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三则

瞿秋白:慷慨高歌赴刑场

红色故事三则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的口号,在刽子手的枪声中,实践了一个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终身的誓言,体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气节。

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后,瞿秋白留守苏区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在突围中,不幸在福建长汀濯田梅迳村被捕。后因叛徒出卖身份暴露,被关押在宋希濂的三十六师师部。宋希濂曾亲自审问过瞿秋白,瞿秋白不屑地说:“我想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回顾往事,剖析自己,让后人全面地了解我,公正地对待历史。但是,这里边没有共产党的组织名单,也没有红军的军事情报。如果你今天要问的是这些,那是会白费时间的。”军统、中统轮番派人劝降,始终一无所获。6月16日,蒋鼎文转发蒋介石密电,命令宋希濂对瞿秋白“就地枪决,照相呈验”。

6月17日,临刑前夜,国民党三十六师参谋长向贤矩特意来到关押瞿秋白的囚室,传达蒋介石在闽就地处决瞿秋白的密令,试图借此得到意外的收获。不料瞿秋白端坐在狭小囚室的木椅上,面色没有丝毫变化。瞿秋白对向贤矩说:“人生有小休息,有大休息,今后我要大休息了。”这晚,瞿秋白躺在狭小囚室的床上,安然入睡。

18日9时20分,瞿秋白一身中式黑色对襟衫、白色抵膝短裤、黑袜黑鞋,神态自若,缓步走出囚室,来到中山公园凉亭。瞿秋白整一整衣衫,背手挺胸,两腿分叉,面带笑容,留下遗照。然后,他背北面南坐定,自斟自饮,旁若无人。酒兴中他又高唱《国际歌》《红军歌》数遍。

用完餐,瞿秋白坦然地步出中山公园,“笑谈自若,神色无异”地走向刑场。从公园到罗汉岭,大约两华里路程,瞿秋白手持点燃的烟卷,缓步而行。在刑场碧绿的青草地,他盘腿而坐,微笑着面对刽子手说:“此地甚好,开枪吧。”

1950年12月31日,毛泽东为《瞿秋白文集》题词:“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毛泽东高度赞扬了瞿秋白的崇高气节。

新中国成立后,瞿秋白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党和人民永远铭记着瞿秋白的历史功绩。1999年6月,胡锦涛来到瞿秋白纪念碑瞻仰。□

廖海涛:为革命舍家大义

红色故事三则

廖海涛是著名的革命烈士、抗日英雄,福建上杭人。 1909年生,1941年牺牲,时任新四军第六师十六旅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1941年11月18日,日伪军3000余人在200多骑兵和10多辆装甲车的配合下大举扫荡我苏南党政机关所在地溧阳、塘马地区。为拖住敌人,确保机关安全转移,新四军十六旅政委廖海涛和师参谋长罗忠毅率领旅直属部队奋勇杀敌,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猛攻,直至领导机关安全突出重围,而自己终因寡不敌众,被敌人包围,两人相继牺牲。他们的勇敢与浩然正气让日军胆寒。战斗结束后,日军把罗、廖的遗体恭恭敬敬地送还新四军,以表示敬佩之意。廖海涛用宝贵的生命实践了自己的誓言:“莫回顾你脚边的黑影,请抬头望你前边的朝霞,谁爱自由,谁血的代价。”噩耗传到茅山抗日根据地,广大指战员和当地群众无不伤心痛哭,纷纷敬献花圈,祭奠英灵。

廖海涛为了兑现自己的誓言,不仅牺牲了自己,全家人也作出了牺牲。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被迫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蒋介石纠集了8个正规师的兵力加上地方民团、壮丁等反动武装对闽西南各游击根据地进行清剿。在白色恐怖下,廖海涛带领一支仅百人的队伍在闽西双髻山坚持游击战争。

