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雨果名著悲惨世界的善恶良知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四句教是明代大儒王阳明心学思想的概括性论述。

致良知,就是做一个智者,一个明白人。

生活中很多人不能明辨善恶而使良知被蒙蔽。

近期给买了一些世界名著给儿子看。

这几天儿子看的是雨果的“悲惨世界”,边看边说这本书很精彩,看完后对故事情节做了大致描述,用时15分钟左右。

论雨果名著悲惨世界的善恶良知

我以阳明心学四句教第三句“知善知恶是良知”,对小说人物的人性给儿子做了善恶分析。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三个主要人物一生对善恶“良知”的理解。

一、坎坷曲折的明白人冉·阿让

二、善良的妓女芳汀

三、正义的警察沙威

论雨果名著悲惨世界的善恶良知

一、坎坷曲折的明白人冉·阿让

年轻时冉·阿让为了挨饿的孩子去偷面包,被判处19年的苦役。

出狱后,他走投无路,在灰心气馁的时候,遇到了米利埃主教。米利埃主教善良、正直、极富同情心。他收留冉·阿让,让他在家过夜。冉·阿让偷走了主教的银器,准备潜逃。途中,又被警察抓住,善良的米利埃主教声称银器并不是冉·阿让所偷,是自己送的,这才免于再次被捕。冉·阿让被主教的宽厚与爱心所感化,决心去恶从善。洗心革面化名马德兰,最后成为成功的商人。他乐善好施,兴办福利,救助孤寡,创办托儿所,创设工人救济金等等。得到了大家的爱戴,当上市长。

此时,缉拿过他的警长沙威出现,他认出了冉·阿让。沙威警长认为自己代表着正义,认为坏人永远都是坏人,所以一直缉拿追捕冉·阿让。

冉·阿让同情妓女芳汀的悲惨遭遇,收养了她的女儿柯赛特。他带着养女再次逃脱追捕。

八年后,养女爱上了进步青年马利尤斯,轰轰烈烈的巴黎人民起义也爆发了,而从未放弃追捕冉·阿让的警长沙威又再次出现。

冉·阿让也参加了起义战斗,同时保护着马利尤斯。在你来我往的战斗中,警长沙威被俘,冉·阿让放走了并不坏的警长沙威,并把自己的住址告诉了他。他的行为感动了沙威,终于相信犯过错的人真会幡然醒悟,重新做人,沙威放弃了对冉·阿让的追捕。

身受重伤马里尤斯被冉·阿让将救离险境。在养女和马里尤斯成婚之时,冉·阿让说出了自己的身世,养女和女婿大为震惊,对他冷眼相看。冉·阿让抑郁成疾,终日只有孤寂与他相伴。

后来,女婿马里尤斯知道了冉·阿让是他的救命恩人,赶忙去接他,但他此时已经生命垂危,最后在女儿,女婿的怀里与世长辞。

“知善知恶是良知”。米利埃主教是冉·阿让的贵人。冉·阿让本就心存良知,只是被蒙蔽了。当知道如何辨别善恶之后,他弃恶从善。多年困苦经历的磨难让他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最终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

冉·阿让的正直和善良感染了身边的人,蒙蔽的良知被他唤醒。一直对他有严重偏见的警长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误会他的养女和女婿最终也良心发现。

无论结局如何,我们都说冉·阿让是一个会致良知的明白人。

论雨果名著悲惨世界的善恶良知

二、善良的妓女芳汀

芳汀。一个心地善良的女人,美丽漂亮。

多情而又善良无知的芳汀爱着一位大学生,她失身怀孕,大学生对她虚情假意,不久即弃她而去。芳汀为了挣钱养活女儿,忍下心把她寄养在一位酒馆老板的家里,自己来到巴黎谋生寄钱回去,由于她有私生女的事被同事揭发,被赶出工厂,她为了抚养女儿,只好卖了首饰、长发,甚至肉体,最后不幸沦为一名妓女。芳汀病危之时遇见冉阿让,托付了女儿的未来才安心的逝去。

芳汀的善良是单纯的,她的母爱是伟大的。她为了孩子倾尽全力,甘愿付出一切,让人感动。但由于对善恶辨别不清,芳汀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多次成为被人利用的对象,被世俗偏见所隔离排挤。她漂浮在昏暗滔天巨浪的大海中不能自主,尽管有求生的强烈欲望,最后还是被无情的巨浪给吞噬。

我们同情芳汀之时,应该反思当下对善恶是非的辨别能力,我走得路对么,前方是光明坦途么?

论雨果名著悲惨世界的善恶良知

三、正义的警察沙威

警长沙威。正义的坚持者,也是正义的顽固者。

沙威相信慈悲是罪犯的根苗,特别是像冉·阿让这样的人。

沙威穷其一生誓将冉·阿让抓回牢狱,在坚持正义的过程中,他也是冉·阿让人生轨迹的旁观者。

在和冉·阿让多次交锋以后,最后良知终于觉醒,他发现冉阿让的本性是多么善良,对于一个抱持人性本恶论的警探而言,这是非常残酷的一件事。最后在放走正在营救受伤马利尤斯的冉阿让之后,他无法再面对自己持守多年的信念,选择跳河结束充满殉道意味的一生。

沙威有正义的能量。但这种能量被当时的统治阶层给利用,以至善恶良知被长久蒙蔽。最后当找回良知的时候,发现坚持多年的正义都是错误的,也是虚妄的,他心如死灰,没有了再活下去的勇气。

“知善知恶是良知”。如果你的内心不觉醒,良知终会被蒙蔽。二战德国和日本的老百姓,他们的良知被当时邪恶的统治者给蒙蔽,狂的热信奉法西斯,甘愿献出一切生命,以至酿成世纪灾难,成为人类历史上的悲哀。

论雨果名著悲惨世界的善恶良知

悲惨世界描述的环境是基于不发达的时代,社会混乱,老百姓迷茫,没有信仰。小说充分表达了人们追寻良知,期待幸福生活的渴望...。

鉴于篇幅,小说里的其他人物不再一一述说。

活在当下,我们只要遵循阳明先生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的道理去致良知,生活将会更加的幸福快乐,家庭也会更和睦,人生也会更加的美好。

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学习传统文化,明辨是非。

致良知,做一个明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