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指再创新高,美股十年牛劲从何而来

添加:小财微信(caishangxiaocai),和聪明的小财做朋友-------

“下降旗形、接近破位,美股不妙,离熊市也不远了。”这是今年2月美股频频闪崩后,交易员和分析师最常见的判断。然而,几个月过去了,新兴市场在强美元下陷入窘境,美股却仍不断创下新高,科技股的强劲表现更是引领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在本周再创历史新高。

截至北京时间7月26日凌晨收盘,标普500指数收涨25.67点,涨幅0.91%,报2846.07点;道指收涨172.16点,涨幅0.68%,报25414.10点;纳指收涨91.47点,涨幅1.17%,报7932.24点,刷新历史新高,本周谷歌在财报向好领跑科技股,和Facebook齐创纪录新高。

“美股牛市9年半,美股动能能否持续,除了看企业盈利程度关键要看能不能突破2月之前的前高。”资深美股交易员司徒捷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其实,不仅纳指创下历史新高,标普500指数25日也已经涨破了今年2月以来的新高。

尽管市场对于美股异常强劲的走势甚是震惊,但如今主流观点认为,这一轮牛市仍未走完,记者也发现多数机构纷纷改变了年初的观点,从超配新兴市场(尤其是北亚)改为超配美股。税改下企业超预期的资本支出(CAPEX)、不断创下历史新高的盈利都是关键支撑,而最受税改、加息利好的金融板块和盈利最强的科技板块仍最受青睐。当然,眼下的风险在于,美联储加息速度会否超出预期,以及税改拉动下的高盈利究竟能持续多久。

科技股领涨大盘

在纳指屡创新高背后,科技股功不可没。尽管科技股去年开始就被频频唱空,高估值则是众矢之的。然而,明确的高盈利增长预期仍然是科技股跑赢的底气。

截至今年上半年,亚马逊涨幅高达45%,遥遥领先一众科技股。标普500科技板块涨幅10%,纽交所FANG+涨幅30%,相比之下标普500涨幅仅不足3%。可见,科技股贡献了今年绝大部分美股涨幅。

眼下,二季度财报正陆续公布。二季度的美股表现可圈可点。相比于一季度,美股大市的波动性逐渐趋于平缓,恐慌指数VIX从20降低到16,标普500指数每个月的回报都为正,最终录得2.95%的涨幅。标普500指数公司的第一季度每股收益高达36.43美元,又创历史新高,是9年前本轮牛市启动时候的3倍多,第二季度的预期收益是38美元,2018年全年的预期收益将是157美元。

本周谷歌率先交出了亮眼答卷。剔除上周欧盟的创纪录罚款影响,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二季度盈利和营收均有两位数增长。尽管每股收益(EPS)和净利润均因罚款影响缩水60%以上,但二季度稀释后EPS为11.75美元,仍同比暴涨32%,市场预期逾9.5美元;二季度营业收入326.57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6%;二季度营业利润78.78亿美元,同比增长14.7%,计入罚款后28.07亿美元,同比下降32%。

就市场颇为关注的指标,谷歌的流量获取成本得到控制。二季度谷歌广告营业收入为280.87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4%,获取流量成本(TAC)为64.2亿美元,同比增长26%,但占谷歌广告收入的比重从上季度的24%降至23%;二季度谷歌广告付费点击同比增长58%,环比增长15%,但平均点击成本同比下降22%,环比下降10%。

在7月23日盘后公布财报后,Alphabet股价涨幅迅速扩大,由1%以上一度涨超5%,股价升破1260美元,其他科技龙头股也被拉动,Facebook和亚马逊盘后纷纷收涨近1%。

渣打中国财富管理部投资策略总监王昕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预计美股科技股未来12个月将跑赢MSCI美国指数。原因在于,美国税改会导致股票回购、并购加速;2018年下半年美元或适度走软,对科技板块利好,因为其58%的收入来自于海外。

2018年下半年,当全球同步增长的态势开始出现分化、经济扩张周期进入晚期,“向确定性要收益”成了大型机构的主要策略,而科技股的盈利确定性也十分清晰,2018年共识盈利增速为13%,超出长期平均11%。美股科技板块内,机构更青睐互联网/软件相对硬件的走势,并认为云、人工智能、物联网是2018年板块的引擎。

