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鲁迅牵挂,却被后世遗忘的诗人——徐玉诺

让鲁迅牵挂,却被后世遗忘的诗人——徐玉诺

众星璀璨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有这样一位在今天看来并不知名的诗人,当时被鲁迅、闻一多、郑振铎等人寄予厚望。

郑振铎称他为“现代的、有真性情的诗人”,闻一多将其与冰心相比肩,1934年鲁迅还牵挂着这位诗人“现在久不见他的作品,不知道哪里去了?”,日本九州大学教授秋吉收指出“鲁迅先生的《野草》与徐玉诺先生的《将来之花园》某些篇章存在着承袭关系”。

徐玉诺的诗清新自然,他并非从观念、技巧出发来写诗,而是从生命体验出发,既有对万物的赞颂,也有对人类命运的反思,因而格外能打动人。他的作品即便在一百年后的今天看来,仍不失现代意味。

他勇于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去写作,后期疏离于主流诗坛,身体力行投身教育事业,留下400余首诗篇,30多篇小说,20多篇散文,剧本7本。

徐玉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有待进一步认识。

让鲁迅牵挂,却被后世遗忘的诗人——徐玉诺

徐玉诺

徐玉诺(1894-1958) ,徐玉诺先生1894年11月5日(农历十月初八)出生,名言信,字玉诺,笔名红蠖、红蠖女士、兰烂生等,号冰蚕老人、玉诺老人等,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人。五四时期著名诗人、作家,中国新诗奠基人之一。

民国4年(1915)考入开封省立第一师范就读,在求学期间,受“五四”新文化影响,他的民主思想也逐步形成,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他的早期小说代表作《一只破鞋》被收入《新文学大系· 小说一集》。民国9年(1920)到民国13年(1924)是徐玉诺文学创作的爆发期,他兴之所至,可一日数章、甚至在十几天内写成一本诗集。五年间先后写了300多篇作品,陆续登载于《小说 月刊》、《晨报》副刊、《文学周报》、《诗》等报刊,尤其在民国11年(1922年)编辑出版了诗集《将来之花园》和《雪朝》等优秀作品,揭露社会黑暗,引起较大反响,受到鲁迅、 茅盾等著名作家称赞。

叶圣陶为其写了万言长篇评论《玉诺的诗》,称《玉诺的诗》有“奇妙的表现力、微妙的思想、绘画般的技术和吸引人的格调”,此外郑振铎、朱自清、闻一多等人,都对他的诗表示过赞赏 和评论。鲁迅曾三番五次嘱咐《晨报》副刊编辑孙伏园收集徐玉诺的小说出版,并表示“自愿作序”,却被徐玉诺婉言谢绝。徐玉诺被誉为“替社会鸣不平,为平民叫苦的人”,徐玉诺一生为人淳厚、不畏权势、特立独行的轶闻趣事广为流传。

从河南平顶山市区出发途经新城区,沿平鲁大道前行约6公里,路北侧便是徐营村,根据路旁立着的徐玉诺故居指示牌,徐玉诺故居是一个用红砖院墙围起来的小院,院子坐西朝东,东面和西面各有3间瓦屋。在徐玉诺故居大门前,立着一个写有“徐玉诺故居”的标志物,其背面关于徐玉诺的生平简介,徐玉诺20岁考入开封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9年在《晨报》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良心》,是活跃于20世纪20年代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的知名作家,与郑振铎、叶圣陶等交往甚厚。

1957年7月中旬,徐玉诺儿子徐奎不幸去世,徐玉诺满心悲痛,7月底从鲁山回开封,到9月10号他的噎食病更严重,他写信给叶圣陶时,满纸泪滴洇的字迹模糊,这件事情摧毁了徐玉诺,也是导致诗人徐玉诺病情加重并故去的重要原因之一。

秋 晚

我何恨于秋风呢?

