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一家不上七口,貓狗不能全養」!到底有啥講究?

小編生在農村、長在農村,聽過很多的農村俗語。印象中村裡的老人經常說說一些俗語,這些俗語有很多都聽不懂,即使聽懂了也不以為意。記得涉及到養貓、養狗的時候,老人們經常會念叨,“一家不上七口,貓狗不能全養”。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有何講究?這講究又是從何說起?

農村俗語,“一家不上七口,貓狗不能全養”!到底有啥講究?

具體說法

這句俗語的具體說法是,一個家庭的人口,只有達到了七口或七口以上,才可以貓和狗一起養。反之人口少的家庭,貓和狗就不要全養,即使全養也養不活。

農村俗語,“一家不上七口,貓狗不能全養”!到底有啥講究?

說法由來

貓和狗一般是農村家庭必養的,狗可以看家護院,保護一家的財產和人身安全。貓可以抓老鼠,避免少有的糧食、衣物被老鼠啃咬。可以前的農村較為貧窮,老一輩人養狗養貓,不像現在那麼簡單。人都吃不飽,更何況是貓和狗?因此只有大家大口,糧食比較富裕的,才有條件貓和狗全養。

農村俗語,“一家不上七口,貓狗不能全養”!到底有啥講究?

以前的農村家庭一般都是大家大口,兄弟姐妹較多,“上七口”還是比較容易的。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這句俗語也就沒有了其實用性;再者大家大口生活負擔反而更多,小家小口更有條件“貓狗全養”。這隻能說明,時代是在變遷著,社會是在進步著,不管什麼都要跟得上腳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