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蒿十年戏剧艺术·生命美学大展”开幕沙龙

希望更多普通人能够走进剧场,感受艺术的温暖与美好;不仅是观看戏剧,也创作戏剧;不仅是结构戏剧,更重要的是像结构戏剧那样结构自己的人生,使其达到无限丰富的可能性。——王翔

“蓬蒿十年戏剧艺术·生命美学大展”开幕沙龙

说起当代中国戏剧,总有一个词和一个地点是无法绕过、也无法避而不谈的,那就是——蓬蒿剧场。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家民间投资并获得社会公演资格的剧场,蓬蒿剧场除了常规的演出之外,起着远比想象中巨大的作用——有人称蓬蒿剧场是“胡同里的戏剧前沿阵地”。

“蓬蒿十年戏剧艺术·生命美学大展”开幕沙龙

“蓬蒿十年戏剧艺术·生命美学大展”开幕沙龙

蓬蒿剧场 · 简介

2008年8月,蓬蒿剧场成立于北京东棉花胡同35号;迄今上演剧目200余部,演出场次逾1500场,平均每年演出300场左右,观众人数逾13,500人。其中国内中文演出占50%,两岸三地及国际交流演出占20%,策划组织国际艺术节占30%。以跨文化国际交流、艺术节、出品剧目为主要活动内容。

蓬蒿剧场是国际性剧场。常驻剧团包括北京极具知名度的“北京演员工作坊”、“北京IMPROV”、“北京国际戏剧体验机构”。常年上演欧洲、北美最新剧目。保留剧目有:《孤儿》( Orphans)、《灵》(Wit)、《一个人的莎士比亚》(Revel’s World of Shakespeare)等。并与德国、法国、瑞典、瑞士、以色列、英国、美国、日本、意大利、捷克、波兰、丹麦等国家的剧团、剧场长期保持交流合作项目。


蓬蒿剧场独立承办的戏剧节有:“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北京东城青年戏剧演出季”、“北京-上海双城记戏剧交流活动”、“北京国际独角戏戏剧节”“亚洲文化视野-旅程艺术节”“中日舞蹈论坛”“丹麦儿童戏剧节”。

“蓬蒿十年戏剧艺术·生命美学大展”开幕沙龙蓬蒿著名的剧场门牌

从2008年到2018年,蓬蒿剧场走过了整整十个年头。从小剧场的活跃期到低谷期,从快速发展到分崩离析,蓬蒿剧场走出了一条小剧场的新路——在中外之间不断搭建桥梁,在知识和信息大量堆砌,浮躁盲目的的当下为所有渴望找回精神归属的人们建立了一个家园。

除此之外,蓬蒿将大部分关注点扩展到我们所处的生存空间之外。“戏剧和表演的创作源头除了自我表述之外,更是对人的关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感受”——蓬蒿秉承着这样的理念,鼓励所有创作者和观众一道打开剧场的大门,走到城市的街头巷尾,重新审视作为公众风景的剧场。

“蓬蒿十年戏剧艺术·生命美学大展”开幕沙龙

蓬蒿剧场过往部分戏剧活动海报

“因为成本高而数量少,因为数量少而被遗忘”。作为勇于探索的先行者,王翔和他的蓬蒿剧场也有着困难的一面。但不管怎样,蓬蒿剧场也算走到了第十个年头,这座从李白的名句“我辈岂是蓬蒿人”中得名的民间非营利小剧场,依旧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我押上全部身家性命,保住这个发生过、留有无限温暖记忆的空间,让它可以永续经营,让后人永远可以触摸到。”这大概就是王翔正在做这件事情的意义。

7月8日下午3点,让我们一起走进蓬蒿剧场和它过去的十年,走进一个怀揣着艺术梦想的牙医,走进王翔老师。

一个人,

最高的生命表达,是艺术表达;

最后收获,是付出;

最大的资源,是他的周围(他的母语国家)更好。

王翔,蓬蒿剧场创始人

嘉宾简介

“蓬蒿十年戏剧艺术·生命美学大展”开幕沙龙

王翔

王翔,牙科医生,中国第一位从事人工种植牙课题的研究生,早年移民加拿大又回国,创办中国最早的私人牙科诊所连锁企业——今日齿科。2008年,投资120万元,创办中国第一家民间独立剧场——蓬蒿剧场,九年来,用自己三个牙科诊所的收入,累计亏损补贴1000多万人民币,维持蓬蒿剧场运营,上演500多部、3000多场戏剧,发起和连续承办七届中国最大的国际戏剧节——“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

当初人们问王翔,为什么创办蓬蒿剧场,他回答是为了抗拒恐惧,现在知道,是在把世界的意义渡过河。

他(王翔)不是一个高大威武的人,但是又做着这么一件乌托邦的事情。所以一切的戏剧性都在他身上。

赖慧慧,前蓬蒿剧场工作人员

特邀主持

“蓬蒿十年戏剧艺术·生命美学大展”开幕沙龙

斯年

斯年,编剧/舞台剧导演。2008年在厦门创立独立剧团猫剧团。剧团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以优质剧目演出和戏剧分享活动为戏剧文化在厦门的推广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曾师从著名作家女性主义学者林丹娅,作品多蕴含独特的女性主义视角来审视社会人心,其中原创作品《美人计》曾颇受知名学者艾晓明老师的好评,《第二次迁徙》入选中国妇女发展网络基金项目。近年来,也涉足儿童剧及影视创作领域,开始了更多角度的作品尝试。

剧本朗读

艺术不是生命的副产品,生命是艺术的副产品。

—— 布罗茨基

本次剧本朗读的作品是《塞纳河少女的面模》《寻找剧作家》《三姐妹》。

“蓬蒿十年戏剧艺术·生命美学大展”开幕沙龙

《塞纳河少女的面模》

出品:蓬蒿剧场

出品人:王翔

编剧:童道明

导演及舞美设计:张子一

剧本介绍:

《塞纳河少女的面模》是为了纪念冯至先生的一部原创话剧。该剧的创作起源于冯至先生的真实故事,及他的大量诗作,其中也有冯至和季羡林长达一生的友谊和晚年时刻最动人的交往。

“蓬蒿十年戏剧艺术·生命美学大展”开幕沙龙

《寻找剧作家》

艺术顾问:蓝天野

艺术指导:刘立滨

剧本指导:黄维若剧本工作室

编剧:陈小玲

导演:王晓凡

舞美、灯光设计:吕波

剧本介绍:

剧本截选了曹禺先生创作(《雷雨》《日出》《北京人》)的几个片断。采用现实和创作生活相交织的结构方式。

此剧所要探讨的不仅仅是曹禺一个人的创作困境,也是整个社会和国家在对待文艺工作者,特别是有才华的创作者的个性与社会需要之间存在的许多困扰。希望借着对"中国第一剧作家"创作走向枯竭的思考梳理时代对艺术的全新观念:宽容、真实、现实主义下的理想主义境界追求。

“蓬蒿十年戏剧艺术·生命美学大展”开幕沙龙

《三姐妹》

导演:里马斯·图米纳

编剧:契诃夫

语言:立陶宛语

剧本介绍:

《三姐妹》是俄国作家安东尼·巴普洛维奇·契诃夫与1901年创作的话剧。三姊妹一直渴望着回到他们少年时生长的莫斯科去生活。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精神家园、最向往的地方。在三姊妹心中,这个精神家园就是莫斯科。然而生活在悄悄地变化着,在她们的美好理想与现实庸俗的冲突中,理想似乎距离她们越来越远,而对于精神家园的渴望、对于美好生活的希冀却从来没有消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