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一炉好丹(七)赤铜:南天朱雀展翅翔,看似粗莽汉,实则俏女郎

现在来说说第三种金属,也就是赤铜。对,就是纯铜。纯铜的光泽是红中带紫,所以又被叫做为赤铜或者紫铜。哪一种神兽与它最搭配呢?恐怕只有四神之一的朱雀了。这种直接联系其实并不见于任何古籍。不过在《淮南子》中,赤铜作为五金之一,相配的自然最好是朱雀所在的南方。

炼一炉好丹(七)赤铜:南天朱雀展翅翔,看似粗莽汉,实则俏女郎

朱雀

在我小时候,看过一个民间故事,说的是位善良的青年勇斗妖狐王的故事。青年必须穿过金银铜铁锡五道巨门,才能到达妖狐王的老巢。而每道巨门上都困着一头动物,它们也是被妖狐王给祸害的。从剧情上看,它们就是五金之灵。其中,金门是蜜蜂,银门是白龙,铜门却困了一头浑身火赤的野猪。青年救了它,野猪变成了一个红脸膛壮汉,打开了铜门,并且成为了青年的有力臂助。

野猪的形象其实也符合绝大多数国人对铜的认识:沉重、有力、不精细。所以除了野猪外,还有很多的粗笨之兽被与铜联系在一起。如“铜驼”、“铜象”、“铜牛”但这是铜的真实性格吗?

当然不是,因为铜也可以千变万化的。与中国人不同,西方人认为铜就是美神,金星维纳斯的代表,因此铜也充满了女性的特质。这种联系反而更符合铜的实质,那就是艳丽,多变。

而在现实中,雀鸟类也是艳丽多变的生物,如麻雀、黄雀、北朱雀等等,它们有着灿烂的羽毛,或红或黄,它们也有着敏感的性格。它们是飞翔的精灵,美的使者。有时它们也会和宗教或神灵联系在一起,如赵高之丹化就的青雀和与观音有关的白雀。

炼一炉好丹(七)赤铜:南天朱雀展翅翔,看似粗莽汉,实则俏女郎

艳丽的北朱雀

其实把铜与雀鸟联系在一起的,就首推魏武帝曹操。他修筑的铜雀台名扬万古,其得名于在建台地挖掘出的一尊上古铜雀。可惜这铜雀是何模样,现在已不可哓,但一定是件至宝,体现了前人高超的冶铜技术,所以才会以之名台。但就铜性而论,普通小鸟雀又怎么能与之相配?唯有百鸟之杰——孔雀能担此任。有说后赵石虎整修铜雀台时,曾在楼顶置一丈五铜雀,也就是有近两层楼高,如此巨大,与之相合的雀类恐怕也只有孔雀。

记住,朱雀不是凤凰。虽然两者很象,就象铜与金的相似度。但朱雀应该是种红色的孔雀,现在的动物世界没有它的位置。孔雀会开屏炫耀,凤凰不会。但孔雀比诸凤凰只是凡鸟。铜与金也相去甚远,它的原子序数只有29, 比之白银又少18个质子。这意味着它的原子核电子只铺满了三圈。无论抗氧化能力还是重量都比银再次降维。这让铜在潮湿环境中很容易生锈。纯铜也很软。摩尔硬度只达到了3,倒是还和金银差不多同一水平,当然这是因为它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兄弟,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只是铜已经到了极限,于是不能再少了,如果再瘦身一圈的话,“铜” 就成“钠”了,从贵金属变成了碱性金属。因此,铜是贵金属的老么,也就是最简单的一位,但是凡事有时就怕简单。简简单单的铜细看起来,一点也不简单。

炼一炉好丹(七)赤铜:南天朱雀展翅翔,看似粗莽汉,实则俏女郎

纯净的铜

首先,与对人体细胞无任何好处的金银不同,铜对于生物来说,是有用的一种微量元素,可以促进造血,有利于血色素的增生,还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就象银离子一般。象虾蟹等海产品的血液干脆就是蓝色的。这就是因为他们的血液中担负携带氧气功能的是铜离子。传闻还有极少数量的人也是蓝血的,号称“蓝血族”。不过人体内铜超标了也不行。据说美国有两位女性曾经长出绿头发,这就是体内铜元素超标的结果。另一种说法是,在错误的用药条件下,普通人也可以变成蓝血人。