金融板块春风得意

尽管势头不比科技股猛,但金融板块的上行动能仍十分充足,领跑财报季的华尔街大行也已经交出了较为令人满意的答卷。

7月13日,摩根大通率先发布二季度业绩,净收益8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EPS为2.29美元,大超分析师2.22美元的预期,且录得14%的ROE 增长,超出10%的行业基准。此外,一改早前颓势,此次该行斩获54亿美元的交易收入,高出预期13%,固定收益和股票交易都超出预期。

花旗银行二财季净利润同比增长16%至44.9亿美元,EPS同比增长27%;美国银行二财季净利润同比增长33%,报67.84亿美元;EPS为63美分,超过分析师预期的57美分;高盛受惠于公司投资银行业务的强劲表现,交出9年来最为强劲的二季度财报,季度利润同比大涨44%;摩根士丹利也得益于强劲的交易及投资银行业务,公司季度利润大涨43%,EPS为1.30美元,高于市场预期 1.11美元。

华尔街有句老话——牛市终结前总是金融领涨。这一次也不会例外。

“每个经济周期的末期就是涨金融,因为在央行开始降息之前都是加息,加息息差扩大有利于金融板块。” 王昕杰对记者表示,即使特朗普当选以来,金融股已经录得很大涨福,但与历史估值相比仍是低估的。且较于历史平均水平,眼下2%的联邦基金利率水平仍然偏低,存在上升空间。

此外,近期美国银行都纷纷通过了压力测试。美联储最近对各大银行进行的压力测试显示,美国银行业拥有足够的资本,能够抵御一场重大衰退。被抽样的美国银行提高了股息和股票回购。在贷款强劲增长、非利息收入增长以及受益于美国利率不断上升的背景下,金融业仍是在美股投资青睐的领域之一。

华丽表面下的隐忧

然而,美股和美国经济大幅跑赢预期背后,不可谓交易人士们毫无隐忧,而且隐忧并不小。

眼下,市场似乎仍显得较为傲慢,这体现在美联储与市场预期之间的差距仍然非常大。“美联储仍致力于在 2021 年 12 月底之前加息至 3.25%以上。而另一则令人惊讶的发展是,美国货币市场曲线似乎已经定价出了美联储加息周期的峰值。这说明市场对加息的预期大大落后于美联储。”渣打银行全球宏观策略主管罗伯逊(Eric Robertsen)对记者表示。

“一旦市场对风险进行重新定价,不排除美股也可能会出现大规模的头寸清理,就好比今年4月预期大幅逆转下,新兴市场全面回撤,遭遇大量平仓。”华尔街某大行风控主管冯磊对第一财经记者称。其实,这一风险逆转的情况今年2月就在美国出现过,当时一份强于预期的薪资报告大大提升了市场对于美联储加速加息的预期,于是美股瞬间闪崩,直到4月才逐步恢复元气。对于资本市场而言,预期差永远是致命的。

罗伯逊也表示,至少目前来看,美联储预测与市场定价之间的这种紧张关系似乎并未反映在市场共识或股价中。市场似乎仍在以美国经济基本面和金融市场跑赢为主题进行交易。

此外,剔除减税影响后,美国部分企业的盈利似乎也并不如表面那么好看。如果剔除特朗普税改的影响,二季度华尔街六大投行的净利润将接近于零增长,而不是市场预期的14%。

例如,二季度,美国银行净利润增长33%至67.84亿美元,超预期的净利润增长令投资者雀跃,但事实上86%的净利润增长来自税率降低20%的影响。如果剔除减税因素,二季度美银净利润仅增4.6%。

其实富国银行也是如此。二季度该行净利润同比下滑12%(5.27亿美元),若剔除减税影响,二季度该行净利润可能同比下滑近7亿美元。

其实,放眼全行业来看,特朗普税减给企业带来大量现金,推动二季度美国上市公司进行了4366亿美元股票回购,规模不仅刷新历史新高,还较今年一季度创纪录的2421亿美元接近翻倍。

风险还在于,与欧洲和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不同,美股尚未充分计入贸易摩擦的风险。瑞银认为,在贸易摩擦风险升级的情况下,预计标普500指数会下挫10%至2500点,对营收造成6%的打击,并造成估值收缩,这主要是因为宏观波动率上升、生产率下降。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