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图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六)

黑颈长尾雉

黑颈长尾雉(学名:Syrmaticus humiae)又名地花鸡,雄鸟额、头顶、枕灰橄榄褐色而微沾绿色,两翅覆羽暗赤栗色而具金属光泽,羽中部并缀有铜蓝色斑;翅黑褐色,颏、喉浅砂白色,胸沾棕,微具褐色斑点,腹和两胁淡棕白色,具棕褐色横斑。羽基具黑色和栗色相杂横斑。

野生动物图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六)

白颈长尾雉

白颈长尾雉(学名:Syrmaticus ellioti)大型鸡类,体长81cm,体型大小和雉鸡相似。雄鸟头灰褐色,颈白色,脸鲜红色,其上后缘有一显著白纹,上背、胸和两翅栗色,上背和翅上均具1条宽阔的白色带,极为醒目;下背和腰黑色而具白斑;腹白色,尾灰色而具宽阔栗斑。雌鸟体羽大都棕褐色,上体满杂以黑色斑,背具白色矢状斑;喉和前颈黑色,腹棕白色,外侧尾羽大都栗色。杂食性。主要以植物叶、茎、芽、花、果实、种子和农作物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该雉分布于北纬25~31°之间,为典型的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种类。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野生动物图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六)

黑长尾雉

黑长尾雉(学名:Syrmaticus mikado)大型鸡类,体长53~88厘米。雄较雌大。雄鸟通体紫蓝色,脸鲜红色,翅上有一条显著的白色翅斑,尾甚长,黑色,具显著的白色横斑,脚绿褐色。雌鸟通体橄榄褐色,脸红色,背和翅满布棕褐色斑纹和灰白色羽缘,脚绿褐色,尾棕栗色,具黑色横斑。相似种蓝鹇脚鲜红色,雄鸟上背和中央尾羽白色,头具白色冠羽;雌鸟上下体均无白斑,腹具“V”字形暗褐色斑,脚亦为鲜红色,区别均甚明显,野外容易辨识。

长栖于下针叶林及混交林地带的密林,或竹林及阴坡灌丛。性谨慎而胆小。告警时wok~wok~wok地高叫。繁殖季节雄鸟发出尖厉哨音。

野生动物图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六)

孔雀雉

孔雀雉属(学名:Polyplectron):共有8种。分布于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仅2种:灰孔雀雉和海南孔雀雉。雄鸟具冠羽,颈后披翎领,通体为乌褐色,具细点和横斑,两翼内侧和尾羽有金属紫绿色眼状斑,似孔雀尾屏,故名;雌鸟略小,羽色较暗淡,尾较短,眼斑不明显。单配型。

以往被视为灰孔雀雉的亚种,2004年中国学者通过DNA测序和分子遗传标记等研究发现两者的遗传距离为3.1%,超过了鸟类种与种水平间的遗传距离的范围,应为独立的物种。

野生动物图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六)

绿孔雀

绿孔雀(学名:Pavo muticus)大型鸡类,体长180~230厘米。雄鸟体羽为翠蓝绿色,头顶有一簇直立的冠羽,下背翠绿色而具紫铜色光泽。体后拖着长达1米以上的尾上覆羽,羽端具光泽绚丽的眼状斑,形成华丽的尾屏,极为醒目。雌鸟不及雄鸟艳丽,亦无尾屏,体羽主要为翠金属绿色,背浓褐色,头顶亦具一簇直立羽冠。外形和雄鸟相似,亦甚醒目,中国还未见有与之相似种类,野外容易识别。

栖于沿河的低山林地及灌丛。雄鸟有精彩表演,向雌鸟炫耀开启的尾屏。晨昏时立于栖木发出洪亮如长号般的kay~yaw,kay~yaw的叫声。

野生动物图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六)

白头鹤

白头鹤(学名:Grus monacha)是大型涉禽。颈长,喙长,腿长,胫下部裸露,蹼不发达,后趾细小,着生位较高;翼圆短;尾短,无真正的嗉囊;鸣管由气管与部分支气管构成;能在胸骨和胸肌间构成复杂的卷曲,有利于发声共鸣。性情温雅,机警胆小。它除了额和两眼前方有较密集的黑色刚毛,从头到颈是雪白的柔毛外,其余部分体羽都是石板灰色。早成鸟。

