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老佛爷当年坐着人拉的火车在皇城内逍遥

慈禧老佛爷当年坐着人拉的火车在皇城内逍遥

八国联军入皇城时,紫光阁铁路尚在

王仁堪,(1848―1893)字可庄,又字忍菴,号公定,闽县(今福州)人。光绪三年(1877)第一名进士,即通常所说的状元。此人道德学问皆好,书画被朝野看重。他在长期做京官时,是朝廷内“清流党”的重要人物,耿直敢言,深得清流前辈张之洞的器重。

光绪十六年,他在一封给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信中,报告了慈禧太后荒唐、蛮横的一些做法,笔端中颇为痛心,有“大不敬”之嫌疑:

宫中饲蚕,南北海隙地,来岁悉种桑田,慈圣每膳后自觅桑秧,出地甫寸许,以彩旗标识之,中官分段司其灌溉,槁死,或为麋鹿践食,辄鞭之。彩旗高下弥漫林阜间,而中官望之,咸蹙頞也。中元北海放灯,以红绿纸翦花若叶,粘木片,插短烛,翌晨入直,醉纸泪蜡,拍浮水面。苑内火车路,以数十人牵挽之,若冰床然。两宫出入,多乘东洋小车,制如沪上,惟黄幄朱轮耳。蚕市口洋楼,发银六十万,不用内府,交总署监修,大约一切陈设器具皆要洋式,耳闻目见,殊非好气象。涉笔偶及,千万付丙,防《申报》传刻,闻者不免解体,不独守温树之戒也。

王可庄先生写这封信时正值1990年,光绪帝已经大婚,名义上亲政了。经过湘淮军敉平太平军、捻军和西北之乱,加上一些开明大臣包括收信的张之洞,大搞“洋务运动”,整个帝国的经济、文化有了一些新气象,便有人吹捧为“同光中兴”,实际的掌权者慈禧太后当然被称颂为英主。

慈禧老佛爷当年坐着人拉的火车在皇城内逍遥

王仁堪的书画

宣称已经将政事交给光绪的慈禧太后,其实还在控制整个国家,只是更有理由享乐了。王可庄的这段话里说到了慈禧在宫内几件耗费人力财力的“游戏”。

一是在紫禁城西面的皇家花园中南海和北海(统称西苑)空地里种桑树,养蚕,以示重视农桑。当然,她自己是不会费力的,而是分段承包给太监,桑苗枯死或被鹿啃掉,必定会遭来一顿鞭打。如此种桑,彩旗飞舞,就是在玩乐,而太监们不堪其罪。

慈禧太后种桑养蚕是玩游戏,而她的儿媳妇也即娘家的侄女隆裕皇后,因为恶婆婆慈禧对其管教甚严,而丈夫光绪帝又不喜欢她,在宫内寂寞难耐的隆裕皇后以养蚕来消磨时光。当蚕宝宝出来时,她高兴得像是做了母亲。

二是七月十五中元节在北海里放荷花灯。王可庄认为在这样的国家重地,不应该像民间仕女那样玩乐。

三是在宫禁内坐火车。看过姜文导演的电影《让子弹飞》,对马拉火车在铁路上奔跑的一幕想必印象深刻,而西苑内的火车,却是用人来拉,和纤夫拉船一样。

这条铁路又称紫光阁铁路,总长1510.4米,南起中海的紫光阁,向北穿福华门(中南海北门),入北海的阳泽门(北海西南门),再沿北海西岸北行至极乐世界转向东,从龙泽享以北,经阐福寺、浴兰轩、大西天、至终点站镜清斋。运行的火车是李鸿章的心腹“财神爷”天津海关道周馥和候补道潘骏德向法国新盛公司德威尼订购的。包括列车厢6节,丹特火车头1台。这是台蒸汽机车头,烧煤做动力。因为黑烟隆隆,受到守旧派大臣的反对,认为会破坏风水,于是改做人力来牵引。当时一首流传有“清宫词”写道:

宫奴左右引黄幡,轨道直铺瀛秀园,日午御餐传北海,飙轮直过福华门。

四是耗费巨资在蚕市口修洋楼,而且一应生活起居用洋货。

蚕市口又名蚕池口,在紫光阁西。康熙年间,在教士南怀仁等人请求下于此地建立了教堂。光绪十一年(1885年),慈禧准备归政。清廷以西苑为太后住址、地势狭隘为由,派李鸿章斡旋,置换西安门内西什库易地建堂。法国传教士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将蚕池口北堂交出。清政府下令征收附近旗民2000余户宅地,在此为慈禧太后建洋楼。

慈禧老佛爷当年坐着人拉的火车在皇城内逍遥

蚕池口教堂

在王可庄看来,慈禧这种做派是奢靡,是贪图享受,不是一个国家蒸蒸向上的好气象。这种议论最高统治者的大事,当然害怕流露出来,于是在信的结尾,叮嘱张之洞看完烧掉。天干地支中,丙丁属火,付丙就是付之一炬的意思。王可庄要站在政治正确的高度说,这样做是担心一旦被《申报》的记者知道了,刊登出去那对国家形象影响甚大,而不仅仅是因为守做官须谨慎的戒条。——看来防火防盗防记者的历史可真不短。

“温树之戒”典出《汉书.孔光传》:

(孔光)复领尚书,诸吏给事中如故。凡典枢机十余年,守法度,修故事。........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或问光:“温室省中树皆何木也?”光嘿不应,更答以它语,其不泄如是。

这段话说的是孔光身居高位,常常去皇帝所居的长乐宫温室殿值班,回来后对兄弟和妻儿保守秘密,不提宫中的任何事情,包括有人问皇宫中种植什么树木,也只嘿嘿两声,不搭腔。

历史教科书中把慈禧老佛爷说成是一个顽固守旧的老太太,这话不甚正确。慈禧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尤其对那些能使生活更加舒适的洋货——各种进口的消费品,很是喜欢。她曾经力排众议在宫禁内装了电灯,并对反对者说:“钟表是洋玩儿,我们照样使用,没出什么事嘛?”对铁路,她也不排斥,那速度和舒适度确实比马拉人抬强太多了。她排斥的只是外来的制度,让她以及皇室丧失特权的洋人的制度。

为什么王可庄如此事无巨细向张之洞禀报这一切?那是因为清代封疆大吏在外,最关心的是太后、皇帝和其他大臣的言行,哪怕是片言只语,也可能传达出强烈的政治信息,关系重大。所以各省督抚往往委托在朝廷内的心腹好友打探消息,及时通报,这是中央集权制的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