年年都是这样,

他是自然之气; 何事西风悲画扇

可怜我落伍的小鸟,

零丁,

寂寞。

懒涩涩的这枝绿到那枝,

没心的飞出林去。

最伤心晚间归来,

似梦非梦的,

索性忘却了我是零丁,寂寞。

秋风呵!

你虽说是咯咯地响个不住,

藉红叶儿宣布你的肃杀和凄凉,

但是我有什么怀恨于你?

(此据《雪朝》编校。此诗发表于1921年8月30日《时事新报·文学旬刊》第12号,署名玉诺,诗后署写作时间为:一九二一,八,二〇)

海 鸥

世界上自己能够减轻担负的,再没过海鸥了。

她很能把两翼合起来,头也缩进在一翅下,同一块木板似的漂浮在波浪上;

可以一点也不经知觉——连自己的重量也没有。

每逢太阳出来的时候,总乘着风飞了飞:

但是随处落下,仍是他的故乡——没有一点特殊的记忆,一样是起伏不定的浪。

在这不能记忆的海上,她吃,且飞,且鸣,且卧……从生一直到死……

愚笨的,没有尝过记忆的味道的海鸥呵!

你是宇宙间最自由不过的了。

一九二二,四,六

让鲁迅牵挂,却被后世遗忘的诗人——徐玉诺

甜蜜的睡

当我忘却了一切,

沉沉入睡的时候,

她还安安静静的坐在身边。

她念我该有一会儿安眠,

不忍叫我;

她慢慢把纷纷的情丝结了一束,

放在我的心口,她也慢慢的去了。

当我们俩互相恋爱那些日子,

那太阳是多急燥,热烈!

现在还是活着的你和我,

那太阳却成冰一般的冷枯了!

踏 梦

我晓得了!我晓得了!

在梦里却不像这路上,一步一步的走去;

那些路也奇怪!

是用上下可以自由的绵质铺成的。

一点也不用足力!

只要把脑袋躺在上面,那,

那一曲一折,像是山谷小河的,就走了下去。

故 乡

淅淅漓漓的雨滴,穿破呜咽的哀音,滴滴滴到故乡的像片上;

思念的道路从此湿了,滑了,并且那一片一片的遗像上都发出一种凄楚的悲酸的味道来。

故乡也永远不可思念了。

我的,不可思念的故乡呵!

满眼是白马奔腾的大海,

一瞬千变的天云,苍苍的摺盖了故乡的图画;截断了故乡的情丝。

太阳一抖一抖的落下去了!

异乡的孩子,性急而且无聊;

太阳坠着他的心了。

那里是鲁山的山谷?……

两匹母牛,三头牛犊,依傍着,

沉静静的在一个小平原上吃草;

小犊也不叫,什么声音也没有;

我同小弟弟不言不语摆弄着小石……

呵,我们且摆弄摆弄小石!

——我,小孩子的乡土,在,在那里了!

那里是鲁山的田园?……

被小河缠绕成一方一方的,

遍地是秘密深浓的高粱,

父亲不歇的耘田,我刚从小河中爬了上来,我正要割草了。

海风一阵阵的冲开了窗门,

异乡的小孩子失掉了一切;

故乡的影片,一片一片的都飞散在不可知的海上

渐渐的被海水湿了。

一九二二,四,一五。

(徐玉诺有同题诗二首,均收入《将来之花园》一书。另一首写于1922年5月5日,收入第二辑《将来之花园》八)

记 忆

人类生活着,同小羊跑进草场一样,可以不经意的把各色各样的草吃在肚里,等到晚上卧在牢圈里,再一一反嚼出来,觉出那些甜,苦,酸辛……

人类也同小羊一样愚笨;总不能在现在里尝出甘,或苦的记忆!——或者这些甘,苦更不一定?

……

为什么我在寂寞中反刍……

为什么我肚中这么多苦草呢?

