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考试44分被录取,哈尔滨烟草公司回应称“笔试成绩不做参考”这件事?

张菲红


对于所有招聘考试中增加面试环节,我认为就是为关系户权利户留下的口子,有关系的人都是通过面试环节加分进来的,哈尔滨烟草公司,只是全国所有招聘考试当中的一秋之叶而已!虽然我不能百分之百敢肯定,但从已经暴露的各种问题来看,招聘中的面试分,绝大多数都成了关系分、操作分!

这让我想起了过去的科举考试,我认为古人的智慧绝对不低于现在的我们。人们在诟病科举考试的同时,是否认真地想过,一考定终身的科举考试表面上不能做到全面综合地考核与选拔人才,但它却打造了一个公平公正选拔人才的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是保证底层民众得以有序上升的良性通道!

我并不是希望我们回到科举考试的时代,但我们必须学习科举考试当中让舞弊者倾家荡产的作风。现在所有招聘考试当中的笔试环节成了舞弊者的天堂,使得弱势群体在法律层面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机会!一句面试成绩不过关,让人变得哑口无言。

我的观点是,如果非要进行面试,可以将面试放在笔试之前,只有通过面试的人才能报名参加考试,但这个比例要足够的大,面试不计入录取成绩,最后以笔试分数作为录取的唯一依据。这样可以更好地杜绝舞弊,又可以为用人单位选拔到优秀的人才。


山人的生活感悟


61.5+76=137.5,44十82=126总分相差11.5分被录取了,只能说明用人单位作弊手段拙劣,是违背公开招聘择优录取的用人原则的,是经不起检查的!

如果用人单位面试分给文化考试44分的应聘者加到94分,总分超过你O.5分,那才叫落选者哑口无言,申诉无由了!



五音山人1


看了提问的复述,让人很无语。

招聘考试既然有笔试和面试,就应该都计算分数。考生杨某的61.5+76要高于考生王某的44+82.2,这是不争的事实。哈烟草回答质疑的人看起来还不够聪明:直接说笔试成绩不算。如果他说笔试成绩只算20%或10%,面试算80%或90%,你还能质疑什么呢!

明眼人一听(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这个招聘是按人订制的招聘,考试都是走形式。我当过面试的考官。三五个考官貌似公正,但在“人情大于法”的环境中,事前关照的情况下,提问和打分不可能不偏向被关照者。不信让他们将面试过程的视频公开,让大家来评判评判。

即使面试得了高分,也还应该加上笔试的分数,择优录用。不计算笔试成绩是一点道理都没有的。

再者说了,你招聘的是什么岗位,非得面试,是这个岗位要形象模样啊还是这个岗位要口才表达?

习惯了暗箱操作、规则我定的利益集团,对这些年的反腐形势熟视无睹,还敢这么干,太可恶!


陈广逵


面对这样的结果,我们能怎么办,也是很无奈!!!明明我的笔试成绩更高,但是没有被录取,人家公司还可以义正严辞的讲“最终录用时笔试成绩不做参考”

不做参考为什么还要考?说到这个层面就会有很多负面的情绪崩出来。其实社会真的还是这样真实,你有能力不代表就一定被认可,公平之所以一直被倡导,就是因为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
可是对于我们面试者能怎么做?

一、相信公平

就当是心灵鸡汤吧。说一个我自己的小例子,大学的时候竞选学生会主席,一开始身边有很多同学都跃跃欲试,但是有消息说:竞选演讲仅仅只是一个过场,名额早就内定好了。

很多人就这个时候打了退堂鼓,本来就是啊,如果真的内定完了,那准备演讲还有什么意思。但我那时候属于积极分子,演讲稿准备了很久,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结果被选上。那是我第一次对于【小道消息】的质疑。

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刻呢?可以算作幸运,也可以说是自己努力的成果,但更多的,还是一种对公平的信任。我这个小例子是个特例,这个问题中的烟草公司也假的太明显了。如果你是当地的报考生,明年的笔试还参加不参加??

