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一个老伙计即将与我们说再见了

又有一个老伙计即将与我们说再见了

周一 · 最新发现 | 周二 · 牧夫专栏

周三 · 太空探索| 周四 · 观测指南

周五 · 深空探测 |周六 · 星空的诗 | 周日 · 天文周历

曙光号迎来自己的终章

作者:David Dickinson

编译:徐鹏晖

校对:艾宇熙

又有一个老伙计即将与我们说再见了

图一:刻瑞斯陨石坑的东部山脊,曙光号于2018年6月9日拍摄,当时飞行器的高度约为48千米

图源:NASA/JPL-加州理工/UCLA/MPS/DLR/IDA

NASA的曙光号(Dawn)探测器正在比以前任何时候更接近谷神星。曙光号对谷神星11年来的探测活动将从本次行动开始进入最令人期待的阶段。

曙光号早在2015年3月6日的时候就已经进入了环谷神星轨道。直到今年以前,曙光号的轨道一直都保持着距离谷神星表面385公里以上的高度。本次复杂的变轨过程于4月16号开始,曙光号将在NASA工程师的控制下通过离子引擎(编者注:原文是ion engine,推测可能是我们常说的电推进引擎)进行变轨。新轨道的周期是27小时13分钟,近星点高度不足48公里,远星点高度4000千米。

又有一个老伙计即将与我们说再见了

图二:于2018年5月16日在谷神星上空440千米拍摄到的影像

图源:NASA/JPL-加州理工/UCLA/MPS/DLR/IDA)

小行星由于本身的不规则形状往往会具有波动较大的引力场,因此,进入谷神星的低轨道是一个很有勇气的壮举(编者注:一般来说,一个星体的引力场空间分布波动越大,分布形状越不规则,则环绕轨道的轨道稳定性越差,轨道上航天器受到的扰动就越多)。NASA的工程师在确定最终转移方案之前检查了45000种可能的方案。高度低的轨道有助于研究者们确定谷神星的引力场分布,进而确定谷神星内部的质量分布。尽管曙光号的最后一个反作用轮(编者注:和本句提到的另一个航天器构件一样,反作用轮也是用来控制航天器姿态的)在去年就已经损坏了,科学家们还是希望能曙光号能给我们带来令人惊喜的发现,至于曙光号的姿态控制,交给星上的肼燃料助推器就行了。

研究人员们选择这条周期为27小时13分钟的轨道还有另外一个特殊原因。由于谷神星的自转周期为9小时4分钟,这条轨道刚好就是一条周期比3:1的共振轨道。工程师们还在刻瑞斯陨石坑上空布置了好几条转移中介轨道。

在最后的时间里,曙光号将以前所未有的分辨率描绘谷神星的细节。星上搭载的中子谱仪和γ射线谱仪将全力工作以收集和谷神星表面化学成分相关的各种信息。

又有一个老伙计即将与我们说再见了

图三:曙光号本次的转移路径

图源:NASA/JPL

曙光号相关信息

曙光号探测器于2007年9月27日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由德尔塔Ⅱ型火箭搭载升空,并于2009年2月18日飞掠火星。2011年7月16日,曙光号到达灶神星(小行星4号)。2012年9月5日,曙光号离开灶神星,前往它的下一个行星际目的地,也就是今天的谷神星附近。有了三个离子引擎的辅助,曙光号的表现还是比星球大战里面的TIE战斗机(看到星战突然激动的编译:TIE?!我不管,银河帝国万岁!!!)好一些。

谷神星由天文学家朱塞普·皮亚齐于1801年1月1日发现。两百多年来,谷神星一直都只是望远镜里的一个亮点,直到曙光号向我们揭示了这个世界。通过曙光号,我们不仅看见了阿胡那冰火山的悬崖,还看见了不少谷神星表面的亮斑,其中就包括刻瑞斯陨石坑。

今年年底的时候我们可以趁着曙光号的最后时间好好看一看谷神星。在此之后的小行星探测任务就要等7月份JAXA的隼-2号到达龙宫星(小行星编号162173)以及NASA的Osiris-REX探测器(全称“源光谱释义资源安全风化层辨认探测器”,英文全称“Origins Spectral Interpretation Resource Identification Security Regolith Explorer”)到达贝努星(小行星编号101955)之后才能开展了。

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题目有改动)

- e n d -

编排:王璞

本公众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天文湿刻』 牧夫出品

又有一个老伙计即将与我们说再见了

曙光号小行星探测任务

谢谢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