人类又同画家一样;可以不经意的画些松树,浅草,小狐,耗子,在他周围的墙面上。

后来这些小松树,小草叶,小狐子,小耗子都中了魔术;都刺针一般,妖怪一般的怒目相待他的主人。

这就是人类自己的魔鬼。

让鲁迅牵挂,却被后世遗忘的诗人——徐玉诺

小 诗

街上人儿闹攘攘,

室里灯光悽怆怆,

虽说都是母亲的儿子,

隔隔不相知——

各人做着各人所想。

一个人沉沦在伤心的湖里,

他所有一切的愿望——

都没结果的放射了。

失意的影子静沉沉的躺在地上;

生命是宇宙间的顺风船,

——不能作一刻的逗留;

总是向着不可知的地方。

二月十七日上海

春 天

落在田间小树上的小鸟唱道:

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放大红的花牡丹,

黄色甘美的小樱桃。

伏在田边的小草,扬起小小的面孔来,唱道:

喝不尽甘露,

好温柔的春风;

美丽呀,我的衣裳飘扬在空中。

骑在水牛背上的小孩子拍着他的两腿,很浪漫的唱道:

沐浴呀,我们要沐浴了。

呢呢,呢呢……

我的小牛是很好的;

他会自己喝水,

他会自己吃草。

——唱着,把牛赶进浅湖里。

失望的哲学家走过,

逗留着无目的的寻求;

搂一搂乱发,

慈祥的,端详着小孩子,小鸟,小草……

彷佛这……告他说虚幻的平安。

倦怠的诗人走过,

拈一拈他的眼泪,微笑荡漾在枯绉的额上;

彷佛这点缀了他梦景的美丽。

一九二二,四,五日

让鲁迅牵挂,却被后世遗忘的诗人——徐玉诺

人类的智慧

宇宙本是自由的;人类出来了,在自然的面目上划界了许多圈儿。并且人人必须满足这些圈子。宇宙从此湧现苦恼的泉。

上帝的爱本是普遍而且广博的;人类在里边打起许多界墙——分了亲疏厚薄——渐渐有了敌人。

人类明智的愚笨啊!为什么要自找苦恼呢?

夜 声

在黑暗而且寂寞的夜间,

什么也不能看见;

只听得……杀杀杀……时代吃着生命的声响。

一九二二,四,十四夜。

名 誉

让你的可怜的苍白的青年们拿去吧;

我要到人类的末路去。

让鲁迅牵挂,却被后世遗忘的诗人——徐玉诺

现实与幻想

现实是人类的牢笼,

幻想是人类的两翼。

………………

一只小鸟——失望的小东西——

他的两翼破碎而且潮湿;

他挣扎着飞起,

但他终归落下。

………………

啊,可怜的脱不出牢笼的人类呀!

一九二二,四,十四。

晚 霞

太阳已经没有了。

海鸥也渐渐不见了。

但金光灿烂的晚霞,更慈祥的照在海上,

现出幻妙的,荡漾不定的

小小一只孤舟的影子。

小孩子

我们的步伐,是小羊

在羊场上的跳浪;

我们的歌唱,是小鸟

在树林中的流漓;

我们的心

浪漫而且狂热。

我们不知道:

什么是国界,所有权……?

什么是法律,道德……?

我们说这个世界,

自由自在的世界,

就是我们的世界。

一个生客

一只小猫,是我曾带着去证明生物之灵魂的;

那是开花的春天,它强壮而且活泼。

现在在沉默而冰冷的夜间,摇摆不定的灯光下,

瘦削不能认识它,

曲曲的 (蹚)过雪地走来,

卧在我的身边,呼呼噜噜的睡觉了。

几只变黄的残菊的影子来来去去的在它身上浮动着,

这个可怜的东西,

它的确很平安的睡觉了。

(此诗1925年8月15日发表于“京报附设之第六种周刊”——《文学周刊》第32期,署名徐玉诺)

让鲁迅牵挂,却被后世遗忘的诗人——徐玉诺

《徐玉诺研究丛书》收录了2017年前所发现的徐玉诺先生作品,全套8本,书脊19.5cm厚,是全景式徐玉诺先生作品集(含研究作品)具学术研究和收藏价值。

相关评论

徐玉诺的名字我很熟,但好像没有见过他,因为他是做诗的,我却不留心诗,所以未必会见面。现在久不见他的作品,不知道哪里去了?(1934.10.9)

