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90後欠款1.4億啓示:不規則金融成老賴溫牀

成為老賴之前,施華霖是個年輕的企業家,年僅27歲就已擁有5家公司,註冊資本達1500多萬元。成為老賴之後,施華霖成了“網紅”,欠款高達1.4億元。


一90後欠款1.4億啟示:不規則金融成老賴溫床

施華霖捲入其中的不僅有租賃合同糾紛,還有民間借貸糾紛、金融借款糾紛。在裁判文書網上,可以查到施華霖最大欠款金額1億多元的原因,系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糾紛。

網上關於施華霖個人的公開信息並不多,一個“90後”名下公司之多,通過借貸、融資等獲得鉅額資金仍然令人匪夷所思。年輕企業家淪為老賴的背後,無論是自帶套路的民間借貸,還是不規範的擔保舉債操作都值得反思。

在整體經濟下行的背景下,民間資金短缺,借錢需求旺盛的借貸行業,逆勢繁榮,進入黃金時代。銀根收緊、大型銀行壟斷等原因造成中小企業手續審批麻煩,貸款越來越難。正如細菌的爆發需要具備溫暖、潮溼等適宜條件,信貸緊縮、程序繁瑣恰恰給民間借貸的爆發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條件。

一90後欠款1.4億啟示:不規則金融成老賴溫床

正規金融供給不足形成的金融壓抑,銀行常規借貸無法為民營經濟實體提供均衡的金融服務。而非正規的民營經濟實體更是企圖鑽不規則舉債擔保的空子,由此催生了一個民間金融市場。

這樣的民間金融市場雖然資金使用成本遠高於銀行利息,卻從來不缺少“對口”的客戶群體。由於資金使用成本在一些地區特別昂貴,讓民間金融變異成為高利貸。金融飢渴不解,很難通過打擊高利貸真正抑制民間借貸的衝動。

一90後欠款1.4億啟示:不規則金融成老賴溫床

不同於“刺死辱母者”的拼死一搏,“90後”老賴的故事看起來相對溫和,這些案件表面彼此孤立,實則都指向借貸江湖的明槍暗箭,揭開當前民間借貸風險的冰山一角。

改革開放40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民間借貸逐漸走出了熟人圈子,成為一種日漸市場化的經營行為。在溫州,福建等沿海地區,民間借貸對於民營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支持作用,也經常演化為多米諾骨牌似的連環危機,令監管層猝不及防。

長期以來民間借貸因信息不透明被指責為地下金融,因運作不規範被歸為非正規金融,甚至成為打擊非法集資的整治重點。

一90後欠款1.4億啟示:不規則金融成老賴溫床

上一輪民間借貸危機時溫州、鄂爾多斯等地推出了民間借貸登記服務、進行地方金融試點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地的民間借貸問題。拓展到全國,民間借貸週期性的困境依然沒有得到根本破解。

早在幾千年前,《漢謨拉比法典》中,就對債務奴隸制和高利貸有所抑制,限制對中小生產者過分的掠奪。時至今日,我們再去探索古代法典背後的邏輯,卻不乏深意。

我國正處在一個經濟調整轉型的新週期,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中,勢必會帶來新增的借款者和貸款方的矛盾升級,如果沒有監管疏導和規則更新,則難逃“於歡式”和“90後”老賴的深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