的佛傳故事,人物線條流暢,形象生動。廟內四面繪滿壁畫,內容有"竹林七賢"、"松鶴延年"等。頂部天花板是由24塊鐫刻精細的木雕雲龍戲珠圖組成,至今保存完整。

文廟大成殿位於縣城東南行唐中學院內。始建於明天啟五年(1625年),順治十三年(1656年)、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四十六年(1707年)、六十年(1721年)、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均有重修。大殿建在一米高的磚臺上,殿前有正方形月臺。殿高約9米,面積300平方米,面寬三間,進深三間,單簷琉璃歇山頂,大殿月臺前石刻斜面臺階,階正中有方形雲龍石刻浮雕,形象生動。

伏魔閣位於西石邱村,建於明 崇禎七年(1635年)。面積約40平方米,坐落在1.83米的石臺上。臺下為實腹式圓弧石拱流水洞,面寬三間,進深一間,為磚木結構。

香蓮寺原名顯名寺,座落於河北省行唐縣城北部,龍州西大街東部路南,坐北朝南,佔地6000平方米。據史料記載,該寺始建於東魏(公元534-550)年間,北宋宣和(公元1119-1125)年間重修,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香蓮寺歷經滄桑,薪火相傳,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目前(到2016年8月)是行唐縣唯一由僧寶住持的佛教道場。

被倫敦大英博物館館藏的壁畫 編號:1927.5—18.8

清涼寺壁畫

清涼寺壁畫該壁畫原存於河北省行唐縣清涼寺,20世紀20年代由英國人買走,至今存於大英博物館。

"此壁畫出自河北省行唐縣清涼寺,該寺建於公元1183年。根據公元1485年的記載,此壁畫由五臺山一寺院的和尚於公元15世紀所作,始繪於1424年,後期繪製工作分別於1437年及1468年進行。"

傳說在我國古代北方地區,清涼寺曾經是五臺山下的第一大寺。但令人遺憾的是,清涼寺在日寇侵華期間幾經戰亂,已被毀為平地。

清涼寺地處我國北方太行山區與平原交界處,它北仰五臺山,南眺正定府,有降龍伏妖和保天下太平的寓意。它還處於我國古代南北交通要道的皇道旁,是古代南方僧人和香客前往五臺山的必經之地,故有五臺南大門之稱。尤其在每年農曆六月初一至七月初一,是五臺山長達一個月的盛大廟會時間。期間,清涼寺這裡亦是熱鬧非凡,燒香拜佛的、做大小買賣的、說書唱戲的、耍拳賣藝的等等無所不有。至今,磁溝村仍保留著在每年農曆六月六過廟會的習俗。

清涼寺的南面、東面和西面各建有一個大門,這區別於一般寺廟只有一個大門的特點,顯示出其高一級的寺廟形象,因此清涼寺也俗稱三門大寺。三個大門都是閣樓式建築,正門上方有隸體橫書“清涼寺”三個鍍金大字。在寺內古松翠柏的掩映之中,由南向北建有三座大殿,分為前殿、正殿和後殿。傳說修建清涼寺時,正殿中間缺一大梁不能完工,而這大梁還必須用荊木做,這可能有佛門獨特要求之處。由於一般的荊樹長不了那麼大的樹幹,五臺山一高僧便尋訪天下數年,終於在一深山中發現一大簇荊樹叢長勢特別旺盛,向下一挖,原來都長在一粗大的荊樹根上,那荊樹根被挖出後正適合做正殿的大梁。清涼寺被毀後,磁溝村一村民把那根正殿的大梁抬回家並解成了木板,其堅硬的木質還真是荊木。

清涼寺內有一座八翅大銅鐘,鐘體約有一米八高,兩個大人用胳膊才能合圍起來。鐘的上半部分鑄有篆文,其下端一週是逐漸翹起的八個大翅,每個翅上鑄有形態各異的騰雲駕霧的飛龍,如果分別敲擊八個鍾翅,會發出音律不同的響聲,十分悅耳動聽。

被倫敦大英博物館館藏的壁畫 編號:1927.5—18.8

牛王寨風光

牛王寨之名,民間傳說此為《西遊記》中神話人物大力牛魔王居所,山上百餘米的牛王洞為其洞府。史志記載,隋朝末年,天下大亂,一牛姓青年,據山建寨稱王,安境保民,山寨因此而名牛王寨,現存500餘米寨牆即是佐證。

牛王寨之美,一曰山險。平地突兀,山勢挺拔。其北側更是以險取勝,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二曰水綠。山下之甘泉湖碧波盪漾,宛如綠衣少女。三曰石奇。山石如刃,形態各異,斜插雲天;四曰花潔。古詩云"紅杏枝頭春意鬧",然此間萬株杏花,似雪如銀,冰清玉潔。閒暇時節,靜坐杏林北望,但見群山連綿,山谷空曠,清風徐來,心曠神怡,煩心俗念,蕩然無存,實為一暫離城市喧囂,尋求心靈寧靜的絕佳休閒隱逸之所

被倫敦大英博物館館藏的壁畫 編號:1927.5—18.8

行唐大棗

行唐大棗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距今已有3000年的歷史,主要有墩子棗、長棗、婆棗、玉城脆棗等12個品種。行唐紅棗具有個大、皮薄、肉厚、核小、色鮮、味甘等特點,在脆熟期VC含量高達600mg/100g,與阜平大棗並稱"天然維生素丸"。行唐縣出產的紅棗曾獲深圳鵬城杯金獎,昆明世博會金獎,樂陵全國紅棗交易會金獎,西安首屆棗評會金獎。中科院化驗表明行唐紅棗富含24種微量元素和18種氨基酸,對於成人保健,兒童發育、提高智力、延緩衰老具有重要作用。一天一把棗,養顏又防老。一天吃把棗,走路小步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