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雲中的戰鬥機,淺談AI能力與場景兼具的騰訊雲

公有云中的戰鬥機,淺談AI能力與場景兼具的騰訊雲

近期在2017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召開之前,馬化騰發出了給合作伙伴的一封信。信中提到了“深度融合”、“雲化分享”、“智慧連接”、“全用戶”、“大內容”、“新科技”、“寬平臺”等七大關鍵詞,並倡導構建“數字生態共同體。”信中有23次提到了“雲”,頻率超乎尋常,這預示著騰訊雲將在馬化騰所籌劃的未來數字生態藍圖中扮演重要角色。

從形式上看,BAT等國內科技大企業提供的雲計算服務多以公有云為主,騰訊也不例外。除了搭建IaaS的基礎設施平臺外,各家都會把自家相對擅長的一些服務融合進去以滿足更多需求,如電商能力、即時通訊能力等。實現IaaS基礎功能的技術目前已十分成熟,在保持一定的穩定性、擴展性、靈活性、安全性方面,各家使用的技術不同但總體能力都不差,區別在於細分產品和應用市場的豐富度,而這又與運營商對服務場景的熟悉程度緊密相關。

馬化騰在公開信中提到了數字化實現產業迭代,雲端的人工智能化,以及騰訊內部一些部門向生產力部門的悄然轉變等等。如果將這三點聯繫起來看你會發現,騰訊是有強烈意願將自己多年來鍛造出來的能力向外輸出的,其實現方式毫無疑問將通過雲計算,其實現的形式是對外賦能。整個公開信中的主要意思,就是通過雲對外賦能,而騰訊雲主打的特色將是AI雲。騰訊的IaaS除了提供基礎設施服務外,還會疊加豐富的AI功能應用。

提到AI時,很多人對做有關技術高低的橫向對比,試圖給該領域中的玩家排個名次出來。在未來的競爭中AI的技術優勢當然很重要,但其實並非最終的制勝關鍵,否則IBM和微軟早贏了100次了,AI的應用和場景顯然是更重要的成敗因素。這意思是說,能給最廣大範圍的用戶用上AI,將AI與最大範圍的應用場景結合並投入應用,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作為中國互聯網上連接與互動最為活躍,大數據資源最為豐富,用戶運營最為成功的平臺,騰訊顯然可以做到這件事。

公有云作為坑的歷史已存在有年,之所以是坑,關鍵原因在於場景和應用不夠,無法有效提升需求,擴大市場容量。此外數據信任問題也很突出,雲服務商提供了別人在提供的服務,等於是動了別人的奶酪,無法取信於人,不逾越邊界提供服務的話,需求得不到有效引領,體驗不完善,在服務的提供模式上,這無異於是一個左右為難的窘境。近年來,雲計算的跨層融合正逐漸成為趨勢,這裡面有技術上的融合、開發與運維的融合、產業上的融合等,騰訊雲選擇了一條將雲計算、大數據和AI融合的跨層融合之路,

為了把體驗做好,需求引領出來,騰訊雲在服務中提供互動連接、大數據等服務,恐怕不會有人反對,騰訊在這方面能力突出,這本就是騰訊自己的奶酪而非別人的。騰訊把自己發展出來的AI能力也應用到服務中,也與接受服務方的業務沒有衝突,因為AI原本就不是一般企業能做的事情。把大數據和AI能力進行跨層融合,將其在IaaS、PaaS和SaaS進行分別部署,是毫不違和的一件事,企業有需求,市場有空白,騰訊雲可以大膽去做。而這其中,AI能力將起到粘合劑的作用,是跨層融合的核心力量。

騰訊在AI方面的技術研發一直不是那麼顯山露水,雖然之前也曾在國際上斬獲多個大獎,但直到今年騰訊AI Lab出品的“絕藝”亮相後,才讓市場感受到其強大技術實力。騰訊對於AI的前景看得很透徹,相比做出有形的AI產品來說,騰訊更願意將AI落實為一種無處不在的能力對外輸出,而騰訊雲成為其對外輸出的絕佳管道。

騰訊雲最底層的IaaS基礎設施是由GPU和FPGA構成的,在這種架構之上是能跑AI平臺的。再往上是AI平臺服務,目前有深度學習平臺和機器學習平臺。在平臺之上是AI基礎服務,承載語音、圖像、自然語言處理等AI能力。再往上就落實到具體的AI應用服務和垂直行業解決方案。使用者不管在哪一層有需求,都有相應的AI服務提供,需求較為複雜的大企業到基礎層去獲取服務,而小企業到應用層去直接使用服務即可。

這是個適用性極強的AI雲服務架構,從幾萬人的大企業到兩三人的微小企業,都為其留出了服務空間。AI在未來產業中應用的廣泛性是有普遍共識的,在垂直行業及場景中會發揮巨大的效率,且有更多的新場景被創造出來,這是個光明的未來。在將雲計算與AI結合起來的同時,騰訊雲還會將騰訊的用戶運營能力,連接與互動能力融合進來一同輸出,直至達到生產力促進的作用。這一切,也就是對外賦能的概念了。

馬化騰在公開信中所說的數字生態共同體這個提法,相當有前瞻性,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在理念上是一致的,是發展這一主題的創新版本。傳統觀念下的商品與渠道,服務與平臺,總是會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有一些衝突,出現各自擠佔對方利益的現象。而數字生態共同體其實是在描述一條正道,騰訊雲作為平臺,需要合作伙伴的加入方成其大,合作伙伴從騰訊雲的賦能中得到利益,騰訊雲的利益自然也會得到實現。作為數字生態的共同組成部分,兩者的利益連接在一起共同促進,構建出一個完美的向上循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