二、做好自己

社会规则不是由我们制定的,在自己能力还不够的时候,我们也只能是遵守规则而已啊。所以面对这样的不公平,怨天尤人也没有,还是提高自己的实力,尽管高分数没有被录取,但是这至少代表了我的实力,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始终相信:一个人只要有能力,到哪里都会发光。


我是许飞,您在工作生活中有遇到这样的时刻,欢迎留言交流哦~对于职场话题感兴趣也欢迎关注我,一起进步


许飞职场力


感谢头条的邀请,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我并不是报考该公司的一名考生,但是对于该公司的这种行为,我为其他的考生感到十分的不公平,当然我也很庆幸自己没有去该公司应聘。

其实我想对落选的杨某说:“你未被录取应该感觉到庆幸,因为这种公司就算你如愿以偿的成为了一名员工,但是对于没有后台的你来说,恐怕很难有升职的机会了,所以还是择良木而栖吧”。

该公司很明显就是因为某人有关系或者其他方面的因素等更加倾向于那名笔试成绩低的应聘者,竟然还若无其事的公开宣称笔试成绩不做为最后录取的参考,那么我就想问了,既然笔试成绩没有用,那么为什么还要安排笔试呢?浪费着国家的纸质资源,不会单纯的就是想看看各位考生的书法文笔吧。

为什么大多数公司在选拔人才的时候都会选择笔试加面试这种模式呢?

这是因为面试是考官给应聘者直接打分,这里面就有很大成分的主观因素,或许就是因为某个人的相貌比较端正就给的分数比别人稍高了,所以单纯面试的成绩并不能很好的代表一个人的整体素质,这就需要在面试之前先笔试了,笔试的评判是客观的,单纯就一个应聘者的思维和情商等硬性条件进行打分,并不添加考官的个人感情色彩。而该公司的这种行为,可谓是给自己的公司添了一笔令同行不耻的浓墨重彩啊,其实我也挺佩服该公司的这种勇气的。

面对社会上的这种不公平待遇,我们要心平气和的对待,毕竟就算是自己再感觉到愤愤不平,也不会改变这种现状,我们能做的就是把自己变得更好,争取公平从自身做起,某天等自己成功了,不要与世俗同流合污罢了。

希望我的分享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我是职场达人“这个馒头有馅”。获取更多职场实用技能,请点击页面顶端【关注】。


馒头聊职场


笔试成绩不做参考还考笔试做什么,这个借口未免太假。

你这次考试很可能是给别人做了嫁衣,就是说不论你多优秀,那个岗位就是给对方准备的。

你可以再了解一下其他未录取考生的面试成绩,如果有比王某高的,那真相就不言而喻了。

但即便哈尔滨烟草公司的招聘有黑幕,你也无力改变未被录取的结果

如果你选择在网上曝光这家公司,先不考虑曝光的效果不理想,没有引起太多关注,事情最后不了了之。就算这件事情在网上成为热点,哈尔滨烟草公司迫于压力重新进行招聘,你也不可能被录取,毕竟你把事情闹这么大,造成这么坏的影响,你的面试成绩可想而知。

所以,你最终只能选择去其他公司应聘,并且在应聘前确认这家公司没有招聘黑幕。

就这个问题,我想再延伸一下,社会上本就有许多的不公平,该如何看待这些不公平现象呢?

这里我给你提供两个答案,你自己就能做出判断。

一是问“凭什么”,这类人最喜欢抱怨规则,觉得自己是弱势的一方,遇到问题总是在问“凭什么”,认为自己失败一定是有人在坑我,有阴谋论,然后就攻击和加害对方,或者认为是规则错了,然后就一直等待那个公平的、属于他的规则。

二是问“为什么”,这类人很少质疑规则,即便出现了自己不能接受的结果,也会倾向于问“为什么”,他们认为规则是有道理的,即便自己失败了,一定是因为还有什么道理他没搞清楚,然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送给你一句话:感觉疼的时候,你正在成长。


张兆杰说


在职场的态度是,一家公司有可以设定任何标准,有些是公开的,有些涉及到职业歧视,就会用“回家等通知”的方法拒绝你。

所以,很多时候你明明比别人优秀,却得到不到岗位。

但是,烟草公司不一样,这种组织的性质属于全民所有制。


此类公司必须提前公开所有标准细则

好像一些朋友根本不明白全民所有制到底是什么意思,并拿这个事件当做普通企业那样分析。

对此,必须明确的说,两者并不一样。

而全民所有制,说到底就是全民所有。

这时候肯定会有人好奇的问:既然是全面所有,也没有见到分钱啊?