栖息于河流、湖泊的岸边泥滩、沼泽和芦苇沼泽及湿草地中,主要以甲壳类、小鱼、软体动物、多足类以及直翅目、鳞翅目、蜻蜓目等昆虫和幼虫为食,也吃苔草、苗蓼、眼子菜等植物嫩叶、块根,小麦、稻谷等植物性食物和农作物。殖期为5~7月。营巢于生长有稀疏落叶松和灌木的沼泽地上,巢主要由枯草和苔藓所构成。每窝产卵2枚,卵的颜色为绿红色,其上被有大的暗色斑点。

野生动物图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六)

丹顶鹤

丹顶鹤(学名:Grus japonensis)是鹤类中的一种,大型涉禽,体长120~160厘米。颈、脚较长,通体大多白色,头顶鲜红色,喉和颈黑色,耳至头枕白色,脚黑色,站立时颈、尾部飞羽和脚黑色,头顶红色,其余全为白色;飞翔时仅次级和三级飞羽以及颈、脚黑色,其余全白色,特征极明显,极易识别。幼鸟头、颈棕褐色,体羽白色而缀栗色。常成对或成家族群和小群活动。迁徙季节和冬季,常由数个或数十个家族群结成较大的群体。有时集群多达40~50只,甚至100多只。但活动时仍在一定区域内分散成小群或家族群活动。夜间多栖息于四周环水的浅滩上或苇塘边,主要以鱼、虾、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蝌蚪、沙蚕、蛤蜊、钉螺以及水生植物的茎、叶、块根、球茎和果实为食。

野生动物图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六)

白鹤

白鹤(学名:Grus leucogeranus)是大型涉禽,略小于丹顶鹤,体长130~140厘米。站立时通体白色,胸和前额鲜红色,嘴和脚暗红色;飞翔时,翅尖黑色,其余羽毛白色,栖息于开阔平原沼泽草地、苔原沼泽和大的湖泊岩边及浅水沼泽地带。常单独、成对和成家族群活动,迁徙季节和冬节则常常集成数十只、甚至上百只的大群,特别是在迁徙中途停息站和越冬地常集成大群。主要以苦草、眼子菜、苔草、荸荠等植物的茎和块根为食,也吃水生植物的叶、嫩芽和少量蚌、螺、软体动物、昆虫、甲壳动物等动物性食物。

野生动物图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六)

赤颈鹤

赤颈鹤(学名:Sarus Crane)是大型涉禽,共分化为3个亚种。后趾小而高位,不能与前三趾对握,因此不能栖息在树上;全身羽毛大致呈浅灰色,成鸟颈部裸露红色的皮肤。初级飞羽和初级覆羽为黑色,白色而修长的内侧飞羽垂直的覆盖着尾部。嘴灰绿而脚粉红。栖息于多草的平原、水田、沼泽湿地及森林边缘。以稻谷及水生植物的根、块茎为食,也取食鱼类和蛙类。7-12月份繁殖,筑巢于沼泽地带成团的植物丛中,以水生植物茎、叶筑成。每窝产卵2枚,绿色或粉红白色,具褐色和紫色斑点。雌鸟孵卵,雄鸟守卫,孵卵期30天,由双亲共同照料幼雏。

野生动物图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六)

鸨(所有种)

头小颈长。鸨科中型和大型狩猎鸟类,与鹤形目的鹤和秧鸡有亲缘关系,比雁略大,背上有黄褐色和黑色斑纹,不善于飞,而善于走 。如:鸨行(鸨鸟的羽茎);鸨奥(鸨鸟的脾脏与小肠)。鸨科(Otididae)中型和大型狩猎鸟类,与鹤形目(Gruiformes)的鹤和秧鸡有亲缘关系。约23种,腿长,适于奔跑。仅有3趾,缺后趾。体坚实,保持水平姿势,颈直立,位于腿的前方,与其他大型走禽姿态相同。

野生动物图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