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养生:热爱运动的孔夫子

孔子与养生:热爱运动的孔夫子

孔子,人们也称之为“孔夫子”。在一般人的想象中,孔子应该是一幅文弱迂腐的老书生模样。而实际上,孔子的体格魁梧高大,“身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年轻的时候,孔子做过管仓库的“委吏”,也做过负责牛羊养殖的“乘田”,学过多种技艺,后来首开平民教育之先河,收徒讲学之外,还教习弟子们射箭、驾车等技艺。他曾说自己“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礼、乐、射、御、书、数)”。这足以说明,孔子是很喜欢和擅长体育活动的。

孔子与养生:热爱运动的孔夫子

据《论语》记载,孔子十分喜欢钓鱼和射箭,而且还很有讲究。《述而》篇中说:“子钓而不纲(钓鱼时不用大绳横断水流);戈不射宿(用带生丝的箭射鸟时,不射已经归巢的鸟)。”孔子在书中还经常提到射箭、驾车、骑马,并以此设喻,教育学生,说明他在这些方面都很内行。

孔子与养生:热爱运动的孔夫子

孔子还对游冰、爬山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在《论语》中也有反映。

孔子与养生:热爱运动的孔夫子

《庄子・达生篇》中,记载了孔子在吕梁瀑布下,遇到了一个善于游泳的男子,他竟然迫不及待地跑上前去,向人家请教蹈水的诀窍。在这一篇里,还写到了颜渊(復圣颜回)讲游泳和潜水的道理,虽说是为了阐明哲理,但人们还是能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到孔子对游泳的熟悉和热爱。孔子当年带领弟子在沂水河中游泳完毕,曾在河北岸的舞零台上进行风浴,并在游水之余,面对滔滔不绝的水流,发出了“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

孔子与养生:热爱运动的孔夫子

正因为孔子酷爱体育,并坚持经常锻炼,所以孔子的身体素质是很好的。孔子一生曾多次陷入困境,用他自己的话说:“吾再逐于鲁(两次被鲁国驱逐),伐树于宋(在宋国树下休息时,宋司马桓魋赶来,把大树砍倒以威胁他),

削迹于卫(在卫国被错认为是阳虎而被囚闭,不让出门),穷于商周(在商周走投无路、穷困潦倒),围于陈蔡之间(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被两国派兵围困)”。但孔子都挺了过来。特别是在陈、蔡之间,粮食断绝,“七日不火食”,跟随他的弟子们都饿的站不起来了,而他却“讲诵弦歌不衰”,还在那里一个劲儿地讲书吟诵、奏乐唱歌,象没事儿一样,那个时候,孔子已经是六十有三了。

孔子与养生:热爱运动的孔夫子

公元前四七九年(周敬王四十一年,鲁哀公十六年),七十三岁的孔夫子“寝疾七日而殁”,葬于鲁城(今曲阜北泗上)。可以说,孔子一生吃了很多的苦,颠沛流离、历经磨难,没有强壮的身体,是难以活到如此高龄的。

孔子与养生:热爱运动的孔夫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