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七十二变”

看我“七十二变”

古代的瓷器器形繁多,

就花瓶来说就可以叫出不少的名字,

而且古代的花瓶仿佛和孙悟空一样有着七十二变的技能,稍作改变就可以变成其他的器形。

看我“七十二变”

清 斗彩如意耳尊

以梅瓶为基础,把梅瓶倒过来,得到琵琶尊。

尊是瓶的一种,古书上讲阔口为尊,狭口为瓶。

看我“七十二变”

还有一个规矩,若瓷器有耳或者系,

要以耳或系称之。

比如葫芦瓶有如意形耳,就叫如意耳尊。

看我“七十二变”

花瓶的耳相当于柄,不外乎螭耳、凤耳、如意耳、戟耳,对号入座即可。

再说系,上古陶器上的系是穿绳汲水用的,

后来演变为瓷器上的装饰,比耳小,有孔。

瓷瓶上的耳只有一对,但系不止,起名的方法是查数,比如四系、五系、六系瓶。

看我“七十二变”

贯耳是一种特殊的耳,不是柄,是靶。

这还得从“六艺”中的射说起,古代射箭是很流行的游戏,所以孔子说“君子不争,其必也射乎”。

射箭要场地,如果地方不够时,就用手把箭投到青铜酒壶里,后来演变成投壶。

投壶颈上有两根细管,大概是把箭投到管里会得高分,类似于篮球的三分球,

这细管做到瓷器上就叫贯耳

看我“七十二变”

再看琵琶尊,脖子太粗,补碘之后就成了玉壶春瓶。玉壶春是和梅瓶同样重要的器形,结构正好之梅瓶相反,前者下大上小,后者上小下大。

看我“七十二变”

玉壶春也是唐代出现的,最早见于司图空的《二十四诗品》:“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李商隐也写过“一片冰心在玉壶”。

看我“七十二变”

玉堂春瓶与玉壶春一字之差,辈分就晚许多,乾隆时的。玉堂春源自雍正官窑的赏瓶,督陶官唐英烧出一种花瓶,撇口长颈、肩有弦纹、圆腹圈足,腹部画青花缠枝莲。因为青花缠枝莲的“青莲”谐音“清廉”,皇上很喜欢,便赏赐给大臣。清档案记载:“雍正八年十月奉命再将赏赐用瓷瓶烧造些来”,赏瓶的名字就此而来。

看我“七十二变”

赏瓶是一个特殊的名字,不但指器形,还限定了画面,必须是青花缠枝莲。乾隆时民窑开始仿赏瓶,画面多为花鸟人物,不算赏瓶,叫玉堂春瓶。

看我“七十二变”

直口溜肩,腹如悬胆,就是胆式瓶。始于宋代,是一种流传广泛的器形。在胆瓶的基础上,又衍生出许多圆腹花瓶。

看我“七十二变”

把胆瓶的肚子压扁,就得到了荸荠瓶。有两种,直口的画粉彩,又名太极瓶,撇口的施郎红和乌金釉,就是著名的三羊开泰。荸荠瓶始于清代,存世的都是精品。

看我“七十二变”

最圆的是石榴瓶,有一个小花口,模仿石榴的形状。石榴象征多子、桃象征长寿、佛手象征多福,这三种水果经常画在一起,叫“三多”或者“三果”。

看我“七十二变”

小直口的圆瓶叫苹果尊,分圆形和颈部下凹两种,苹果尊是晚清才传入中国的。

看我“七十二变”

给圆球加个直颈,就是天球瓶。

据说这种花瓶模仿西域铜器,状如从天而降的球,故名天球瓶。

看我“七十二变”

天球瓶最早是明代宣德年出现的,开始是缩脖子,然后越伸越长,到乾隆时出落得亭亭玉立。

看我“七十二变”

栁叶瓶和莱菔尊是两种非常秀美的花瓶,多施豇豆红釉。这种红釉难烧,做不了大器,所以这两种花瓶也都不过十几厘米高。

柳叶又叫美人肩,为模仿枊树叶的形状,底部做成尖的,立不起来,要插在一个环形底座上。瓶底部一截没有釉,因为插是在底座上一起烧出来的,可惜现在许多清官窑枊叶瓶的底座都遗失了。

看我“七十二变”

莱菔尊瓶身要比枊叶瓶粗壮些,肩部有两道弦纹。莱菔尊形如萝卜,萝卜古代还有葑、菘、蔓菁、芜菁、萝菔等许多名字,

选莱菔是因为发音吉利——来福。

古代的花瓶器形繁多,还有许多的瓶没提,

比如乾隆时出现的交泰瓶、九联瓶等,

在此就不一一介绍。

总而言之,在这些瓷器的诸多品类里,天马行空器形各异的花瓶一直笼罩着形而上者的光环。

看我“七十二变”

看我“七十二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