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土木堡之變”後,也先犯了一致命失誤,否則明朝將遭大難

元朝滅亡後,其殘餘勢力都退回到了蒙古高原。在此後數十年時間裡,明朝皇帝多次派大軍深入蒙古高原腹地追擊蒙元餘部,同時又以外交手段爭取到了一些蒙古部族支持。在大明王朝恩威並施的手段下,昔日所向披靡的蒙古帝國徹底分崩離析,分散為一個個彼此敵對的部落。其中最主要的是勢力有兩股,分別是控制蒙古高原西部的瓦剌和控制蒙古高原東部的韃靼。

“土木堡之變”後,也先犯了一致命失誤,否則明朝將遭大難

明朝正統三年(1438年),瓦剌首領綽羅斯·脫歡率軍在科爾沁草原擊敗了韃靼可汗孛兒只斤·阿岱,分裂數十年之久的蒙古各部在瓦剌人手中重新得到統一。此事對蒙古人來說自然是件大喜事,不過對明朝來說就沒有那麼開心了。因為一個重新統一的蒙古帝國將會對明朝北部邊境產生巨大威脅,甚至會直接影響到明朝國都北京的安全。

然而,脫歡在統一蒙古後的第二年就去世了。蒙古人歷來有強者為王的傳統,一個強人首領死後,往往會引發權力爭奪並隨之出現四分五裂的局面。不過這一回蒙古人似乎是得到了“長生天”的庇佑,脫歡的兒子綽羅斯·也先早年就跟隨父親南征北戰,早已在軍中建立起了很高的威望,所以也先毫無爭議的子承父業,成為了瓦剌新首領。

“土木堡之變”後,也先犯了一致命失誤,否則明朝將遭大難

也先在中國歷史上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雖然帶領瓦剌統一蒙古的人是他父親,但帶領瓦剌走向巔峰的卻正是也先。

正統十四年(1449年),也先率大軍侵入明境。從未上過戰場的明英宗朱祁鎮也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對,竟毅然決定帶著20萬明軍(一說50萬)親征迎敵。結果明軍在土木堡(今河北懷來東)遭瓦剌騎兵突襲,全軍折損過半,所有隨軍出征的明朝高級將領和朝臣都當場被殺,明英宗本人也成了也先的俘虜。歷史上將這一明朝最大的軍事慘敗事件稱為“土木堡之變”。

“土木堡之變”後,也先犯了一致命失誤,否則明朝將遭大難

此時也先的功績離他的偶像成吉思汗、忽必烈已只有一步之遙了。如果他能進一步揮師東進直取北京,那麼大明王朝必將遭受滅頂之災,因為北京最精銳的部隊都已在“土木堡之變”中被消耗掉了,留下守衛京城的只是一群惶恐不安的後備隊,根本不可能抵擋住瓦剌人的進攻,即便北京城中再有十個于謙也無法解決這一困境。一旦京城失守,明朝的中樞被一鍋端,瓦剌大軍就可以一路南下,完全複製當年忽必烈統一中國的路線。因此從客觀情況來看,當時瓦剌滅掉明朝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土木堡之變”後,也先犯了一致命失誤,否則明朝將遭大難

然而在這決定歷史的時刻,也先卻犯了一個致命失誤。空前的勝利和意想不到的俘虜了明朝皇帝讓他在思想上毫無準備,結果也先決定帶著他的軍隊和豐厚的戰利品回師,準備消化一下眼前這個巨大利好後再做行動。

正統十四年(1449年)10月,在經過了整整一個月時間修正後,也先率10餘萬瓦剌軍隊逼近北京城。然而正所謂戰機稍縱即逝,在一個月前,北京城內到處充斥著失敗言論,人人都想趁早開溜。可是一個月後,北京城卻如同重獲新生。新任兵部尚書于謙下令將宣府約8萬名邊防軍,以及遼東的守軍,北直隸、山西、山東、河南的後備軍全部調集到了京城。等到也先率軍抵達北京附近時,明朝守軍已達到了22萬人。

“土木堡之變”後,也先犯了一致命失誤,否則明朝將遭大難

“北京保衛戰”在1449年10月中旬正式打響,由於明軍在此戰中已做好了充分準備,再加上人數和主場優勢,所以抵抗非常頑強。瓦剌軍隊雖在土木堡戰場上大顯神威,但在進攻北京城的戰鬥中卻絲毫佔不到便宜。戰鬥僅進行了5天時間,也先就意識到攻下北京城已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於是他下令撤軍,灰溜溜地跑回了蒙古。

“北京保衛戰”失利讓也先的威望直線下降,不少蒙古貴族公然質疑他在處理與明朝軍事、外交方面的種種失誤。也先用蒙古人的傳統方式搞定了所有反對者,也就是將這些人全部殺掉。然而此時也先又犯了另一個致命失誤。

“土木堡之變”後,也先犯了一致命失誤,否則明朝將遭大難

當時也先是瓦剌的實際首領,但名義上的蒙古可汗是一個叫脫脫不花的“黃金家族”後裔。脫脫不花不甘心自己一直做也先的傀儡,於是雙方兵戎相見,結果也先勝出,脫脫不花被殺。也先認為自己的權威已無可置疑了,於是宣佈自己為可汗。可是蒙古人非常尊重傳統,他們認為蒙古可汗只能出自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後裔,任何人都不許僭越,也先自立為可汗,顯然是犯了大忌。於是,在也先稱汗後不久,蒙古集團內部矛盾進一步激化。

1455年,也先身邊一個親信發動叛亂,也先遭暗殺身亡,一代梟雄就這樣黯然落幕。

參考文獻:《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