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貓子注意了,你體內超過5000個基因不適應晝夜顛倒的睡眠模式

夜貓子注意了,你體內超過5000個基因不適應晝夜顛倒的睡眠模式

(PNAS官網截圖)

夜貓子注意了,你體內超過5000個基因不適應晝夜顛倒的睡眠模式

實驗是如何進行的?

麥吉爾大學的科學家們對8名健康志願者的轉錄組進行了評估,這些志願者被人為地安排了5天的時間來模擬夜班工作。

在一個隔離時間的房間裡,志願者們被剝奪了一天中特有的光線或聲音提示,也不允許使用他們的手機或筆記本電腦。

在第一天和最後一個夜班之後,志願者們在24小時內定期提供血液樣本。然後研究人員對這些包括20000多個基因表達的樣本進行轉錄組分析。

夜貓子注意了,你體內超過5000個基因不適應晝夜顛倒的睡眠模式

作者之一、麥吉爾大學精神病學系教授Nicolas Cermakian 指出:“在我們的志願者接受夜班模擬後,幾乎 25 % 的節奏基因失去了生物節奏, 73 % 的人不適應夜班,且保持白天的節奏,不到 3 % 的人部分適應夜班制度。”

論文的另一作者Boivin博士解釋說:“我們認為,我們觀察到的分子變化可能會導致健康問題的發展,例如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等,這些問題在長期的夜班工作人群中更為常見。”

由於該研究是在實驗室高度控制的條件下進行的,未來的研究應該通過研究實際夜班工作者的身體活動,食物攝入量和睡眠時間,進一步擴展這些發現。這也可以應用於其他可能經歷生物鐘失調風險的人,比如經常穿越時區的旅行者。

夜貓子注意了,你體內超過5000個基因不適應晝夜顛倒的睡眠模式

不得不上夜班,又該怎麼辦

早在2009年,世界衛生組織已將通宵夜班列入了“可能致癌因素”。這也意味著,癌症成了一種職業病。

在加拿大、美國和歐洲,約20%勞動力參與輪班/夜間工作。

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人上夜班,如果必須上夜班,可以從下面三個方法入手,減少上夜班對身體的傷害。

夜貓子注意了,你體內超過5000個基因不適應晝夜顛倒的睡眠模式

1. 儘量減少輪班改變的次數,按照順時針的時間順序倒;

先是日班(比如上午 9 點到下午 5 點),再是小夜班(下午 4 點到凌晨 1 點),再是夜班(晚上 11 點到早上 7 點),最後迴歸到日班。

2. 最重要的是給自己一個溫暖、舒適的環境,同時不要有過多心理壓力;

曾有人研究過,人在熟睡狀態下,幾乎會失去對肌肉的全部控制,這也是為什麼人類不能在樹上或懸崖上過夜的原因。

為了彌補這個缺陷,我們祖先很早就過上了群居生活,形成社會體系、對抗捕食者,藉著社會歸屬感和社會聯繫來獲得安全感。

這種人的本性,延續至今,如果社會壓力過大,人在睡覺的時候也會有受威脅的感覺。任何時候,穩定舒適的社會關係,都能幫助你安然入睡。

3. 注意調節光照。

對生物鐘影響最大的環境因素是光照,不論是自然光還是人造光差別都不大。

所以,上夜班時要保證有足夠強的光照。等到了白天可以考慮使用黑色墨鏡,來模擬亮暗循環顛倒的環境。

此外,均衡的飲食習慣、定期去醫院體檢、足夠的戶外鍛鍊都可以成為優質睡眠和身體健康的有力保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