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中小國——鄢國,貪小失大,被鄭國兼併,成爲兵家重地

鄢國,妘姓,《國語·鄭語》中記載的“妘姓鄔、鄶、路、偪陽。

”,“鄔”即為“鄢”,古代兩字通假。據《姓氏考略》說,陸終第四子求言,其封地在鄶(今河南新鄭一帶),傳說,鄶國建立後,妘姓後裔在鄶國鄰近一帶又陸續建立了許多小方國,包括鄢、蔽、補、丹、依、弢(tāo)、歷、莘,統稱八邑,以鄶國為最大。鄢國,其封地在今河南鄢陵縣以北一帶。

豫中小國——鄢國,貪小失大,被鄭國兼併,成為兵家重地

鄭桓公建立鄭國後,開始東擴計劃,首先將目標瞄準了最具實力的鄶國。關於鄭桓公、鄭武公兩代滅鄶國、東虢及八邑的歷史在各種史籍中記載得較為詳盡。《國語·鄭語》中說:“(武公)東寄帑與賄,虢、鄶受之,十邑皆有寄地。”因為東虢和鄶國實力最強,所以鄭武公先實施滅掉東虢和鄶國。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鄭國並沒有直接用兵,而是通過賄賂、通婚的方式以麻痺對手,當時鄭國的財物“十邑皆有寄地”。所謂的十邑就是東虢、鄶國及周邊八邑。《老子》說:“將欲取之,必先與之。”說得就是這個意思吧。鄶國和鄰近一縱小國都把鄭國當成豪爽“大腕”,絲毫不起懷疑,殊不知危險已經降臨。鄭國在趁鄶國昏昏欲睡時,一舉攻破鄶都,滅了鄶國,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滅掉同樣掉進溫柔鄉里的東虢。再回頭收拾一縱失了龍頭的小國,十個國家輕輕鬆鬆收為囊下,鄢國也就這樣悄無聲息的退出了歷史舞臺。

豫中小國——鄢國,貪小失大,被鄭國兼併,成為兵家重地

據《路史》記載:“(鄢)侯納仲任,貪冒愛吝,蔑賢簡耐,而滅於鄭。”意思是春秋初期有一位鄢侯娶了仲任女(不知哪家女子),這位鄢侯有貪色愛財、妒賢忌能的毛病,最終被鄰近的鄭國所滅。看來鄢侯和鄶國國君一樣都是些貪財好色安於享樂之輩。“貪小失大”用在他們身上最恰當不過了。

豫中小國——鄢國,貪小失大,被鄭國兼併,成為兵家重地

鄭國吞併鄢國後,將鄢地改為鄢陵。成為春秋戰國時期的兵家重地,許多重要戰役都發生在這裡。比如公元前772年,鄭莊公的弟弟共叔段意欲謀奪哥哥的君位,與母親裡應外合發動兵變,與早有預備的鄭莊公在鄢地大戰一場,共叔段兵敗後出奔,這就是“鄭伯克段於鄢”的故事。再比如公元前575年,晉楚爭霸,在鄢地上演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戰爭,史稱“鄢陵之戰”,這場戰役大大削弱了楚國的勢力,成為春秋史上的重要戰役。

豫中小國——鄢國,貪小失大,被鄭國兼併,成為兵家重地

鄢陵是個美麗的地方,據說鄢陵地區以盛產臘梅著稱,有“花都”的美譽,有“中國花木第一縣”之稱。鄢國亡國後,分化出鄢、焉、鄔等姓氏,春秋時衛國有個鄢武子,應該是鄢國後裔。

更多方國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