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響「四大品牌」,優化營商環境,上海16個區如何各顯神通

打响“四大品牌”,优化营商环境,上海16个区如何各显神通

CFIC導讀:

2018年上半年,上海16個區改革創新有哪些主要亮點?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的《2018年上半年上海各區經濟形勢分析報告》為您解析。

打响“四大品牌”,优化营商环境,上海16个区如何各显神通

2018年上半年,上海16個區改革創新有哪些主要亮點?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的《2018年上半年上海各區經濟形勢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各區積極落實全市打響“四大品牌”、優化綜合營商環境、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決策部署,全力抓開局、抓落實,持續推進改革創新、深度轉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打響“四大品牌”,構築區域發展戰略優勢

《報告》顯示,上海各區各展其能,全力打響“四大品牌”。各區積極對接上海“四大品牌”建設,緊鑼密鼓出臺了系列文件,明確了工作目標,建立了推進機制,構建了總體框架體系,細化了考量指標體系。

增強城市核心功能,彰顯“上海服務”輻射帶動。

浦東新區強化金融貿易核心服務功能,全面提高服務國家戰略能力。發揮金融要素市場功能,上海保交所受中國保監會委託管理中國再保險登記系統,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的原油期貨正式上市。

靜安區積極實施“全球服務商”計劃,打造多種類、多層次、功能互動、協調統一的全球性的國際營運/貿易/服務商體系。

黃浦區積極對接自貿金改工作,形成16家2018年黃浦區FT賬戶上報名單,支持外資金融進一步發展,野村證券、九頌山河、美世投資等一批高品質外資金融項目全面啟動。

寶山區著力打造世界級郵輪服務品牌,在全國率先開展郵輪船票試點,郵輪旅客口岸通關人均6秒,領先全球。

深化創新轉型升級,構築“上海製造”示範廊谷。

松江區聚焦“6+X”產業集群發展,建設上海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轉移先導區和長三角先進製造業高地,全面建設創新驅動“中國製造”邁向“中國創造”的示範走廊。

奉賢區聚焦美麗健康產業,全力打造東方美谷品牌,東方美谷研究院、東方美谷檢測中心等重大功能性項目作用初顯。

閔行區聚焦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軍民融合,國際技術交易市場正式落戶,國家軍民融合產業投資基金、上海市軍民融合產業投資基金完成雙落地。

徐彙區以人工智能賦能製造,抓住舉辦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西岸峰會契機,著力打造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和臨床醫療為重點的生命健康產業集群,構築人工智能新地標。

長寧區推動“虹橋智谷”重點載體項目佈局和建設,舉辦各類產業專業活動。

打响“四大品牌”,优化营商环境,上海16个区如何各显神通

臨港松江科技城打造的拉斐爾雲廊

營造新型消費體驗,提升“上海購物”消費品質。

靜安區圍繞國際消費城市示範區建設,大力實施時尚地標建設、靜安后街經濟、品牌集聚、商業創新和商旅文體聯動等五個專項行動,全面提升商圈的品牌集聚度、消費創新度、時尚引領度、消費貢獻度和消費便利度。

黃浦區聚焦商業項目、品牌服務、公共空間、數字應用、文化體驗等要素,加快發展體驗型、主題型、休閒型、創意型、智能型等新興消費業態。

打响“四大品牌”,优化营商环境,上海16个区如何各显神通

南京西路商圈

深度挖掘城市記憶,打造“上海文化”靚麗名片。

普陀區聚焦人文和歷史資源,實施紅色文化傳承、“蘇河十八灣”魅力和文化創意產業等3項提升工程,深度挖掘蘇州河城市記憶,文化形象魅力的認知度、吸引力、歸屬感明顯增強。

虹口區圍繞延續城市文脈、留住歷史記憶,力爭到2020年引進和培育3-5家重點文創龍頭企業,文創產業發展規模年均增長率保持在兩位數以上。

青浦區利用豐富的古文化、水文化資源,打造“一廊一軸三區”文化空間發展新格局。

打响“四大品牌”,优化营商环境,上海16个区如何各显神通

虹口魯迅紀念館

打响“四大品牌”,优化营商环境,上海16个区如何各显神通

尚都裡——青浦朱家角

優化區域綜合營商環境,提升政府服務能力

《報告》顯示,上海各區積極提高政務服務效率能級。各區重點聚焦世界銀行優化營商環境評價中企業開辦、施工許可證取得等“短板”進行簡化優化,積極推行網上辦、集中批、聯合審、區域評、代辦制、快遞送、不見面等措施。

青浦區實施企業開辦流程再造,企業開辦平均時限壓縮至3個工作日,比全市縮短兩天,全區45家經濟小區全面取消各類服務費用,預計減輕企業開辦和運營成本約830萬元。

奉賢區率先試點在銀行建立企業註冊登記直辦點,不動產登記辦理期限從原先的41個工作日壓縮為5個工作日。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創新。

長寧區積極為全國網絡市場監管與服務探索新路,探索企業登記從“一照一址”向“一照多址”轉變、網絡市場監管跨省市合作。

浦東新區深化實施“證照分離”改革,新一批47項改革任務基本實施到位,企業辦稅、醫療器械、文化3個領域深化改革舉措全部落實,“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醫療器械創新上海服務站”順利揭牌。

