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的歷史,袁紹獄卒不經意的善舉,卻爲八王之亂埋下了伏筆

歷史的榮光總是歸屬於名聲顯赫的大人物,推動歷史發展的卻往往是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西晉時期的八王之亂直接造成了五胡亂華的嚴重後果,使漢族瀕臨滅絕,後人都記住了賈皇后,記住了司馬亮、司馬倫。誰又知道,八王之亂在數十年前已經埋下伏筆,而這埋下伏筆的人只是袁紹軍中一個小小的獄卒。

小人物的歷史,袁紹獄卒不經意的善舉,卻為八王之亂埋下了伏筆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袁紹的兒子袁尚派部下大將郭援進攻河東,並任命郭援為河東太守。當時曹操防守重點不在河東地區,河東兵微將寡,郭援所到之處,各地城守紛紛投降,只有絳邑縣的賈逵堅守。賈逵為官清明,官聲很好,絳邑縣兵民同心,郭援久攻不下。

小人物的歷史,袁紹獄卒不經意的善舉,卻為八王之亂埋下了伏筆

為了打開局面,郭援邀請南單于合兵一起,猛攻絳邑縣,眼看著城池遲早要被攻破。絳邑縣的鄉紳們就打算投降,但和郭援約定,不能殺賈逵。郭援本來就有意招降賈逵,進城之後就讓人叫來賈逵參拜他這個新的河東太守。沒想到賈逵根本不買賬,義正言辭的說“哪有國家長吏為賊寇叩頭的道理”,郭援惱羞成怒,下令將賈逵處死。

絳邑縣的官民聽說要處死賈逵,群情激憤,紛紛要求願意和賈逵同死。郭援見民心不可違,只好先把賈逵囚禁起來,準備適當的時候再殺。

小人物的歷史,袁紹獄卒不經意的善舉,卻為八王之亂埋下了伏筆

《魏略》記載“方將殺之,逵從窖中謂守者曰:此間無健兒邪,而當使義士死此中乎?時有祝公道者,與逵非故人,而適聞其言,憐其守正危厄,乃夜盜往引出,折械遣去,不語其姓名。”

就在郭援準備殺賈逵的時候,賈逵在獄中大喊:這裡難道沒有勇士嗎,要讓義士死在這裡面!當時袁紹軍中有個獄卒叫祝公道,聽到了賈逵的話,很敬佩他的膽氣。當天晚上,祝公道偷偷把賈逵放了出來,也沒留下姓名就離開了,賈逵後來才查出他叫祝公道。

小人物的歷史,袁紹獄卒不經意的善舉,卻為八王之亂埋下了伏筆

正是這個祝公道,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埋下了西晉八王之亂的伏筆,因為他救出來的人叫賈逵!

賈逵在曹魏陣營裡也算一代名臣,官至豫州刺史,對魏王曹丕有擁立之功。賈逵死後,他的兒子賈充投入司馬家,成了司馬昭的心腹,司馬昭能篡位成功,賈充居功至偉。西晉八王之亂的罪魁禍首賈皇后正是賈充的女兒賈南風,也是賈逵的親孫女。

小人物的歷史,袁紹獄卒不經意的善舉,卻為八王之亂埋下了伏筆

賈南風嫁給晉惠帝司馬衷是純粹的政治聯姻,賈南風貌醜而性妒,晉惠帝懦弱無能,權利反而被賈皇后掌握。賈皇后掌權後,聯合部分司馬家的王族勢力,肆意打擊司馬家族的勢力,由此引發了“八王之亂”,並造成了五胡亂華的慘痛歷史。

小人物的歷史,袁紹獄卒不經意的善舉,卻為八王之亂埋下了伏筆

歷史總有那麼多偶然,一個小人物的偶然事件,卻為歷史鉅變埋下了伏筆。如果沒有祝公道這個小人物,賈逵就已經被郭援所殺。如果賈逵被殺,自然也就不會有後面的賈皇后擅權,“八王之亂” 也不會發生。

你還知道哪些小人物改變歷史的事蹟,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