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尋融資6至7億,小鵬汽車演繹冰與火之歌

近期,有知情人士稱,小鵬汽車正與阿里巴巴和其他投資者溝通,尋求6-7億美元融資,而整體估值接近40億美元。對此,小鵬汽車回應媒體稱,“我們不評論市場消息”。汽車製造業向來屬於重資產的燒錢行業,哪怕具有互聯網基因的團隊來玩,也無法繞開前期的高額投資。汽車之家創始人兼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曾說過,“知道造車燒錢,沒想到這麼燒錢。” 小鵬汽車近期急需融資應該也與其前期投資巨大,資金鍊緊張有關。

急尋融資6至7億,小鵬汽車演繹冰與火之歌

哪怕對於關注汽車行業的人來說,小鵬汽車可能還是會有點陌生,這是一家在2014年成立於廣州的公司,由何小鵬、夏珩、何濤等人發起,團隊主要成員來自廣汽、福特、寶馬、特斯拉、德爾福、法雷奧等知名整車與大型零部件公司,以及阿里巴巴、騰訊、小米、三星、華為等知名互聯網科技企業。來自傳統整車企業以及互聯網行業的投資人和高管組成了這家公司的高管團隊,因此小鵬汽車也具有兩個行業不同基因之間的碰撞與融合。

全速推進,成果領先,耗資巨大

自2014年成立,小鵬汽車走得穩健而迅速,它也是互聯網車企新勢力中第一個擺脫“PPT造車”這頂帽子的。2017年10月12日,小鵬汽車首款量產車型正式下線,在互聯網造車行業中率先實現量產。緊接著,小鵬汽車成為互聯網車企中首家取得國家工信部產品公告並率先實現量產的公司。 同期,前特斯拉技術專家谷俊麗出任小鵬汽車自動駕駛研發副總裁,領導人工智能創新和自動駕駛軟件研發。

急尋融資6至7億,小鵬汽車演繹冰與火之歌

今年1月29日,小鵬汽車正式宣佈啟動22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獲得阿里巴巴、富士康和IDG資本的聯合領投,在B輪融資完成後,小鵬汽車在資本市場的資金已超過50億元人民幣。4月份的博鰲論壇上,創始人何小鵬稱,計劃在2018年融資27億美元(170億人民幣),將主要用於三個地方,一是團隊和研發,小鵬汽車計劃在2019年達到3000名員工的規模;二是用於生產基地建設及跟供應商的合作;三是用於品牌、市場、銷售和售後體系。現在看來,這次6-7億美金的融資只是計劃的一部分。

2017年,為了加速造車進度,小鵬汽車選擇了與傳統車企海馬汽車合作的方式,藉助海馬汽車的生產資質,終於使得小鵬汽車首款產品可以在當年10月順利下線。與此同時,小鵬汽車也在自建工廠。今年5月,小鵬汽車宣佈將在廣東肇慶累計投資100億,建設總共佔地3000畝的車輛生產基地。其中第一期工程計劃投資40億元,預計2019年將竣工,投產後將實現10萬輛/年的產能。

挑戰重重,任重道遠

橫在小鵬汽車與何小鵬面前的障礙中,融資是較容易的一環,用何小鵬的話來說,“連(重要性)前三都排不進”。

急尋融資6至7億,小鵬汽車演繹冰與火之歌

首先是道路漫長,至少需要5、6年時間。特斯拉從2003年創業,2012年才出了真正量產的Model S;比亞迪2003年宣佈造車,2010年前後才造出第一臺車,這兩家企業都用了8年時間。雖然現在電池、電機等技術比當年成熟得多,但電機與減速器、電機控制器、充電機的匹配依然需要充足的經驗與試錯才能做好,而支流變換器、高壓分線盒、結構控制器的融合也對整車性能產生重大影響,這些部件的生產與調試、融合將決定小鵬汽車的研發與量產能否順利進行。何小鵬認為小鵬汽車至少需要5、6年才能走的順利、穩健。

自動駕駛一定要自己做,難度巨大。

自動駕駛的原理是通過人工智能、視覺計算、雷達、監控裝置和GPS協同合作,讓車內電腦可以在沒有任何人類主動的操作下,自動安全地操作機動車輛。目前自動駕駛技術被分為5級,從“完全沒有自動輔助功能”到”無人駕駛”,小鵬汽車的“自動駕駛”僅處於L2.5級別,達到L3即完全自動駕駛的初級階段,難度非常大。

急尋融資6至7億,小鵬汽車演繹冰與火之歌

但何小鵬認為這個項目的主要部分不能外包,“我們部分跟他們合作,比如說硬件我們合作,也有一些軟件會跟不同的公司合作,但是從整體來看,我們還是會自己做” 。他認為,主要部分外包將會遇到各種問題,一是隻能修改Bug完善,無法進行功能升級;二是無法融入更高層面的運營,即加入車聯網生態這個更宏大的生態中。

資源整合困難,企業管理複雜。

資源整合要求企業把錢、市場、技術、人才的合理利用和分配,對於新成立的企業難度更大一些,從供應商管理可見一斑。傳統廠商更容易地跟博世這類公司合作,話語權也更強,小鵬汽車則會困難很多,優先級排在後面,價格也更貴。

急尋融資6至7億,小鵬汽車演繹冰與火之歌

企業管理方面因為汽車製造領域的複雜程度僅次於飛機制造,項目管理、企業運營要求非常高。用何小鵬的話來說,互聯網企業像一個木桶,它一個板很長就夠了,其它的板短一點無所謂,車企每一個板都不能短,而且它的板特別多,是互聯網企業的5到10倍,足見其複雜性。

如果小鵬汽車能克服眼下的這些困難,一步一步踏實前進,自動駕駛和車聯網的未來願景非常宏大,相信它有機會成為互聯網車企中的佼佼者,為人們的智能出行帶來更豐富、優質的選擇。

請關注藍哞科技的後續報道。


如果你喜歡最新的電子產品報告、獨到的深度評測或辛辣觀點評論,請點擊右上角的按鈕關注藍哞科技。

熱門文章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