其次,在中医里,铜是治疗骨折的重要药物。不过这点有点玄幻,但在《太平广记》和《本草纲目》里都共同记载着一个病例,那是在唐朝,定州有个叫“崔务”的人从马上跌下,骨折了,医生拿了点铜屑让他和酒服下,于是就好了。后来崔务去世了,十年后改葬时,人们惊奇的发现,他当年折断的胫骨上有铜包覆着,就象是焊接好的一样。

当然,这种不科学的说法不会为现代医学所接受,今天的治疗骨折药物中也不见铜的身影。相比下,人们对铜的关注更多地集中在其物理性能方面,现在纯铜的最常利用地方就是电线,因为在所有金属中,要数它的导电性价比最高。另外,纯铜的拉伸性也不错,虽然不如黄金,但一克纯铜也可以拉成三公里长的细线,所以成为电线的首选。不过在其他方面就没多少纯铜的用武之地了,但在古代纯铜的作用更大一些,因为它就是人类最早生产的金属!

炼一炉好丹(七)赤铜:南天朱雀展翅翔,看似粗莽汉,实则俏女郎

说起蓝血人,人们都会想起阿凡达

众所周知。绝大部份金属都是埋藏在大地之下,需要人们去开采挖掘。但是这是个技术活,工欲行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在仅仅用木棍这些做为工具的年代,要想掘开岩石真的难若登天。金银虽然是人们最早发现并使用的金属,但这俩货太少。无法用来作工具。

好在铜的数量够多,有些矿脉是暴露在外的,拾起来采用制作陶器的方式焚烧就可以提炼出里面的铜元素。虽然纯铜的硬度还不如一些石块,但是相比石器更易于制造加工。在陶范的帮助下,人们可以将天然铜铸造成各种形状,用于不同的领域。这就让人类进行了一次材料革命,开启了金属时代。世界上现在出土的最古老小刀就是铜作的,制作于公元前6000年。更早的纯铜产品也有,那是在伊拉克发现的公元前10000年的铜珠,不过这是用天然铜制作的。

从上个世纪开始,很多国外学者都怀疑,这个金属时代的启幕不是由青铜,而是由纯铜完成的。即在石器时代之后,青铜时代之前有个“赤铜时代”,或者可以说是铜石并用时代。这一观点已经被国外学者接受,埃及就出土了很多可以证明这观点的铜器。而在中国,虽然日本与中国学者先后都发现了一些公元前三四千年前的铜箭,里面含铜90%以上,而且不含锡。以此证明这一时代在中国也存在。可这一观点还未被中国学术界广泛承认。而按中国神话,这一时代正是黄帝与蚩尤大战的时代。

炼一炉好丹(七)赤铜:南天朱雀展翅翔,看似粗莽汉,实则俏女郎

汉画像石:蚩尤五兵

有说上古黄帝本来就是以玉为兵,但南方之主蚩尤发明了用铜制作兵器,并且制造了戈、矛、殳、弓、戟等兵器,用它们对其他部落展开进攻。一度打得黄帝军节节败退。但黄帝得诸神相助,汇五金之英,采首山之铜,铸成神剑,与涿鹿同蚩尤大战,战胜了对方,巩固了自己华夏共主的地位。这被认为是铜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亮相。而所谓“赤炼火铜”可能指的是这种铜象黄金一般,上下闪耀着火花似的光芒。这在现实世界当然不可能,纯铜在空气中会慢慢失去光芒。不过传说中的赤炼火铜却是削铁如泥。

上古时铜矿的产地集中在南方,所以《诗经》中反复提到“南金”。这个“南”也就是周朝的“南土”一带,那里就是现在的湖南。该地大冶的铜绿山就有当年的采矿遗迹。从商周到汉唐,这里都是我国铜矿的重要出产地,从里面采集的铜作为重要的贡品被上贡给朝庭。但采铜与采银一样,是个艰苦的过程。铜苗生长在野外石缝之中,很多时候会长成同银苗一样的根须状结晶。要想把它从地下挖出来,必须经年累月,修筑长长的隧道,在地下追逐矿苗,才能在狭窄的矿坑里面找到铜矿石。