優化互聯網+政務服務。

徐彙區構建“指尖上、家門口、一體化”智慧政府工作體系,率先建立唯一標識的統一身份認證體系、覆蓋全區的電子證照庫、電子證照互認共享機制,建成“綜合窗口”服務機制。

虹口區推進網上辦稅,推出自助領票、專業配送、就近取票等創新服務,涉稅事項網上辦理率和網上申報率分別達到97.41%和99.04%。

營造開放創新活躍氛圍。

楊浦區圍繞雙創示範基地建設,推出“創城e點通”、“無否決人才服務”、“創廂工作站”、“家門口的政務服務”等便利化改革舉措,設立“政銀通”服務點併發布首個區級標準《“政銀通”建設與服務規範》,營造“創新楊浦”優質環境。

各區著力實施人才工程,全力做好人才引進、人才培育、人才服務。

打响“四大品牌”,优化营商环境,上海16个区如何各显神通

徐匯行政服務中心

打响“四大品牌”,优化营商环境,上海16个区如何各显神通

楊浦長陽創谷

對接長三角一體化,推動高質量區域協同創新發展

《報告》顯示,上海各區以科創為紐帶推動長三角協同發展。

松江區依託G60科創走廊,鞏固面向長三角一體化的先發示範優勢。以滬蘇湖高鐵建設為契機,推動G60科創走廊版本升級,輻射範圍擴大至金華、蘇州、湖州、宣城、蕪湖、合肥三省一市九地,覆蓋面積約7.62萬平方公里。

楊浦區倡議成立長三角雙創示範基地聯盟,聯合長三角地25家國家雙創示範基地,採取“輪值主辦活動+日常對接”的運行模式,打造具有長三角特色、富有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體系。

聚焦重點領域開展戰略合作。

嘉定區

與蘇州市共同構建嘉昆太協同創新核心圈,積極探索“科創飛地”建設,構建跨區域合作和產業協同發展新方式。

奉賢區與舟山嵊泗開展區域聯動發展戰略合作,促進奉賢“東方美谷”美麗健康產業與嵊泗“港、景、漁、島”特色產業融合發展。

崇明區和啟東市打破行政區域界限,共建“聯防聯治區”,加強兩地環境保護交流合作。

寶山區加強與江蘇沿江城市對接合作,依託沿江臨海區位優勢,共同打造沿江協同創新帶。

加快毗鄰地區專項對接。

青浦區依託同時接壤蘇浙的區位優勢,加強與毗鄰地區的專項合作。盈澱路改建工程實現結構貫通,成為全市首個實現通車的長三角一體化“打通省界斷頭路”項目。聯合崑山、吳江、嘉善等地,合力創建國內首個跨省域的澱山湖國家級旅遊度假區。

金山區依託“田園五鎮”毗鄰優勢和“兩地四方”合作機制,推動長三角現代農業園區和長三角科技城建設,長三角科技城一期工程正式啟動,引入中德新松教育長三角總部基地智能實訓中心、創新中心。

提升城區精細化管理,促進城鄉融合高水平一體發展

《報告》顯示,上海各區瞄準高品質生活,著力推進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

推動重點地塊更新改造。

黃浦區穩步推進北京東路重點轉型項目和地塊開發。

寶山區推動重點地區轉型,南大地區定位為南大生態智慧城(上海智谷),大力發展智能經濟、創新經濟、平臺經濟、健康經濟;吳淞工業區定位為吳淞創新城,發展半導體等“卡脖子”的核心技術,培育發展特種材料產業,聚焦發展智能硬件產業。

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浦東新區著力建設美麗街區、美麗家園、美麗鄉村,實現城市設施、環境、交通、應急(安全)等方面的常態長效管理水平明顯提升。

徐彙區聚焦衡復歷史文化風貌區、徐匯濱江中央活動區、徐家彙中央商務區三個重點區域,力爭將其打造成城區精細化管理的示範標杆區域。

上海郊區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高水平城鄉融合一體發展。

加強規劃引領與政策工具創新。如金山區探索設立鄉村振興發展投資基金,加快特色小鎮規劃及村莊規劃編制;奉賢區出臺促進農民增收、實施輪作休耕制度、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等9項專項政策。

推動關鍵領域改革發展。如青浦區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金山區注重農村生態建設與社會建設,奉賢區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與再造奉賢生態優勢相結合。

打响“四大品牌”,优化营商环境,上海16个区如何各显神通

衡復歷史文化風貌區

打响“四大品牌”,优化营商环境,上海16个区如何各显神通

環境優美的金山水庫村

建議:提升政府服務水平,培育增長新動能

《報告》提出,全力打響上海“一網通辦”政務服務品牌,持續提升政府服務水平。各區要做實做細“一網通辦”,進一步提高企業審批事項全程網辦比例。加快彌補營商環境短板弱項,研究建立具有本市特色的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鼓勵各區在優化營商環境過程中的基層創新實踐,及時在全市組織複製推廣。

在推動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中不斷培育增長新動能。《報告》建議,創新產業、園區合作模式,鼓勵張江、漕河涇等品牌園區和上海電氣等大型企業加快佈局長三角大力實施科技協同創新,加強與周邊城市合作,共同建設G60科創走廊、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和沿江產業協作帶。

《報告》提出,積極推進舊區改造、鄉村振興和城市精細化管理,創造高品質城鄉生活。

創新舊區改造思路、辦法和機制,破解舊區改造面臨的資金難題。加快完善區域大運量、快速化交通體系,進一步優化郊區社會事業佈局,著力解決農民建房、增收難題。結合實施“路長制”、架空線整治,垃圾分類管理、水環境治理、“美麗鄉村”建設等,完善城市精細化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