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歷史上出名的臥底,在敵國做到了宰相的位置

大家好!今天我們就去了解有關於張儀的傳奇故事。周顯王四十一年(前328年), 秦王命張儀與公子華共同伐魏,大敗魏軍。諸侯之地五信於秦,諸侯之兵十倍於秦,集中力量打擊近鄰魏、韓兩國。但是他又遊說魏國,願意與魏國結成盟國。這一打一拉的情況下,使得魏國又是高興又害怕。趁此時機,張儀又身入魏國,遊說魏王。魏王在張儀的遊說下,再加上秦國的強大,感謝秦國把土地歸還了回來。竟然迷迷糊糊地鑽入甕中,獻出上郡、少梁十五縣(今陝西東北部)給秦國。張儀略施小謀,便使秦國名與利雙收,多得了別國土地,又落了個睦鄰友好的美名。

他是歷史上出名的臥底,在敵國做到了宰相的位置

次年,秦置相國(也稱相邦,以丞相位重者當之),由張儀任此職。之前在秦一年有餘,一直沒有得到重任。此後憑其文武全才,出將入相,可謂官運亨通。 周顯王四十四年(前325年),秦王他就使用了王的稱號,顯然是要同徒有共名的周天子並駕齊驅,就有了稱霸六國的想法。這年,他親自為出征,攻下魏國部分領土,卻把當地民眾歸還於魏,這又是實行且打且拉的策略。

他是歷史上出名的臥底,在敵國做到了宰相的位置

周顯王四十六年(前323年),張儀與齊國和楚國大臣會見商議。這也是秦國遠交齊國與楚國,近攻韓國和魏國的總戰咯方針的。前334年,魏國欲聯合齊國,南邊的楚國,共同抵抗強大的秦國。不料事與願違,卻迭遭齊、楚兩國攻擊。到了周顯王四十七年(前322年),魏國便反要聯合秦國與韓國報復齊國和楚國。秦王見有隙可乘,就免除了張儀的秦相國之職,讓他到魏國做臥底。魏王一見張儀到來,竟然不假思索就把他視為旋轉乾坤的人才,任之為魏相。再借助他的巧口利舌,不論是正理、反理,總能講得頭頭是道。

他是歷史上出名的臥底,在敵國做到了宰相的位置

首先,他縱論魏國沒有多少兵力也沒有出色的將軍,地勢也不險要,又四面受敵,既不能戰,也防守不了。其次,他分析合縱抗秦是畫餅充飢,難於成事說道:“親兄弟、同父母,尚有爭錢財者,而齊楚詐偽反覆之謀,其不可成甚明。”他大講背叛秦國的害處,他談聯合秦國的好處,於是說:“為大王計,還不如聯合秦國。這樣楚國與韓國就不怕了,楚國與韓必不敢動,沒有了楚國、韓國的隱患大王就可以高枕而臥,國必無憂矣。且夫秦之所欲弱者莫如楚,而能弱楚者莫如梁。

他是歷史上出名的臥底,在敵國做到了宰相的位置

楚國雖有富強之名而實空虛,其兵雖多,然而卻是能輕易擊敗,不能堅戰。悉梁之兵南面而伐楚,勝之必矣。割楚而益梁,虧楚而適秦,嫁禍安國,此善事也。大王不聽臣的勸說,秦國若是攻打楚國,雖不利於秦國,也不是不可的。”以上說辭,既含有真知灼見,又不免誇大其辭,虛聲恫嚇。更重要的是,他的外交活動有秦國強大的武力作為後盾,他便暗暗約會秦兵伐魏,給予當頭棒喝。到了周慎二年(前319年),魏逐張儀,張儀無負於使命,復返秦國為相。

他是歷史上出名的臥底,在敵國做到了宰相的位置

次年,魏國串連趙、韓、燕、楚五國合縱抗秦,推楚懷王為縱約長。這是第一次大規模的縱合活動。但是,由於各國利害不同,因之態度各異;楚、燕很不熱心此舉,不肯出兵與秦作戰;齊國更是隔岸觀火,坐等漁人之利。只有三晉(魏、韓、趙)由於歷史上的和地理上的親密關係,出師同秦國交兵。結果,函谷關一戰,三晉失利而回。繼之,秦國派“智囊”樗裡疾率兵反攻三晉,大破魏、趙、韓軍於修魚(今河南原陽西南)合縱抗秦,初舉告敗,魏國將立足點置於外援之上,是要大失所望的。今天柳歌就解說就到這裡了,感謝您的支持,我們下期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