矿井里面是个令人胆寒的神秘世界,无数通道纵横交错形成迷宫,一不留神就会迷路。而当年的采矿工人们面临的危险更要多得多,可以想象,黑如长夜的地下一灯如豆,闷热,封闭,看不到尽头,随时更有隧道塌方的可能。的确有人因此惨被压死在里面。但有传说这样死去的人会吸收五金的精气,在他们死后百年,尸身不腐,变成一种叫“干麂子”的僵尸。

尽管已经身死,但干麂子依然想回家,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地道里游走,所以但凡遇到挖矿的人,吱吱呀呀,说冷说饿,甚至长跪不起,要求人家把自己带出去。这时挖矿的人就说了:“我们下来是为了求财,你把我们带到矿苗所在,我们就带你出去。”干麂子就会雀跃而起,把采矿者带到矿苗最多最好的地方。采矿者大丰收后,就带着它们到矿坑的出口处,上面垂下个吊篮。采矿者就对干麂子说:“我先出去,下次再来拉你。”于是自己先乘吊篮上去了。等吊篮第二次垂下,干麂子便坐了上去。可刚到半空中,吊篮就被人一刀割断,它们从半空掉下来,粉身碎骨。有时一吊篮上有七八个干麂子,落下来的那架势真如天女散花。

炼一炉好丹(七)赤铜:南天朱雀展翅翔,看似粗莽汉,实则俏女郎

《天之痕》中的“干麂子”,感谢李天飞大师

是活人心毒吗?人家也是有理由的,这些干麂子已经死了。拉上去一遇外面的风,马上从内到外化为一滩腥水,闻到这股尸气的人都会生瘟疫而死。所以,好人当不得。

想来也让人感叹,不过如果这矿坑是金银矿坑可能这些人死得还有价值些,如果是铜矿坑岂不是更白死?错,如果是铜矿坑,可能价值更大,宝物更多。

大地之下,玄机无穷,世间的铜矿大体上可以归于六种,即辉铜矿、黄铜矿、斑铜矿、赤铜矿和硫砷铜矿还有铜蓝。这六种铜矿除了可以提供铜矿原料外,还可能生成特别美丽的宝石,由于铜的特性,这些宝石一般为青绿色,人们为之趋之若鹜。

说起铜化作的宝石,最有名的当属“孔雀石”。这种美丽的石头因其碧绿色泽正如孔雀身上的羽毛般变化多端而得名。只可惜其质地较软,不能做为戒面,但可以做为雕刻的原料。据说它能够给佩戴者带来防病和预知危险的能力。

炼一炉好丹(七)赤铜:南天朱雀展翅翔,看似粗莽汉,实则俏女郎

艳丽的孔雀石

石性千变万化,孔雀石也不例外,它还有一些变种,如硅孔雀石、矽孔雀石,这些宝石的结构比普通的孔雀石更细腻,呈现一串串的葡萄模样,人们相信佩戴它可以改变命运。

与孔雀石常伴生另一种宝石:蓝铜矿,它的名气也不小,甚至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但凡发现其矿藏,会在第一时间被控制挖尽。所以如此急不可待,不仅仅是因为其珍贵难得,也不是因为传说中蓝铜矿能够让人深度释放记忆的能力。这是因为在国际市场上蓝铜矿深受老外欢迎。欧洲教堂壁画上鲜艳的蓝色,就是画家们把蓝铜矿磨成粉,用来当颜料画上去的。不过这样做有个后遗症,那就是蓝铜矿会逐渐氧化,变成孔雀石,这也是那些壁画很多天空是碧绿色的原因。

而且对于炼丹来说,蓝铜矿有关键的意义。它就是古方“八石”之一的“空青”。

炼一炉好丹(七)赤铜:南天朱雀展翅翔,看似粗莽汉,实则俏女郎

珍贵的蓝铜矿

《本草纲目》对于空青有少许记载,它是铜得“紫阳之气”历时数百年而化作的,样子象是珠子,里面是空心的,含着的液体可以充当绘画原料。只是在南北朝时代,盛产空青的益州已经资源枯竭了,后来发现的空青并不是空腹的。