——鲁迅1934年10月在给东北作家萧军的信的开头写道

徐玉诺的这种诗才是真的能感人的诗!才真是赤裸裸的由真实的感情中流出来的声音,我们一班朋友常说的现在的诗人,只有玉诺是现代的是有真性情的诗人。(1922.5.2)

玉诺总之是中国新诗人里第一个高唱他自己的挽歌的人。(1922.5.30)

——郑振铎

《未来之花园》在其种类中要算佳品。它或可与《繁星》比肩。我并不看轻它。《记忆》《海鸥》《杂诗》《故乡》是上等的作品,《夜声》《踏梦》是超等的作品。“杀杀杀……时代吃着生命的声响”同叶圣陶欣赏的“这一个树叶拍着那一个的声响”可谓两个声响的绝唱!只冰心才有这种句子。实秋!我们不应忽视不与我们同调的作品。只要是个艺术家,以思想为骨髓也可,以情感为骨髓亦无不可;以冲淡为风格也可,以浓丽为风格亦无不可。徐玉诺是个诗人。(《闻一多在致梁实秋》见《闻一多全集》第十二卷)(1922.11.26)

——闻一多

玉诺是于悲哀深有阅历的,这一回他的村寨被土匪攻破,只有他的父亲在外边,此外的人都还没有消息。他说,他现在没有泪了。……你也已经寻到了你的路了罢。他的似乎微笑的脸,最令我记忆,这真是永远的旅人的颜色。我们应当是最大的乐天家,因为再没有什么悲观和失望了。(1923.7.30)

——周作人

我们的白话诗大诗翁、新文学运动的先行者徐玉诺先生,也有很多旁人觉奇怪的行为,他的一些故事,乍看荒诞不经,实则隽永而寓意深远,当年的里巷趣谈,今日已成文林佳话。对于他的“酷”,他的“绝”,也许有些人未必同意,但我始终对这种奇特的思想、行径,抱持欣赏的态度,自认为能体悟那怪异表象背后所隐藏的哲学指涉。……叶绍钧之外,沈雁冰等人对徐玉诺也有推崇的文字。长久以来,他的作品一直被传颂,被研究,被大学研究所列为必读教材,《将来之花园》这本诗集早已跻身新文学运动中国白话涛中之古典。而他那所谓的异行,也因为作品的受重视,成为一个美丽的传说,在《近代异人传》的传记文学家笔下,他被当作典型人物来描绘了。(2004.9.17)

——痖弦

“关于台湾新文学是否受到大陆新文学的影响,历来的研究仍然是众说纷纭。作家巫永福就完全否认了大陆新文学对台湾新文学的影响。他的理由是,当时的中国大陆,在文化上不仅比日本落后,甚至也远远落后于台湾,所以台湾没有理由受到大陆的影响,这个主张稍嫌偏激。”(2007.11)

鲁迅先生的《野草》与徐玉诺先生的《将来之花园》某些篇章存在着承袭关系。(1992)

大陆的伟大作家鲁迅与“台湾的鲁迅”赖和,隔著海峡的两位鲁迅,竟然彼此都受到了在现代毕竟算不上有名的作家徐玉诺的深刻影响。(2007.11)

徐玉诺文学的价值要高于现今文学史上的定位。(2016.5)

——秋吉收(日本)

那时,我也不过是千百热心青年之一吧,仅以粗枝大叶的乡土文艺,写小说与诗歌,反映农村里矛盾与兵荒马乱的情形,不知怎的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来,三番五次嘱咐孙伏园,给我写信,让我把(1920年代初期)发表在晨报副刊上的二十来篇小说收集出版,并自愿作序。(1950.10.20)

——徐玉诺在纪念鲁迅逝世十四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让鲁迅牵挂,却被后世遗忘的诗人——徐玉诺

