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连载」江南古镇马鞍山——时春桥

往期回顾

姿势已摆好

就等你点啦

时春桥

时春桥为蔡家兄弟所修,也用弟兄之名而名,这是一座血脉凝结的桥梁,它见证着蔡家人千秋不变的情感。

安山的蔡吃不得,这是江夏区民间传言的地方老话。安山地区蔡家共有几十个庄门,为安山最大的姓,总根在高桥蔡。涂氏太婆的坟,就修筑在高桥蔡东边的山上(紧接陈垱网西边地界)。安山蔡氏最早从嘉鱼搬迁过来,至今已有670多年历史。

涂氏太婆共有三个儿子,老大时公、老二春公、老三晨公,均以时光命名。因丈夫早逝,家里一直靠涂氏太婆当家。为了远离湖区水患,涂氏太婆决心带着儿孙们搬离原地,来到了水旱保收的马鞍山古镇之地,几经辗转,后来安家现在的高桥蔡湾。蔡家人发迹很快,后来便一分二,二分三,三分无限,像易数演变一样,拥有了安山几十个庄门,更成了安山地区第一大姓氏。蔡家儿女,每年清明节都结队来到涂氏太婆的坟前焚香禀告,以感谢老祖宗的高恩厚德,并发誓永远团结奋斗,以此安慰九泉之下的先祖。

时公为涂氏太婆的大儿子,却中年因病早逝,老二春公和老三晨公,带着大嫂和侄儿侄女,一起坐船途经斧头湖至新窑渡口,再经陆路抵达马鞍山。首先落脚马鞍山与地堂交界的大田铺蔡家,一落脚,便忙于刀耕火种,垦荒造田。因土地不宽,生活较难,于是,时公的侄儿(晨公的儿子蔡存礼)便先行搬到现在安山八一村的吴家边,属安山地区现存的四大湾村之一(余家咀,李侍郎,吴家边、陈垱网)。那时,涂太婆还健在,儿孙们除了常日过来看望之外,每年三十必须派人过来辞年,大年初一天刚蒙亮,儿孙们便一排排地跪在太婆门前,行三叩九拜大礼。乐得合不拢嘴的太婆,搬着一筛子红包发压岁钱。

每年初一,春公与晨公喝酒,从早晨直喝到晚上,还依依不舍。于是,春公送晨公和他的儿子回转,不忍半途分手,竟一直送到晨公的家门口,这才肯自己回头。晨公和儿子又担心春公一个人路上有忧,便再回送他回大田铺。这时,春公又不依,再次回送晨公父子,如此往返,一直送到天亮,相互一笑十分感慨地说昨晚真短,这才各自回头,去忙着初二拜家公的事。年年如此,虽说麻烦,但兄弟情深也不嫌累,却被媳妇们唠唠叨叨,一误时,二耗力,真不怕吃亏,“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何况是自家人,送几脚不就行了吗?你们这样不忍分手地送来送去,终究不还是要分手吗,吃亏的还是自己,回家来就忙不赢了。尤其初二到家家那里拜年,那个不图个早呢?你一直搞到天亮,有时连过早都来不及,真不知道是为么事。人说你们男子汉大丈夫,提得起放得下,一旦到了自己身上就不灵验了,还不如我们婆婆妈妈,真是。经过几年如此往来,大家也都觉得确实有点浪费时间,又互不相让,必须想个办法。那时,王株山和吴家边中间的港上只有一座独木桥,为单人行走,不能通车(木架独轮车或马车)桥体承受不了太大的压力,宽度更不够。春公和晨公都觉得老婆们的话也说得有理,于是与晨公和侄儿们商量,每年送别便以桥为界,走到中间时便各自回头,再不争议,此桥便成了蔡家人心中的情感分界线。

为了纪念蔡家兄弟的情谊,也为周边百姓服务,更为蔡家积德,他们商议共同筹资,将该独木桥修成一座拱门石桥,利人又利己。于是,半年时间便差不多筹足了资金,即请人设计图纸,聘请内行的修桥工督阵,在安山找石匠,按规格订购成型的石料,用石灰和糯米浆为凝结剂,开始为期一年的修桥工程。该桥修起后,蔡家人将高龄的涂氏太婆抬到桥上去剪彩,太婆极为高兴,我们蔡家人终于做了一件造福积德的好事。那天,周围不少百姓都来观看,并争先恐后地上桥走走,过一回新瘾。很多湾村都派代表送来贺礼,鞭炮声直响了大半个上午。蔡家人特地置办了酒席,热情劝留前来送恭贺的人喝几杯水酒,为表蔡家之意,自是一番斛酬交错,直喝到月上稍上。

桥修起了,得到了时人称赞,却还没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是请先生起名,还是自家议论。晨公突然心中灵感一动说,二哥,我看不如就以我们兄弟之名而名吧,这样既符合实际,又有纪念意义。春公说好,那么就叫春晨桥吧。晨公却含着泪说,虽说大哥已离开多年,但他永远都活在我们心中,他是老大,不能没有他,就以大哥和二哥的名字命名,叫“时春桥”。春公说,这不委屈你了吗,我看取一头一尾叫“时晨桥”。晨公说,二哥,你就别争了,大的当先名正言顺,三舍一,我毕竟小些嘛,也好让我为蔡家后辈树立一个礼让的榜样嘛。春公还在犹豫,心中确为三弟的大度而赞赏,又不忍舍掉他的名字。晨公见二哥决心难断,便继续劝告说,皇帝接班也以大为先,这是中国文化传统,二哥你不要再想了。至此,春公知道三弟心意已决,再说无益,便紧紧地将三弟拥抱在怀中。如是,该桥便以三弟的意见,取名为“时春桥”。后来。经过几次迁徙,吴家边那边为时公的后代,高桥蔡和安山这边的涂家边、蔡家墩、山巷蔡等均为春公的后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