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網貸」P2P網貸行業發展到至今都經歷了什麼?

P2P網絡借貸,是英文peertopeer的縮寫,從概念上來講就是"個人對個人"。至P2P誕生以來一直得到廣大用戶的喜愛,但是P2P誕生到至今都經歷了什麼,有人說P2P可能活不過今年了,有人說P2P就是騙人的平臺,有人說P2P未來會更好,我們知道在P2P成長的這條路上有人踩雷血本無歸,有人賺發,有人碰到良性退出卻遲遲沒拿到錢,那麼P2P在成長的這些年裡都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P2P網貸」P2P網貸行業發展到至今都經歷了什麼?

從我國第一家P2P公司成立算起,到2018年已經走過了11個年頭。按照網貸平臺的發展階段來看,可以初步劃分為三個階段:

1.2007年-2011年:突出純信用貸款導向的起步發展期

網絡借貸作為我國的一項新生事物,吸引了一大批的互聯網創業人員紛紛介入,行業從業者大多數都沒有民間借貸或是傳統金融機構信貸業務的相關工作經驗。在這一時期,市場上相繼成立了宜信、紅嶺創投等平臺,它們基本都參照拍拍貸的信用貸款模式,用戶在平臺上發佈資料後,由平臺審核後就給予授信額度,這些融資項目往往缺乏對於資金用途、還款來源以及抵押物等方面的考察,通常以高息吸引投資人,同時國內缺乏完善的網絡借貸法律法規,導致平臺壞賬率激增,很多平臺發生倒閉、非法集資等風險亂象。據數據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11年末,我國網貸平臺數量大約在60家左右,活躍的平臺只有不到20家,平均月成交金額為5億,有效投資人約為1萬人左右。

2.2012年-2013年:突出平臺所在地域借貸的高速擴張期

網貸平臺吸取發展初期的盲目放貸教訓,逐步引入具備民間借貸與金融領域從業經驗的新生力量,加強對於借款人的還款能力與還款意願的考察。同時,在選取借款對象方面,改為以本地借款人為主,有效降低發生貸款逾期的風險。此外,隨著我國通訊基礎設施從2G向3G發展、智能手機設備的普及,市場上也出現了一批軟件開發公司,專門負責網貸平臺的網站搭建和APP開發工作。在這一時期,廣東、浙江、上海、北京的平臺成交量穩居全國四強。據數據的不完全統計,網貸平臺的數量從2012年的161家增加到2013年的692家,主要原因是由余額寶帶動互聯網用戶對於網絡理財的重視度。

3.2014年-2016年:突出平臺自融跑路的風險爆發期

在資金流斷裂、經營管理不完善的網貸平臺逐步退出之後,市場上留存的是較為成熟的網貸平臺。多家P2P平臺在利益的驅動下,在平臺上發佈虛假標的甚至是自融,導致到期無法償還本息,每月都有多個平臺出現跑路的現象。為了有效控制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風險事件,2016年3月25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在上海正式掛牌成立;此後,2016年4月,教育部與銀監會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範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2016年8月,銀監會等部委聯合發佈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2016年10月,國務院發佈《關於印發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截至2016年末,據監測到正常運營的P2P網貸平臺數量僅餘1625家,佔行業累計上線平臺的33%;累計問題平臺3201家,其中2016年有1106家,同比減少15.4%。

4.2017年至今:突出業務合規的行業整治期

網貸平臺的資產端,更注重細分場景的挖掘,消費金融、汽車金融、融資租賃等特定場景正在被不斷挖掘出來。同時,為了擴充資金與品牌優勢,網貸平臺公司也在海外籌備上市,2017年由信而富、趣店、和信貸、拍拍貸、樂信等公司主導的網貸機構先後在美國交易所上市,並且獲得了支付、消費金融等業務牌照。同時,"強監管"政策直指網貸行業,目前網貸備案、斷直聯以及平臺合規審查等問題,都是各家平臺高度重視的,截至2017年末,數據監測到的P2P借貸平臺共5503家(僅包括有PC端業務的平臺,且不含港臺澳地區),其中正常運營的僅有1539家(佔到27.9%的比例),同比減少24.3%。

雖然P2P在成長這些年來經歷了風風雨雨,經歷了跑路暴雷,清盤良性退出,等等情況,但是我們可以相信的是未來的P2P網貸行業一定會讓我們刮目相看,在監管的強要求下P2P行業一直在往更合規的方向,更讓投資人放心的方向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