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最後的詞人關上宋詞的大門,也送別了自己殘破的人生

南宋最後一位著名詞人:張炎生於1248年,卒於約1320年,臨安今浙江杭州人,前半生富貴無憂。1276年元兵攻破,南宋亡,祖父被元人殘殺,財產盡被沒收。從此,窮途末路。曾到元朝謀官,無功而返,匆匆南歸,長期寓居臨安,勉強維持生計,落魄且鬱鬱而終。更悲慘的是還活了個高齡-72歲,比哪個年代的平均年齡高出了不少,也算是徹底領受了紅塵的無盡折磨了!

作為宋詞的最後一位重要作者,宋詞的書,選到最後,就得編選張炎;也可以說,在宋詞這條長河中,張炎作為最後一位船手,他將最終一個音節敲擊在河水中,了結了自己生無可戀的人生,也關上了宋詞這扇或豔麗或恢宏的大門。

張彥一生留下300多首詞作,寫盡了鄉愁,國家衰亡以及流離失所之痛,極盡蒼涼,某些層面上來說,可以媲美唐朝的部分邊塞詩作。無奈的是他的才華和作為遠不如蘇東坡,武功韜略不及辛稼軒,所以知道他的人少也在情理之中。純粹作為興趣,你可以讀一讀,聽一聽南宋最後的哀嚎!

月下笛

萬里孤雲,清遊漸遠,故人何處?寒窗夢裡,猶記經行舊時路。連昌約略無多柳,第一是難聽夜雨。漫驚回悽悄,相看燭影,擁衾誰語?

張緒歸何暮?半零落依依,斷橋鷗鷺。天涯倦旅,此時心事良苦。只愁重灑西州淚,問杜曲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猶倚梅花那樹。

一句天涯倦旅寫盡身心疲憊,而無奈的事只能哀嘆此時心事良苦,別無辦法。

高陽臺 西湖春感

接葉巢鶯,平波卷絮,斷橋斜日歸船。能幾番遊,看花又是明年。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更悽然。萬綠西泠,一抹荒煙。

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見說新愁,如今也到鷗邊。無心再續笙歌夢,掩重門、淺醉閒眠。莫開簾,怕見飛花,怕聽啼鵑。

作為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西湖在詞人眼中盡然是一抹荒煙的萬綠西泠,可以想象如果詞人隱身於西湖之外估計他還能早死幾年。而最後的怕見飛花,怕聽啼鵑則完全明說了自己對於世界和對於周遭毫無留戀的意圖,唯有關上厚厚的門,小酌,睡覺。

疏影 詠荷葉

碧圓自潔。向淺洲遠渚,亭亭清絕。猶有遺簪,不展秋心,能卷幾多炎熱。鴛鴦密語同傾蓋,且莫與、浣紗人說。恐怨歌、忽斷花風,碎卻翠雲千疊。

回首當年漢舞,怕飛去、謾皺留仙裙折。戀戀青衫,猶染枯香,還嘆鬢絲飄雪。盤心清露如鉛水,又一夜、西風吹折。喜靜看、匹練秋光,倒瀉半湖明月。

張炎的大部分詞作都是沉重的,我獨愛這首詠荷葉的最後幾句,描繪的是自己在秋葉看著月光如練,暢快淋漓地灑在西湖之上,自己的離愁,自己的感傷,自己的殘破一生都傾瀉在西湖之中,無所顧忌,也無所留戀,永別了,南宋;永別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