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套路深 消費者也不是好糊弄的

支付寶一直是眾人消費的支付方式之一,然而誰也沒有想到,新年剛過,有關支付寶的差評信息就流露出來。不少人在朋友圈中不停的刷著有關2017年的賬單,然而也有細心的網友卻發現,在支付寶中,默認勾選《芝麻服務協議》且是隱蔽條款,很難讓人發現,因而不少人覺得自己的隱私權受到了侵害。  對於這個霸王條款,3日央行就已經下達了另其整改並致歉的要求,且對於這次營銷活動正密切關注。而對於此次事件引起的恐慌,芝麻信用則表示,並不會給用戶的信息安全和隱私造成影響,因為這也是芝麻的生命線。用戶信息的獲取、沉澱、使用和分享都會嚴格遵守法律法規的執行,讓用戶知情、同意,不會過度採集,也不會濫用數據。  即使如此,消費者依然不買單,不少網友紛紛表示:難道你以為自己保留底線就是可以隨意獲取我們信息的理由嗎?在之前的銀行信息洩漏事件、學校信息洩漏事件發生之前,哪個不是信誓旦旦的表示不會洩露,結果呢?所以,想要糊弄消費者是很難的。  事實上,支付寶賬單默認選勾這一情況並不是個例,也並非偶然。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的《全國網絡交易平臺合規審查報告》顯示,在亞馬遜、國美互聯網、噹噹、攜程、同程以及去哪兒等多家電商平臺中,都會有這樣的做法。很多消費者甚至還以為這是一個便捷服務,根本不會卻閱讀,最終一旦出事,受傷害的自然是消費者。  業內人士則表示,支付寶侵權行為已經成為必然,但是對於電商立法還是要進一步加強,這樣才能更好的規範這些大平臺,維護消費者的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