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當時的秦國軍隊是當時最強大的軍隊

秦國在秦孝公任命商鞅開始變法後逐漸的強大起來,國力日益強盛起來。秦孝公死後商鞅隨後就被各個貴族集團聯手殺掉了,但是商鞅的變法制度卻保存了下來,這為以後的秦國爭霸乃至於後來的統一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經過歷代秦公的極力推廣完善下,變法的種種方面得到了不斷地豐富完善。而其中最重要的軍功制度更是直接增強了軍隊的戰鬥力,使得秦國的國力不斷在戰爭中強大,對於秦國百姓而言殺敵不光能夠免除自己以及家人的徭役賦稅,更是能夠獲得貴族身份的唯一道路。所以在戰鬥的時候,上至老人下至小孩,盡皆胸口穿透而亡,沒有後退之人。

據《戰國策》記載:秦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虎摯之士,科頭,貫頤奮戟者,王不可勝計也,秦馬之良,戎兵之眾,探前後,蹄間三尋者,不可稱數也,山東之卒,被甲冑以會戰,秦人捐甲徒裎以趨敵,左契人頭,右挾生虜。夫秦卒之與山東之卒也,猶孟賁之與怯夫也,以重力相壓,猶烏獲之與嬰兒也。

大意為:秦國的士兵眾多,戰馬優良,秦兵不穿鎧甲,赤裸身體衝鋒陷陣,悍不畏死,左手提著敵人的人頭,右手抓著俘虜凱旋而歸,秦國的士兵與其他六國的士兵相比就像勇士和懦夫相比一樣。具體真實的情況由於年代的久遠不得而知,但看兵馬俑中陶俑的形象以及秦國後來的戰鬥幾乎沒有什麼敗績來看,應該與事實相差不遠。

而秦國自從變法以後也是名將輩出,白起、王翦、司馬錯、蒙恬、蒙武、蒙摯、蒙毅、章邯......這些人隨便一個人拿出來都是一代名將,合理的晉升制度,為秦國源源不斷的提供了優秀的軍事人才。

此外當時的軍隊武器也是極為先進,由於數百年的紛爭戰亂,軍事武器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據傳當時秦兵馬俑出土時,一把青銅劍被壓在了陶俑的下面,當人們移開兵馬俑時,青銅劍竟然恢復了原來的樣子,另外這些武器雖然時隔千年卻仍然寒氣逼人,一點都沒有生鏽。這種技術完全領先了希望二十多個世紀。另外說到武器就不得不提秦國的殺手鐧——弩箭。我們在看關於秦國的影視劇中會發現,每當有戰爭場面,最震撼人心的部分大約就是秦國的箭雨了。秦國依靠著這個殺手鐧,各國的騎兵什麼的基本都失去了作用,而在秦國統一後北擊匈奴的過程中更是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秦國同時也是最早使用統一制式的國家,不光體現在文字度量衡上面,在軍事上面,所有的武器都為統一的制式,這就說明了在以後的戰爭中,武器只要出現了問題可以及時的更換,以隨時保證軍隊的戰鬥力。

同事秦國擁有著最完備的兵役制度,所有十七歲以上成年男子必須服兵役,軍隊的武器,鎧甲,糧食,馬匹均有國家統一提供,國家設有專門的武庫,以保證軍隊的後勤。

雖然後世歷朝歷代的措施不盡相同,但是卻大部分延續了秦國的這些制度。秦國時期的這些制度與措施意味著中國封建社會軍事制度的基本成型,同時也為後來的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