史若鉴 七岁画

热情似火开新诗真纯如婴啼先声

——《徐玉诺研究丛书总序》

站立中州大地,当我们抬头仰望星空,伏牛山脉东麓——河南鲁山历史文化星空的星象图上,我们读到一行文字:忠直方正元次山,信爱和平徐玉诺。

当我们走入历史文化丛林,一张张面孔生动而鲜活。上世纪初期“新文学园地”里的徐玉诺先生,更是一株“特出的”“文化作物”。徐玉诺,一八九四年十月初八生于河南鲁山徐家营,乳名建知,名言信,字玉诺,号冰蚕、冰蚕老人、玉诺老人等,笔名红蠖、红蠖女士、兰烂生、易知凯、短工等。一九五八年二月二十一日在位于河南省开封市的河南省文史馆,因食道癌医治无效去世,归葬故乡徐营村东北一公里凤凰山下徐氏祖茔。

徐玉诺先生在1935~1936年任(私立)鲁阳中学(原址在黉学,即今鲁山一高老校区)校长期间,题写了“信、爱、和、平”四个大字,镌刻于石,镶嵌在学校大门左右两侧月宫门的门额上。“信、爱、和、平”四个字就是先生一生的人生追求。

处于文言文向白话文转轨——中国文学史转折节点上的徐玉诺先生,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路先锋、是中国新体诗歌的奠基人之一,他和鲁迅先生一样,都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文坛上兴起的中国“乡土文学”奠基人之一。1994年徐玉诺诞辰100周年之际,李凖为徐玉诺先生撰联:热情似火;真纯如婴。2014年徐老诞辰120周年时,我将此联续为:热情似火开新诗;真纯如婴啼先声。

李大钊1919年对知识分子写到:“我们应当到田间去工作,这样,文化的空气才能与山林里村落里的树影炊烟联成一气……。”

——《李大钊选集》第237页

闻一多:“文学研究会底徐玉诺出了一本《未来的花园》,见过否?实秋不喜他,我却说他颇有些佳点。徐君是个有个性的作家,我说他是文学研究会里的第一个诗人。”(《闻一多致闻家驷》,闻一多写于美国芝加哥,1923年3月25日)

新文学作家徐玉诺先生,在中国文言文之后的新文化运动中——在白话文新体诗歌的发轫之初,他是一位潜存于民间——老老实实用自己的语言写作的新体诗诗人、新文学作家。其诗歌、小说、杂文、短剧等,也都正大质朴、感人至深。

徐玉诺先生文学创作的鼎盛期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万事静中求,万物土里生”,徐玉诺的家乡河南鲁山县徐家营,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家乡的父老乡亲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土里刨食,看老天爷脸色吃饭。徐玉诺的作品——就像先生家乡田间的玉米小麦一样,他的诗歌、小说、杂文、散文等等,无一不是从那个时代中国农民自己的土地上——自己地里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一群群大朴大美的语言文字,是中州大地“特出的”“文化作物”。他的诗歌——是具有中国气派、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新体诗。徐玉诺先生的乡土,土渣渣的乡村语言,展现先生那双干净纯真如婴孩儿般的眼睛——在那个黑暗杀伐的年代所看到的善、恶、美、丑。

“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徐玉诺先生是一位有理想、有担当、接地气的民族诗人。他是中国新文学创作领域重要的开拓者之一。徐玉诺虽然没有显名于当时,但其作品中金子般朴素的爱国为民思想,却足以引领后学光耀后世。先生一生践行“信爱和平”,他说“作者没有正人生,那(哪)有真文学”“真正的诗人预先吹出:朦胧的火星中的明朗的知识”。徐玉诺先生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坦荡无私、忠直方正,是一位爱国为民的大诗人。