有这样问题的人可以打开窗户看看,外面的道路,外面的公共设施,这些都需要巨大的成本,仅凭那么点个税够做什么的?

也就是说,全民所有制的盈利,全都会回馈给大家,只不过不会用分钱这样的办法,而是创造公共服务产品。

所以,这类公司必须公开所有的经营事项

因为它要对所有人负责。

也就是说,当烟草公司招聘的时候,必须要明确招聘的细则,包括招聘过程和录取标准。

如果因为模糊不清导致了私相授受,那就等同侵害了公共利益。

对此,笔者认为这件事儿必须给一个明确的说法,如果官方指出“笔试仅作为筛选标准,而面试才决定是否录取”的话,那就应该明示每个环节的功能。

目前笔者并没有找到相关信息的明示,所以就应该从两个方面考虑。

一是明示了,而考生杨某并没有发现,此时再出来说烟草公司的招聘有猫腻,那烟草公司应该追究杨某责任,大家也应该批评这样的人。

因为在烟草公司没错的情况下,杨某的作为等同于侵害到公共利益。

二是没有明示,那么应该郑重向杨某道歉,同时追究招聘主管事项责任人的责任,该罚就得罚,而且要罚到这个人长记性,永远不会犯错才行。

另外,如果烟草公司真的犯了错,想必大家会好奇杨某得到何种补偿。

对此,笔者可以负责任的说,无论是私相授受,还是真的标准在前,结果都注定了杨某根本没考上。

有人可能会觉得,杨某肯定为了考取这个职位而增大了机会成本,比如疯狂的学习等等。

但是大家要注意,机会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最终“获得”的或然率。

两者在很多时候是存在正向关系的,但无论机会成本有多高,录取的结果都只是或然率,不可能出现必然率。

所以,没有人会为可能发生的事情负责。

但如果杨某认为这次招聘存在着漏洞,甚至可能存在着徇私舞弊,那么可以提起诉讼,要求该公司重新进行招聘。

而该公司作为全民所有制的企业,也有义务进行重新招聘。

但是,结果仍旧是杨某很难被录取,就算被录取他也不敢去。

所以,对于杨某来说,无论是生闷气,还是发泄,结果都是需要再找工作。而发泄则涉及到成本,并且传出来之后,对其在找工作也不利。

那么,杨某还是直接找工作比较好,毕竟这件事儿已经公开了,舆论方面已经给了对方压力,其也算发现完了。

这时候大家可能好奇为什么“发泄”会对再找工作不利

这里涉及到企业的人力管理的风险问题,任何一家企业都会出现问题,其中很多问题都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但如果企业有这样一个人,有这样一个遇到点问题马上发泄出来的人,那就很可能在没解决的时候造成风险的爆发,到时候企业遭受很大的损失。

我们都知道,企业经营除了必须符合公司法和劳动法之外,很多时候都有弹性的空间。比如项目急,大家就义务加加班,不忙的时候,内部就搞点小联欢,这是一个企业正常的状态。

而一旦有一个人特别计较,加班一分钟都要加班费,不给就仲裁的话,想必没有一个老板会用这样的人吧?

这就是杨某如果“发泄”了,就不会由企业愿意要他的原因。

这时候有人会说,企业不就是应该规规矩矩,分秒不差吗?