一天深夜,得知敌人去上杭县城邀功领赏,廖海涛带领游击队袭击了溪口大洋坝炮楼,缴获了几十支枪和大批子弹,镇压了10几个反共民团头目。恼羞成怒的敌人早将廖海涛看成眼中钉、肉中刺。见军事“围剿”制服不了廖海涛,就想出一条毒计:将廖海涛的母亲、妻子及儿子抓来作为人质,要挟他投降并威胁说如不投降便满门抄斩。敌人认为廖海涛再怎么神勇,毕竟也是个凡人。然而,当他们满怀胜算地拆开廖海涛的回信时却只看到这样一句话:只有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没有屈膝投降的布尔什维克。

敌人恼羞成怒了,惨无人道地枪杀了廖海涛的母亲,溺死了刚满周岁的孩子,残酷折磨他的妻子,致使其惨死他乡,还放火烧毁了他家仅有的几间住房。

面对家破人亡的巨大痛苦,廖海涛以超人的意志默默地忍受着。每当夜深人静,白发老母的慈祥、结发妻子的情深、年幼儿子的呼唤总是出现在他的脑海中,痛苦如潮水般撞击他的心灵。他化悲愤为力量,带领群众与敌人开展更顽强的斗争。就这样,在坚持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廖海涛以“铁石”般的品格成为战友们的楷模,无论是他的上级还是他的部属,无不为他不屈不挠、坚韧刚毅的革命精神所感动。□

罗化成:英雄热血化长虹

罗化成是闽西革命早期领导人之一。早在1929年,他就在家乡南阳开展革命活动。

当时驻南阳乡的团防局局长黄霞余,是个无恶不作的地方恶霸,乡亲们提起他,无不恨得咬牙切齿,都叫他“青竹蛇”。红军要来南阳的风声及罗化成的活动,引起了黄霞余等人的恐慌。他们纠集了当地的土豪劣绅在南阳的龙田书院密谋策划,妄图“先下手为强”,先杀了罗化成,以制止农民暴动。罗化成得知这一阴谋后,当机立断,决定提前暴动。

7月25日晚,他周密地部署好暴动的各项事宜后,立即派人通知各村暴动队连夜赶到南阳集中。正当罗化成和暴动骨干紧急商议行动计划时,只见漆黑的夜幕中,罗化成家的房屋已被烧成火海。暴动队员非常着急,纷纷提议先去灭火救人,再来消灭“青竹蛇”。罗化成明白,这是敌人的调虎离山计,他坚定地说:“这是黄霞余一伙的阴谋诡计,我们决不能上当!让他烧吧,革命成功后再盖新的,眼下消灭敌人要紧,同志们,出发!”深夜,在罗化成的领导下,300多名暴动队员身背大刀,手持梭标、长矛、鸟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龙田书院。罗化成组织了几名强悍精干的暴动队员迅速把敌哨兵除掉,率队员冲入大厅,黄霞余惊惶失措拔出手枪,罗化成眼疾手快,一脚踢飞了“青竹蛇”的枪,并立即举枪连发了几颗子弹,将这个罪大恶极的团防局长就地正法。龙田书院里喊杀声响彻夜空,那些平日里横行霸道、凶神恶煞般的土豪劣绅一个个失魂落魄,跪地求饶。

第二天正逢南阳圩日,暴动队员押着被俘的土豪劣绅在圩场上示众。罗化成跃上一片高地,大声向周围群众宣布南阳暴动胜利的消息,并作演讲。在场群众无不拍手称快,情不自禁地跟着暴动队员呼喊口号:“打倒土豪劣绅!建立工农政权!”随后,南阳境内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开展了起来。

抗战开始后,罗化成随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历任新四军二支队军医处长、后方留守处主任、政治部主任。由于长期艰苦的战斗生活,罗化成积劳成疾,心脏病不断发作,但他多次婉言谢绝陈毅让其去后方疗养的建议。1940年2月27日,他带病与日、伪军作战的时候,心脏病突然发作,经抢救无效逝世,终年45岁。

罗化成逝世后,新四军一万多名指战员和数千群众为他举行追悼大会,陈毅在悼词中称赞他是“一个最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抗战救国中值得全国人民效法的人物,久经考验的老党员,经得起考验的革命家”。□

(摘自《红色文化周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