“他并不以作诗当一回事,像猎人搜寻野兽一样。当感觉强烈,情绪奋兴的时候,他不期然地写了;写出来的,我们叫做诗。他的稿子,往往有许多别字和脱落的地方。曾问他为什么不仔细一点写?他说:‘我这样写,还恨我的手指不中用。仔细一点写,那些东西便脱逃了。’这可以明白他的诗有时不免有结构粗松,修辞草率的缘故。但也可以明白他的诗所以这么自然,没有一点雕斲的痕迹,这么真实,没有一些强作的呻吟。”

——叶绍钧《玉诺的诗》

“徐玉诺是一个有才能的作者,然而他在1923~1924年间,创作力颇旺。这一位《将来之花园》(诗集)的作者,正像叶绍钧在短篇小说《火灾》内所写,一方面是热情的,带点原始性的粗犷的,另一方面却是个Diana型的梦想者。然而从这少数的篇幅中我们看见他有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基本美质。这在《一只破鞋》和《祖父的故事》中很觉明显。第一,他的对话是活生生的口语;第二,他的人物描写全没有观念的抽象的毛病;第三,他写‘动作’是紧张的,但亦自然,并且他也不是不能够描写心灵上的轻淡的可是发自深处的波动。(例如《祖父的故事》)。照他那样丰富热烈的生活(他是河南人,他的故乡的特殊生活他是一个实际参加者,叶绍钧的《火灾》内有一部分的描写),他应当给我们更多些。”(1935)

——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

《二十年来河南之文学》的作者周佛吸(周仿溪)(《二十年来河南之文学》载于《河南民国日报》1932年1月15、16、17日的第七版。)认为:

“(徐玉诺)他的声名,初时更在郭沫若之上,后来因他特重主观生活,漠视时代需要,遂致销声匿迹似的不闻不响了。这在我觉得他是吃了叶绍钧《诗的泉源》之大亏了,因他的夙性偏此,而又极端信仰着叶绍钧故。”

周仿溪先生这个观点,今天我们历史地看过去,这反而成了是对徐玉诺先生的肯定和赞颂。徐玉诺先生是一个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独立的精神个体——是新文学作家中罕见的个体写作的坚守者。”,他以一个蚂蚁般的小人物从精神内视点关照时代,不装——从自我内心写作,难能可贵。

“草根诗人徐玉诺——这一典型农民歌者,是在时代的土壤中,他像一条蚯蚓在黑暗的地衣下挣扎”(海因先生语)。

徐玉诺先生在二三十年代清冷贫弱的新文坛——在异常薄弱的新文学创作领域,他诗思喷涌文笔飞扬,成为那个匪乱杀伐的黑暗年代驰骋文坛的一匹黑马。徐玉诺生活在黑暗的时代,作品虽有“苦”的时代烙印,也不是“苦”到没有希望。与生活平行的诗歌的真实——甚至有“笨”的诗意写出来,那却是朴素的——令人敬仰的朴素。徐玉诺关注农村生活、关心贫苦农民,他朴实自诉劳苦大众生之悲怆,激发人们建设“将来之花园”的企望。徐玉诺代言贫苦人,在他父老乡亲们生长玉米小麦的土地上孤独行吟,在那个时代用“有疼痛感的语言”(海因先生语)发出叫喊,表出底层人民悲哀的人生。孤独而纯粹,其语词带着社会底层劳苦大众的体温,为我们留下一份时代情绪情感标本。

“鲁迅先生的《野草》与徐玉诺先生的《将来之花园》某些篇章存在着承袭关系。”(日本·秋吉收,1992)。

“徐玉诺文学的价值要高于现今文学史上的定位。”(日本·秋吉收,2016.5)

“关于台湾新文学是否受到大陆新文学的影响,历来的研究仍然是众说纷纭。作家巫永福就完全否认了大陆新文学对台湾新文学的影响。他的理由是,当时的中国大陆,在文化上不仅比日本落后,甚至也远远落后于台湾,所以台湾没有理由受到大陆的影响,这个主张稍嫌偏激。”(日本·秋吉收,2007.11)