空青层叠结如象蚯蚓形状的矿块,就成了空青的好兄弟——“曾青”,按照丹药五行的理论,空青与曾青都吸收了东方的正气,所以呈现出的正是属于东方的青色,它们都是仙药上品。多服能让人身轻体健,延年不老,更可以化铅为金,炼成仙丹。

似乎难以让人相信,不过按照这些对空青的描述,它更象是传说中的石胆。

隋朝出过一个妖道“潘诞”,其事迹详见 ,潘诞的作为当然是令人不齿的,不过所谓“石胆”却也不是他凭空捏造,《本草纲目》就记载石胆是一种禀承灵石异气所生的宝物,颜色形状如同一种叫“瑟瑟”的宝石,能够让五金产生变化。

炼一炉好丹(七)赤铜:南天朱雀展翅翔,看似粗莽汉,实则俏女郎

《三才图会》中的石胆

以现在的观点来看,石胆就是内藏硫酸铜的水胆宝石。因为外形是圆形,象胆囊,而硫酸铜也是苦味的,所以被认为是石中生出来的胆囊。汉代以前的硫酸铜是天然产品,晋代《博物志》记载,在曹魏朝武都、西都的大臣们每年向皇帝进献六两石胆。这说明曹丕可能也在炼丹。而时代稍晚一些的炼丹大师葛洪耗资千万以求石胆,亦不可得,这证明当时石胆的珍贵。所以才有了潘诞的取胆事件。

但是也就是在唐代,中国人就发明了人造硫酸铜的技术。在《黄帝九鼎神丹经诀》中就有载“假别药作石胆法”。用矾石、曾青、石脂制作硫酸铜。而西方,直到17世纪才发明了人工制硫酸铜法。落后了一千年。

而在唐代,最有名的西域宝石就是上面提到的“瑟瑟”。大诗人白居易有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里的“瑟瑟”很多人可能以为就是“寒风瑟瑟”的意思,也就是人遇冷的颤抖。其实瑟瑟是一种青绿色的宝石。《唐书》中记载吐蕃官员的品级表现在他们臂上佩戴的串珠上面,最高级的就是瑟瑟珠,次一级的才用黄金。而吐蕃妇女也热爱佩戴瑟瑟珠。一颗好的珠子甚至可以换一匹好马。

只可惜年深日久,瑟瑟到底是何种宝石已经成为悬案,不过最有可能的还是绿松石,这也是一种含铜的宝石。虽然叫“绿松”,但大部分绿松石却是蓝色的,有如一望无垠的蓝天,所以在很多文化中,它都代表天空的宝物。它在宝石界有两个第一:最早被人们所认识的宝石。现在已经出土了公元前四千年的绿松石饰物,地点是在埃及。而最近,我国在传说中的夏都二里头出土了一条巨大的绿松石龙。而对绿松石的仿造也是最早开始的。公元前2100年,人们都已经用彩陶器来仿制绿松石。到了文艺复兴时代,欧洲人也很喜好绿松石,他们用其制成戒面,并相信绿松石能够提前预示危险,为自己提供守护之力。

炼一炉好丹(七)赤铜:南天朱雀展翅翔,看似粗莽汉,实则俏女郎

绿松石

以上都是蓝绿色的宝石,但有些时候,铜矿本身就是宝石,比如说最常见的黄铜矿。其实它本来是储量最大的铜矿,其灿烂斑驳的色泽宛如黄金,于是当找到一块浑圆的,打理干净后,也是难得的宝石。人们相信它能扶正驱邪,让我们不生杂念。

属于铜类的宝石还有很多,如绿铜矿、翠砷铜矿、白青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因为对于我们,宝石世界还有更多的谜有待探索。现在我们已经花费了与重新了解金银同样多的时间来重新了解铜。但这就是有关铜的传奇的全部了吗?才不是呢,铜真正的魔力要等到它与其他金属结合时才会爆发,这就是青铜,真正开创了一个时代的金属。与之相比,赤铜时代被掩盖简直是理所当然的事。而且它也是祖国科技史上辉煌的一页,里面更有不少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