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金平|金平县:打造生态“苏铁村” 建设美丽家园

石洞村是一个傣族村庄,坐落在金平县勐桥乡红河南岸,面朝悠悠红河水,背靠连绵起伏的绿树青山。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适宜,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石洞村就在政府引导下依靠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芒果、香蕉等经济作物,全村人过上了殷实生活,成为了金平县的第一个“万元村”。2013年,石洞村被金平县委、县政府列为“美丽家园”行动计划重点示范样板村,采取“以点连线、以线连片,分步推进”的工作方式,紧扣生态、旅游、魅力、美丽、宜居的要求,完善民居建设规划,坚持特色精品建设,突出乡村风情、民族风俗和地方特色以及自然风貌、民族文化等要素,彰显石洞村个性特色。走进石洞村,村民崭新而别有韵味的新房跃入眼帘,处处都能感受到村强民富的新气象。

【勐桥乡骂卡村委会石洞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 罗绍明 】之前我们的村子的话是一个土墙瓦顶那种红瓦的,现在 每家每户基本上都一样的房子,都搞得挺好的。

“美丽家园”不单纯是基础设施的完善建设,更反映在“绿水青山”的生态保护上。多歧苏铁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被称为“裸子植物活化石”。1975年,世界植物研究机构曾宣布多歧苏铁在地球上已经绝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植物专家在云南省红河下游的河谷地带意外发现了多歧苏铁,而石洞村就位于这个河谷地带。

来到石洞村,人们会惊奇的发现,这种世界范围内都显得异常珍稀的植物,在这里却变得极为常见。石洞村村民陆泳翠正在自家地里清点着刚长出来多歧苏铁新苗,经她一家人多年的精心照料,多歧苏铁在这个寻常的农家院里居然可以如此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石洞村村民 陆泳翠】刚刚懂事的时候看到我爸他们拿回来种,当时是觉得去地里面看到了以后觉得很漂亮,就把它带回家里面(种),然后就发现了有母铁,经过育苗以后渐渐就发展的越来越多。

和陆泳翠他们家一样,一开始尝试种植多歧苏铁的村民并不了解它的珍贵。上世纪90年代,一些不法分子大肆对多歧苏铁盗挖、盗卖。为了保护这种珍惜植物、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美丽生态家园,近年来金平县采取了一系列适合石洞村保护苏铁的妙招。除将石洞村列为云南野生苏铁就地保护区外,每年会定期在群众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利用赶集天、各类宣传活动日、报刊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倡议群众爱护和保护好多歧苏铁,还建成一个苏铁园,成立一支以村小组为主、专门保护多歧苏铁的护林队伍,并为其生长繁育提供指导帮助。在宣传保护的基础上,同时加大了对盗挖、盗卖多歧苏铁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如今这种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石洞村的村规民约中明确写道:“多歧苏铁禁止买卖”。石洞村每家每户都养成了种植多歧苏铁的习惯,用多歧苏铁装点庭院、扮靓村寨。

【勐桥乡党委副书记 邓付香】我们整个石洞村的苏铁种植面积,一个苏铁园的总的占地面积是3亩,加上我们村民自己种的(苏铁),现在总量是2万株,根据我们每年的育苗情况来看,我们每年的增长量在3000株左右。

我们现在准备成立一个苏铁保护协会,主要从种植的一个规范化,另外就是一个带动示范效应,为整个研究多歧苏铁项目提供一个基地,也可以说把石洞村做成一个多歧苏铁保护的特色村。

美丽家园建设不仅要改善村容村貌,更重要的是变生态资源为生态效益,走出一条特色生态的富民之路。下一步,石洞村将在发展香蕉、芒果、木薯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大力发展苏铁种植,使苏铁走上规范化种植发展道路,带动旅游业,打造多歧苏铁特色村。让群众的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更舒适,更美好,更有尊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