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在南宋孤獨地呼應著蘇東坡,以悲鳴創作著豪放的詩詞

辛棄疾,獨自在南宋呼應著蘇東坡,在無盡的悲鳴中孤獨的擎著豪放派詩詞大旗,饋贈給後世的我們如此華麗的篇章。

生於1140年,卒於1207年。他出生在亂世的山東濟南,字幼安,號稼軒。22歲時辛棄疾就率領起義軍抗擊金兵,並在23歲時率領部隊投靠南宋,並就此南渡長江,蟄居於羸弱的南宋羽翼之下,兩次上書朝廷建議北伐,復國方略,不被採納,還被排擠。42歲時,被迫退隱江西20餘年,萬年被主戰派的韓侂(tuo)胄重新啟用,辛棄疾曾經在永遇樂中說’元嘉草草’就是警告韓侂冑不要輕易出兵,以免重蹈南朝劉義隆覆轍。這次是委派老邁的辛棄疾出任浙東安撫使和鎮江知府,基本是在抗金的最前沿,無奈好景不長,再次被棄用,從此一蹶不振,憂憤而死,終年67歲。

南宋是個悲哀的存在,存活了152年,1127-1279年,黎民百姓在經受了西夏,遼,金的騷擾後,不斷地逃亡,最終還是不得不臣服於忽必烈的鐵騎。在窩囊如斯的情境之中,辛棄疾的悲鳴是必然的,還會有千萬個辛棄疾在哀嚎卻無人傾聽,好在《稼軒長短句》留給了後世600多首辛式佳作。

不知道是時代的原因還是辛棄疾就是這樣的個性?憂鬱,悲觀。在自己才33歲的時候,送自己的副手範倅(cui)赴京任職時寫下了《木蘭花慢滁州送範倅》,其中就感嘆自己’老來情味減’

老來情味減,對別酒,怯流年。況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圓。

無情水都不管;共西風、只管送歸船。秋晚蓴鱸江上,夜深兒女燈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賢。想夜半承明,留教視草,卻遣籌邊。

長安故人問我,道愁腸殢酒只依然。目斷秋霄落雁,醉來時響空弦。

後來被迫退隱江西的時候,在江西造口壁看不到希望,只能在感懷年年戰亂,黎民逃亡的同時,感慨自己看不到長安,唯有在鷓鴣聲中默默惆悵。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老年的辛棄疾被韓侂冑起用之後,他自己興奮不已,卻也老成持重起來,忌憚金兵的強悍也好,擔心南宋不對的魚腩也罷,最終的戰況如何,都不影響辛棄疾在鎮江寫下悲壯蒼涼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辛棄疾原本是希望自己如霍去病一樣,在敵人的狼居胥山下祭天,卻不料老死於悲憤之中,一生如此。這和陸游最終感慨的一樣: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

辛棄疾在南宋孤獨地呼應著蘇東坡,以悲鳴創作著豪放的詩詞

辛棄疾圖片源自網絡

辛棄疾在南宋孤獨地呼應著蘇東坡,以悲鳴創作著豪放的詩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