“大陆的伟大作家鲁迅与“台湾的鲁迅”赖和,隔著海峡的两位鲁迅,竟然彼此都受到了在现代毕竟算不上有名的作家徐玉诺的深刻影响。”(日本·秋吉收,2007.11)

“评价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的优长,有着社会历史的、美学上的标准,要看他们所在具体的时代历史条件下,为艺术地表现社会生活、社会情绪提供那些新鲜的内容、新颖的表现手法,又积累了那些新的经验,用这些标准来衡量徐玉诺的《将来之花园》,我们就可以发现他不同于甚至超越同时期一些诗人的长处。”“《将来之花园》以它内容的鲜活真切,以它艺术表现形式的灵活多样,为中国现代诗歌史增光添彩”。(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文学研究所·王保生,《重读〈将来之花园〉》,2016.6.15)

徐玉诺代表作《将来之花园》,影响鲁迅先生《野草》的创作(徐玉诺先生比鲁迅先生小十三岁、与赖和、叶圣陶先生同岁)。被誉为“台湾鲁迅”台湾的“新文学之父”赖和先生(1894.4.25~1943.1.31)的文学创作,亦受到徐玉诺诗歌小说的深刻影响。我们可否这样认为,中国文学史上,继探路性的《尝试集》等六本新体诗之后,1922年8月出版的《将来之花园》是镶嵌在中国新体诗歌这座山系龙脉龙头上的一颗明珠——它穿透历史、穿越时代——具有自信的中华民族气派、自足的中国文化精神基因。这是要和现当代文学史专家们以及诗人、诗学研究者们认真商榷的一个课题。我们需要研究在中国新体诗歌史学的高度上,《将来之花园》在诗歌语言和诗歌精神内核维度上是否是成熟的“中国新体诗”,能否担当“龙头上的明珠”这个定位。我们需要继续深入挖掘徐玉诺先生文学创作的独特价值,加强现代文学史对徐玉诺的重视,以期学术界能够从文学史的高度重新定位徐玉诺先生。

201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诗歌通史·现代卷》,非常遗憾,我们没有读到有关徐玉诺先生的信息。日本学者秋吉收先生2016年5月在《徐玉诺将来之花园·序言》中写到:“徐玉诺文学的价值要高于现今文学史上的定位,身在日本的我也很早就开始关注他了。”徐玉诺先生被中国文学史遗忘了么?我尝对徐玉诺先生的女儿徐西兰老师和徐老曾孙徐帅领先生说:“文学史对一位作家的遗忘是常有的事,有待后世被重新发现。”“被遗忘”也是一位作家其人其文在历史长河中的沉淀,而时间——最终会淘洗出人类经典的文学作品。

研究徐玉诺先生的语言习惯、行为方式及思想境界,重读先生的文学作品——见贤思齐,以徐玉诺先生的人格标高提升自我,使今天的我们能以徐老做人做事做学问为典范,信、爱、和、平,使人类在地球上能够更好地共同生存。

《徐玉诺研究丛书》旨在擦去时间蒙在其文学作品上的灰尘,擦干净语词——亮出先生那颗真纯直朴的爱国为民之心。在编辑过程中,随着资料图片的完善,我面前慢慢呈现徐玉诺粗浅的人生轮廓,感觉到徐玉诺先生仿佛从历史的故纸堆里渐渐走近了我们。

做人做事做学问,一丝不苟;

爱国爱家爱民族,满腔热情。

徐玉诺先生以赤裸裸一颗红心,爱满目疮痍的中华民族,爱苦难深重的祖国,爱吃苦受累的底层人民大众——这是从骨子里生长出来,从血液中流淌出来的爱——炽烈、深邃。

史大观

尧山大观堂

二〇一七年三月

本期内容选自“徐玉诺研究丛书”的《徐玉诺将来之花园》一书,2017年徐玉诺学会编印

让鲁迅牵挂,却被后世遗忘的诗人——徐玉诺让鲁迅牵挂,却被后世遗忘的诗人——徐玉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