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城池雖小,但樣式依照京城建造,除未造皇宮外,幾與京城一般

明初,朱元璋忙於征討元朝殘部,疏怠海防,倭寇乘隙騷擾東南沿海。後立衛所制,在海防要地建造一批防倭城,大嵩所城就是其中之一。大嵩民間流傳著一個關於建城的故事。

這座城池雖小,但樣式依照京城建造,除未造皇宮外,幾與京城一般

相傳,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登基前義結十兄弟,出生入死,轉戰南北,奪得了大明天下。登基後這些戰功赫赫的兄弟封為王侯,居住京城。王侯們無所事事,閒得發慌,常常幹些壞事,幾乎亂了朝綱。為此,京城百姓怨聲載道,滿朝文武敢怒而不敢言。

時日一久,王爺們常幹壞事的風聲刮到了朱元璋耳朵裡,礙於結拜兄弟情分,不便發作,又缺少對付辦法。一天,朱元璋召來謀臣在偏殿商議此事,參議的謀臣大膽獻策,提出借防倭之名,派那些王爺鎮守防倭城,既能震懾倭亂,又能安穩京城,真是一舉兩得的良策。

這座城池雖小,但樣式依照京城建造,除未造皇宮外,幾與京城一般

次日早朝,文武百官齊呼萬歲後,參議謀臣出班奏報東南沿海倭寇竄擾的軍情,並提出在海邊修築防倭城,派有威望戰將鎮守等建議。朱元璋准奏,命兵部調兵遣將,命工部調撥庫銀建造防倭城。其中有座防倭城就築在離京城很遠的海邊—大嵩。

為了達到既防倭寇攘外患,又安王爺平“內亂”的雙重目的,大嵩城自然造得特別考究。城池雖小,但樣式依照京城建造,背山面海,城牆高聳,半城環田,半城跨山,宛若起伏游龍:東西南三面濠河環城,一河入城,四通八達;城中心建城城隍廟,東門有城樓、天妃宮,西門為軍械局、指揮治舍;城內外有大小教場,為集兵、演武場所,並有十廟、九池、十橋、七十二井……嵩城除未造皇宮外。幾與京城一般。

這座城池雖小,但樣式依照京城建造,除未造皇宮外,幾與京城一般

嵩城造了五六年,即將竣工時,朱元璋召見各位王爺說:“卿等隨朕轉戰南北,屢建奇功,如今倭寇騷亂浙東。朕於大嵩等地已築起城池,遣卿等鎮守海防,定能克敵制勝!”王爺們聽了萬歲此番面諭,初時面面相覷,轉念一想,萬歲旨意已出,難以挽回,再說久居京城也感拘束,不如去海邊,既可自由自在,又可建功立業,於是接旨擇日啟程。

有位王爺到達大嵩城,看看城池雖小,但造得規整氣派,設施齊全,更見大嵩地處要津,背山面海,福泉山重巒疊嶂,鳳凰山青松挺拔,大嵩江百舸競遊,象山港白帆點點,自有享不盡的山珍海味,頓感自己來到了一個濱海天國。從此,王爺們安心防守,百姓們安居樂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