这话没错,道理也没错,只不过你要是非得规规矩矩,分秒不差的话,肯定会被淘汰。

因为企业淘汰了你,就很容易招到一个不斤斤计较的人,同样的人力,他比你的价值高,人家自然用后者。

所以,今时今日所导致的问题,比如很多企业中的义务加班,还有按照最低标准交保险,其实都是员工默认的,如果每个人都明确规则,要求企业必须按照规则执行。

很多不合规的企业就会招不到人,为了自身的生存,就必须提高人力成本。

所以,谁也别怪谁,今时今日的结果,是大多数人用行为决定的。


最后总结一些,虽然笔者考虑到各种可能性,但仍认为事件中的这家公司,很大程度上可能存在着信息未提前公示的问题。但笔者没有证据,也找不到相关信息。

所以,笔者只能尽最大可能性来帮大家认识到此类企业的特性,以及职场中一些规则,一方面希望有个共同监督的效应,对全民所有制企业有一定的约束。

另一方面是告诉一些人不要怨天怨地的,社会如何发展是更多人决定的,如果你真的有意见,要不就努力打破它,要不就换个地方,靠嘴说什么用都没有。


小言詹詹


这很奇怪吗?烟草公司是企业,有自主用人权,用谁不用谁完全自己说了算,不受国家监管,因为烟草公司是垄断行业,工资待遇、福利等在同一个城市中也是中上水平的,想进去烟草公司绝非易事。

烟草公司基本上很少进人,这里的进人是指有正规烟草公司编制的,换句话说就是别看干活的人多,有正规编制的没几个。还有就是烟草公司用人多半以招内部子女为主,其他人想进入烟草公司得有非常硬的关系和实力。

哈尔滨烟草公司通过笔试招人无疑就是一场闹剧,出了这种事简直就是丑闻,无论怎么解释都很难自圆其说。

前面说了烟草公司是垄断行业,经过几年的打击假烟,现在已经很少听到有私制假烟的了,烟草公司就更是一家独大了。虽然销售额巨大,但却并不需要那么多人,运输、送货的员工很多都是临时工,因此,很少进人。这在国企当中算是个特例吧。

相对于烟草公司这样的国企来说,银行、铁路、电力、石油、通讯,等等(不一一列举了),这些用人多的国企(央企)用人还算相对正规一些,但绝对不是铁板一块,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并且已经不是秘密的秘密了,不用多说,你懂的。


榆树钱77542826


这是,上啥班短视频招聘APP为您提供的第1269条原创问答

哈尔滨烟草公司因为公开招聘称录用结果不参考笔试成绩而导致此事件热议,其实在企业里,这种看上不去好似不公平的事情非常多。


根据我多年来的HR工作经验,在大部分的上市、国企集团公司内招聘过程中收到的简历特别多,因此在岗位招聘中会设置从简历筛选到笔试,再到一面、二面、体检等不同的阶段,这个过程需要筛选掉95%以上的候选人,而筛选的标准除了基本的学历、专业、专业等级证书、相关工作经验年限之外,还有身高、外貌以及家庭关系、身体素质等各个方面。而笔试过程仅仅只是其中一个筛选候选人的普通方式,大部分情况下,笔试成绩仅作为笔试过程筛选候选人的衡量标准,也就是说,公司会按候选人成绩进行排名,而多少名次之后就没有面试机会。笔试成绩仅限于此。因此,对于哈尔滨烟草公司所说的录用不参考笔试成绩,这是实话,只是让很多人产生了误会,不接受而已。


当然,在此前那些年里,大型国企在招聘过程中会有灰色地带,但现在已经越来越少。


随着我的年纪渐长,会发现现实里的公平其实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有相对而言的公平。因为很多主观性的判断,无法确保完全的公平。在我看来,公平不是一种结果,而应该是一种机会。

只有大多数人有参与竞争的机会,才会有更多的“公平”的结果。而追求结果的公平,可能是对大多数社会底层人群最大的不公平。

上啥班,一个帮你在职场里做的更好的头条号。欢迎小伙伴们关注,我们一起讨论,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等你哦~

上啥班


20多年前,刚参加工作,一天看到公示栏贴了一张内部招聘启事:本集团总经办招聘科员一名,有意者到办公室报名。

不到1200人的企业,有300多人报名。

第二天,告示后面加了一张纸:年龄25岁以下。报名人数少了一半。

第三天,后面又加了一页纸:本科以上学历。报名人生锐减到50多人。

第四天,后面再加一页纸:限女性。

报名人数只剩下不到20人。

第五天,后面加上第五张纸:必须有三六车间实习经历。

某女成功入围,进入总经理办公室。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萝卜招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